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83|评论: 4

[生活资讯] 全科医生不是赤脚医生的翻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 12:55 | |阅读模式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国家已确定的一件民生大事。可在当前,全科医生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待遇低、流失严重,很多时候全科医生被公众误读为低端职业。  在大多数国家的卫生体制中,相比儿科、妇科等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被定位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欧美一些国家甚至直接将之称为“家庭医生”。因其与居民联系密切,又直接担负着基层医疗重任,全科医生在国外地位很高,受到高度尊重。
  我国地广人多,且分布不均,本该最需要、最适合国情的全科医生却一直得不到重视。因为重视不够,社会认同度不高,愿意从事全科医生职业的人少之又少。卫生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人数只有0.73名/万人,也就是总数不到10万名,只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5%,数量严重不足。反观其他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的数量已占到医生总数的30%~60%。这样的差距实在是过于悬殊了。
  全科医生的稀缺,直接导致两个结果:其一,社区医院根本起不到转诊作用,患者大多挤到大医院看病。以前有调查说,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而卫生部门的资料却表明,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医院。于是,一方面医疗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另一方面患者为争抢有限的医疗资源而无奈接受“过度医疗”;其二,“看病贵、看病难”得不到根本解决,医疗支出费用也难以降下来。社区医院的治疗康复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就诊率偏低,本该给患者带来就医实惠的优势也就无法体现。
  可见,全科医生在医改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降低医疗费的突破口所在,也是健全疾病预防的关键所在。国家提出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并提出到2012年,每个城市和乡村的基层卫生组织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很具体,但要想实现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让全科医生“劳有所得”。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要从人格和收入上尊重医生。一个上了五年大学、富有经验的社区医生,如果不能获得收入上的“尊重”,过上起码体面的生活,就会向大医院流动,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3年8500亿元的医改“大蛋糕”,有多少投向了社区医院?少之又少!因而,必须明确对社区医院的投入比例,把硬件和软件同时提上来,留住全科医生,吸引转诊病人,形成和大医院的良好循环。
  其次,全科医生需要社会的认同。全科医生不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也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医生,而是可以搞定80%的常见疾病、是“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的医生。因而,必须在政策上和资源上向全科医生适度倾斜。比如允许全科医生多点试业,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优先照顾……有了患者的认同,有了职业成就感,全科医生制度才会尽快建立起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7-4 12:16 |
回复 院长 的帖子

    【全科医生需要社会的认同。全科医生不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也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医生,而是可以搞定80%的常见疾病、是“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的医生。因而,必须在政策上和资源上向全科医生适度倾斜。比如允许全科医生多点试业,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优先照顾……有了患者的认同,有了职业成就感,全科医生制度才会尽快建立起来。】


    楼主说出了中国特色的医疗行业的特点,但必须得到患者的认同和政策的支持才行。

发表于 2011-7-4 12:16 |
只要不是样样懂 门门温喃

全科医生当然越多越好咯

发表于 2011-7-4 14:19 |
赤脚医生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虽然技术水平相对于今天大多数的医生要低,但同样为广大的农村群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的全科医生和所有的医生一样,首先必须要有医师执照,在此条件下其综合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并培训开始合格才能称为全科医生,其技术水平应该说是比较高的,赤脚医生和全科医生在综合能力上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个人理解)。
建议以后个人开诊所,除中医外,一概应该达到全科医生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56 |
政府加大投入,人才培训才是关键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