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光荣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伟大的教育事业——太阳底下最“光灰”的职业。 听说阆中市又在修沙溪电站了——真是一大“喜”事啊!有了金银台,又有了沙溪,以后阆中人民可以不用交电费用电了!想想这里面也有我们每个教师捐献的几千元血汗钱,能为家乡做这么大的贡献,真是了不起啊!那些“为人民服务”的终于又可以踩着人民的血汗,往上高升了! “什么!……建电站是用的你们的钱啊?!你们那几个钱能把电站修起来?!……” 是啊,有关部门不是说的向广大“有钱”的人借吗?一学期借五百,三年才一千五嘛?况且三年后就还你们!我们手里紧紧握着仅有一张五百元借据,等到三年后的今天,可有谁给一个说法吗?是啊,有关部门也难嘛!财政吃紧呀!你看他们走哪不也就是开一个“破奥迪”吗?并没有坐飞船啊?也就吃些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并没有吃到“大熊猫”啊? “喂,喂,喂……你们在闹啥?你们才借了一千五,有的人是借了三千多,都没闹?你们在乱闹啥?” “看你们啥时候还,不还也可以,支援家乡建设嘛!”到底是有钱、有地位的人,腰包鼓鼓的,反正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钱,借走了,连本带息又回来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嘛,不是吗?哈哈哈哈!然而,我们呢?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能在学生那里找回来吗?苦啊!……认了吧!谁叫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呢?一定是上辈子做恶,这辈子才教学。能收回那一千五,就当是意外之财吧!也还能让自己高兴高兴! “……沙溪电站,资金不够了……” “不够!不够就向人民借!家乡兴亡,匹夫有责!……向教师借!……以前不是都这样借的吗?条子也别打了。……这个,我们再讨论一下!” “……借一块也是借,借一百也是借,干脆,就把十三月工资全砍了……现在的教师,我看每年少一月的工资也没得啥子嘛!……” 怎么听着好像是和珅在说话?天,靠可怜的工资吃饭的人,没有了一月工资,喝一月西北风去!这样“体恤”民情的人,也是“人民的公仆”???快过年了,却让我想起了旧社会的“年关”,现在连计算机词库里都没有“年关”这个词组了,然而,它却在现代文明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工资不够一个人开销,如果两个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家庭,怎能养活一家人??今年,全家就领着“多多”的400元人民币过新年吧!这不得不叫人又想起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是一封信上写的好:以前就整工人,整下课了,现在还发最低生活补足;然后就整农民,现在国家保护了,整不了;现在就整教师,因为教师好整啊!人又多,又不齐心,胆子又小,几句大话一吓,就软了,再不行,就塞一颗糖,堵住他的嘴,不就得了。真的是这样!入骨三分!不信,你就看: “……某某某,你回去要做好教师的稳定工作,要确保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要给每个校长交代清楚,这次谁那里出现问题,谁就下课……” 教育有关部门不是出台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戒律清规吗?第一条的第一个词就是要“忠诚”。“……‘忠诚’,就是教师要忠诚于校长,校长要忠诚于局长,局长要忠诚于……”天啦!我一直把“忠诚”当作是“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这一普遍的意义,没想到还有这一层更深的含义!看来学习还不到位!试想,这样推行“忠诚”思想的人会去反驳上面的意见吗?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解释工作——也就是安抚工作开始了。 “大家要冷静地对待这个问题,这又不是我们一所学校是这样的,全市都是这样,所以你们不要闹,看看别的学校怎么办的,再说不迟,现在的事就是要好好复习,准备迎接期末考试。……”于是,在一片埋怨、辱骂声中,工作结束了,下来,年轻的对着墙壁打几拳吧,年老的,回家看看电视吧,气消了,事定了,人就这样了!哎,郁闷哪!愤怒呀!可悲啊!可怜啊! 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水浒》的时候,曾为宋江的愚忠而流泪,为众英雄的悲惨命运而流泪,为里面的生死情谊而流泪,而现在我却为我自己而流泪,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流泪,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而流泪。我曾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就是我们的“宋大哥”,至少,他也应该有一点责任来为教师的利益而呐喊,然而,在“一二三四五六”里,怎么也找不出有利于教师利益改善和地位的提高的影儿,在他们的行为里,怎么也觉察不出对我们的一点儿情意。 我想:现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应该是农民了,而应该是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我是工人,现在我还可以拿出光荣的“下岗证”,还可以在再就业上享受诸多的优惠;如果我是农民,我还受到国家最高领导层的保护;然而,不幸的是,我是教师,有谁能保护我们呢?法律在有关部门的手里,岂不是一纸空文?邓爷爷不是说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国家不是提出了“科教兴国”吗?倒也是,我们算不得是知识分子,顶多也只能说是“小知识分子”,在他们眼里,还不是以前的“臭老九”!! 我也是懦弱的,也是自私的。在众人都沉默时,我也不会强出头。然而,我终究还是要生活,还要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回想以前,曾经是多么激动地报考了师范专业,是多么激动地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势利所诱,不为权力所屈。然而,是现实生活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是学生反过来教育了我应怎么对待现实生活。在我这美丽可爱的家乡教书,已让我供养不起全家的生活,我只有另寻出路了,只得学“公孙胜”退避三舍,可能还为时不晚矣! 别了,我曾经热爱的讲台;别了,我曾经向往的“工程师”;别了,我可爱的家乡。 呜呼!哀哉!家乡的人民教师;家乡的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