推进旧城改造“破旧”中“立新”
市滨江路从北向南,路的两边,一座座高楼倒映在清清的嘉陵江水中,与对岸的高坪白塔山遥相呼应。南充这座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风采尽显。
顺庆,在不到两年时间,昔日南门坝片区的55万平方米破旧房屋而今华丽转身,成为果城新地标!
从南门坝旧城改造破题,五里店、清泉坝、牌坊湾、下中坝和望天坝相继拉开了“棚改”大幕!
充分尊重民意
赋予拆迁户知情权和话语权
有人会问:顺庆主城区165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这么大的拆迁面积为何推进得如此顺利?
答案是:充分尊重民意,赋予拆迁户更多的知情权、话语权。“阳光拆迁”政策的细化和惠民举措的兑现,老百姓从“要我拆迁”向“我要拆迁”转变。
“改造得好啊!我们盼了好多年。”提及自己多年居住在滨江路北段五里店旧城的感受,居民杨长明坦露心扉:滨江路北段改造时,路基抬高了,每到夏天下暴雨的时候,路面上的积水倒灌进屋里,清淤要搞几次。屋内光线暗淡、地面潮湿,被子都发霉了。
南门坝旧城居住有5万多居民,成片的破旧建筑、狭窄破烂的街道,2008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考察时决定:加快推进旧城改造,让老百姓彻底告别“城中村”。
2008年11月12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授权顺庆区人民政府按照“顺庆负责、封闭运行、自负盈亏、政策支持”的原则,实施南门坝旧城改造。
伴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跫音,一个工程浩大的旧城改造战役就此打响。
旧城改造很难,难就难在资金从何而来?人员如何安置?产权如何界定?
“必须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好,这是推进拆迁工作的关键。”顺庆区委书记刘彬一语中的。
“最快速度推进旧城改造,最高质量打造宜居环境,最大限度满足百姓需求!”对于顺庆区旧城改造,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人文关怀诠释推进旧城改造的基本方略。
决策层的认识高度,决定旧城改造的推进速度。南门坝、五里店、清泉坝、望天坝、牌坊湾、下中坝等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快速推进,纳入规划的改造总面积达165万平方米。
旧城改造关乎民生。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顺庆区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始终坚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以人为本理念,采取了多项人性化措施,让拆迁户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必须做过细的群众工作,必须用真情感化群众。”谈及五里店的旧城改造,舞凤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开院坝会,送政策上门,核实产权,丈量面积……一件件具体事都要到现场。对困难户实施救助、提供过渡安置房。短短8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首期规划搬迁的634户居民搬迁、旧房拆除工作,整理土地120亩。
为确保望天坝旧城改造顺利推进,华凤街道办事处采取“阳光拆迁评估”、“阳光拆迁裁决”为主的“阳光拆迁”模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拆迁补偿政策、被拆迁户面积进行公布,增强拆迁工作的透明度,顺利实施了400多户近6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确保了望天坝旧城改造的整体推进。
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从容迈过资金“坎”
旧城改造是市和顺庆区两级党委、政府为改造旧城、提升城市形象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
据了解,顺庆区旧城改造共涉及企事业单位63家,居民1.46万户,占城市困难群众的90%以上。搬迁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安置任务重,共需投入资金60亿元,相当于该区年财政收入的30倍。
资金成为制约旧城改造的一大“瓶颈”。
以市场手段盘活现有城市资源,形成要素聚集“洼地”。由政府之“手”主导、市场之“手”牵引,两只“手”共舞,将南门坝旧城这一静态资源转变为动态资本,资源因经营而增值,资金缺口得到有效填补。
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平台,积极争取企业、业主和金融机构多方融资,用1000万元财政资金和向市商业银行融资5000万元,作为旧城改造的启动资金,撬动3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将拍卖土地所得,用于建设还房工程、拓宽城市干道和居民安置补偿。
资源、资金、人,三者皆活。
“破旧”中“立新”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位于桑园路口“南门新城C区”一期还房工程,整齐划一的7栋高楼拔地而起,小区绿化一步位、水电气一步到位、市民休闲设施一步到位,房与房的间距适度……这就是南门坝一期居民还房的崭新家园。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房屋按“6+1”户型布局,三室一厅、两室一厅、一室一厅,多种户型供老百姓选择。看到即将住进新房,红墙街兰花巷30号居民蒲建国笑呵呵地赞叹道:这个房子巴适,与邻近的高档商品房不差上下!
“我们要把南门坝这片还房小区打造成品牌社区。”顺庆区旧城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文峰街、红光路、桑园路3条城市干道,整个小区分成2个组团,在打通快捷通道的同时,将一些文化小广场、健身设施、商业和教育附属工程串联起来,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这么大规模的拆迁,群众支持率那么高,这在全省少见。”四川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感受颇深。他说,南门坝旧城改造是蓝光集团到二级城市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当初,集团也是看中南充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
其实,“蓝光”这样的品牌企业进驻南充,不仅仅是引进了投资业主,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开发城市高端社区的先进理念。他们在开发建设时,留足空间结构,增加绿地面积,建设生态社区。杨铿坦言:环境做得越精细、社区文化味道做得越浓,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才能提升。
时间不到两年,南门坝旧城改造向纵深推进,昔日破烂狭窄的街道、成片的棚户区,而今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标志性建筑和6条宽阔的大道。
特色街区、高档商业商住区、还房区三大功能区布局合理。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恢复建设南充文庙、顺庆府衙等历史文化景点工程进展顺利,着力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购物特色商业街区。南门新城A、B、D区18万平方米的高层安置房基础工程全部完工,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采访获悉,顺庆锁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旧城棚户区改造力争明年底全面完成。
“破旧” 中“立新”,在“立新”中升位。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顺庆“棚改模式”是城市上档升位、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好诠释。
http://nanchong.house.sina.com.cn/2011-07-18/101610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