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76|评论: 46

[讨论]我谈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推荐至川网首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谈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

  个人认为: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是败作。初衷虽好,主演刘萍、孙涌波也算卖力,又花巨资投入,但播出后贬声一片。究其缘由有五:


一、 错聘导演
  川剧历史悠久,剧目浩繁,所谓“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欧阳奋强看过几出传统戏?不懂川剧而勉为其难,执导川剧品牌剧目,岂不谬也。


二、编剧胡编
硬生生插入王道陵单相思,凑成许、青、王、白四角恋情,无非一是哗众取宠,迎合部分青年前卫新潮的恋爱情趣,二是人为铺陈情节,扯长集数。


三、唱腔离谱
个中有些唱腔,哪象传统高腔曲牌,显然过于民歌化,与以前拍摄的川丑串汇《新乔老爷奇遇》相比,《乔》剧较好保持了传统川剧特色,而《白》剧有如“三不象”。


四、布景过实
川剧传统表演程式多为虚拟动作,而场景过实则限制了川剧传统表演程式的发挥。当然本人并不反对为增强舞台直观效果增加一点布景道具,但应以虚为主,不宜以实压虚,以实代虚。


五、滥用特技
川剧由舞台剧改制为电视连续剧,运用高科技手段,增加点特技镜头也未尝不可。但此剧用得过多,过滥,一定程度上湮没了川剧绝活表演,岂非因小失大。


看来,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拍摄不成功,各方应总结教训,戏迷也应给予宽容理解。但也不必因噎废食,失败乃成功之母,改革探索之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以上管见,敬请教正。

¤¤¤¤¤¤

又及:
前传此文时,不知是否操作失误,网上看到出现付一金币才能调阅的符号。应予删除。又改正一个标点符号、增加几个字后重发,文字以此为准,如再出现金币符号请网管处理一下。抱歉,抱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11-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发表于 2005-11-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楼主是泸州河的吗?

发表于 2005-11-1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言简意赅,头头是道、条条在理!
一篇论坛中难得的精品!
[em01]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5-11-1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非常有道理!川剧要改革但不能失了川味!不要改成四不象了!

发表于 2005-11-1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教师圆梦“飞天”
——记第24届中国电视飞天奖获得者、成都理工大学教师刘翼
黄寰

  第24届中国电视飞天奖近日在北京揭晓,在这一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权威大奖名单中,川剧电视剧《白蛇传》荣获了戏曲电视剧二等奖——这是四川影视界唯一获奖作品。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其导演是来自于成都理工大学的教师刘翼;而由高校教师执导戏曲电视剧获奖,这在此次飞天奖中又是另一个唯一。

  成功:《白蛇传》引来同声赞

  在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上,特地播放了刘翼执导的川剧电视剧《白蛇传》片断,剧中的那段精彩演绎给全国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男女主人公靓丽的扮相,优美动听的川腔川调,飘飘洒洒的舞蹈让人耳目一新。

  《白蛇传》是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多种传统戏曲中都有所演绎。而在刘翼执导的川剧版电视剧中,进行了大胆突破,增加了假许仙这一新的角色,突出了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提升了可看性和故事性。在形式上,剧中沿用了川剧的精华,将变脸、吐火、倒硬桩等川剧绝活搬上了荧屏,使该剧具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独特性,既拓展了剧情,又使人物形象生动化。而且,刘翼在整个剧中用电视的拍摄手法,用电脑的特技,在场景中采用框架式结构,实景虚拍、虚景实拍、虚实并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用中国的山水画作为片头的陪衬背景,辅以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给人一种新颖感,既洗练又写意。

  今年1月9日,是《白》剧被送到中央电视台进行审查的日子。按照惯例,央视对电视剧新片的审查期至少为3个月,而对于川剧电视剧《白蛇传》却破了例,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审查时间。在几次审片中,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华山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审仲呈祥等专家领导,对川剧电视剧《白蛇传》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一般的戏曲电视剧都是舞台化的居多,而《白》剧则结合了戏曲艺术和电视剧艺术的特点,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戏曲电视剧风格。”凝结着刘翼心血的川剧电视剧《白蛇传》被一路大开绿灯,赶在春节期间在央视的十一频道中进行播放。在春节后,又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进行了播放。四川卫视随即也两次进行了播放,反映相当热烈,收视率不俗。

  著名戏剧评论家廖全京还用了四句话来评价刘翼执导的《白蛇传》:“心中有观众;眼中有经典;手中有绝活;写就真正意义上的新戏曲电视剧!”

  导演:虚实并行的艺术实践

  《白蛇传》的制作单位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成都市川剧院。当时,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达明在川剧电视剧《白蛇传》的剧本通过后,马上就想到要请既出身于戏曲科班,跨行电视又不忘本行的刘翼来当导演。在看了本子后,刘翼有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接本子的条件是按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拍摄,这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

  在2003年最热的时候,川剧电视剧《白蛇传》于7月23日举行了开机仪式。在随后两个月的炎热日子里,刘翼冒着酷暑,天天与剧组成员泡在一起——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有时茶饭不思;为了一个点的突破,他常常彻夜难眠。

  拍摄戏曲电视剧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拍摄的各种戏曲电视剧不少,但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维护传统派,即在电视剧中继承了传统,在屏幕上“原汁原味”地穿戏剧古典服装,或用马鞭当马等……刘翼认为,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在电视艺术上的开拓显得不足。另一种是现代革命派,即在戏曲电视剧中改革很大,唱的是歌、韵白是普通话,完全用实景拍摄——刘翼认为,这实际上已不是戏曲电视剧,而是民歌电视剧。

  而刘翼在拍摄川剧电视剧《白蛇传》时反复思索的是,既然国家的定位是戏曲电视剧,肯定是戏曲艺术与电视艺术的结合体。刘老师想到了用“实景虚拍、虚景实拍、虚实并行”的方式来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经过50多天的努力,拍摄工作在9月中旬大致妥当。但后期的制作过程却更为繁琐,原来拍摄的素材片积累了一百多盘,每盘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要把这样长的原片进行缩减,的确更能体现导演的选择和功底。刘翼在制作过程中,充分把自己对川剧的热爱和对电视制作的感悟结合起来,进行了合理的剪裁。到今年1月8日,通过3个多月的后期精减制作,原长超过3000分钟的素材片被缩改为每集48分钟的12集电视剧。而在制作好的第二天,片子就被赶送到北京,由中央电视台进行审片。

  经历:戏曲影视与教书人生

  今年刚四十的刘翼老师是重庆人,他从小就喜欢文艺,中小学时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小学时,他就已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荧屏——虽然只是一瞬间,却已坚定了刘翼献身艺术的决心。因此,在1978年“文革”结束时,时年13岁的刘翼报考了四川省“五七艺校”(今四川省艺术学校、省川剧学校)。学校是文化部8所重点中专之一,当年报考者达到了5000千多人,而最后只招60人,可谓百里挑一。刘翼很争气,考进了前5位。但他那知识分子的父母却不愿独生子读中专,希望孩子都读“哈军工那样的大学”。但刘翼却对艺术“执迷不悟”,连自己报考艺校也是瞒着父母去考的,直到后来考上了要政审时,父亲才知道了。生气的父母执意不准儿子到成都学川剧,但刘翼却以不吃饭、不上学来进行抗议,最后,无可奈何的父母勉强放行,却根本没有到火车站送行。

  刘翼在学校一直学了5年的川剧,历年是三好、专业成绩第一。1983年,他作为应届毕业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川剧进京汇报演出团,为十一届六中全会演出。他演的那出折子戏《做文章》,先后进了怀仁堂两次、人民大会堂的三楼小礼堂三次,为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张爱萍、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进行了表演,得到好评。

  中专毕业后,刘翼服从国家分配到了四川省川剧院。工作两年后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系本科。在学校期间,刘翼积极参加影视剧的拍摄实习工作。他第一次试镜就出手不凡,参加了著名导演赵焕章的电视剧《刺耳的琴声》拍摄,担任执行导演和主角。

  4年本科毕业后,带着“搞电影胶片比电视磁带更神圣”想法的刘翼放弃了分配到上海电视台的机会,回到四川在峨影厂工作。

  在峨影厂,刘翼从场记、副导演、联合导演一直干到二级导演,执导了《特殊战场》、《特警大追踪》、《反贪利剑》、《人间烟火》、《刘辉》等电视剧,电影则有《带轱辘的摇篮》、《密码大追踪》、《血染的情报》等影视作品。其中,“带轱辘的摇篮”获得了长春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刘辉”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苏吉尼玛》(藏族八大神话之一)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电视剧“骏马奖”。

  而在2003年,刘翼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刘迅副教授的热情相邀,他也想把自己多年的一线心得传授给更多的新人,刘翼于是义无反顾地用执掌镜头的手拿起了教鞭。

  走上了讲台的刘翼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角色,他认为,艺术教学与一般教学有着质的区别,这在于其拥有很强的操作性、动手性。比如学生在创作一个角色时,需要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如何才能创作好的实战经验。如果老师有这样的经验来指导学生,对学生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也才容易接受。此次《白蛇传》获奖当然令刘翼高兴,但最令他兴奋的还不是获奖,最重要的,是他为学生写下了一个电视与戏曲成功联姻的范本,他表示,更希望自己的学生中不断涌现勇于吃螃蟹者。

  刘翼认为,高校艺术教学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关老师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而不纯粹是课本上的东西,带回课堂中,教会学生。现在,刘翼正面向表演班两个年级开设表演课和实习课,他重视操作实践的方式、灵动活跃的风格和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成为打动学生的利器,同学们都很欢迎他的教学,更喜欢这位老师。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日第4版

发表于 2005-11-15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同意楼主批评,但是不要一棍子打死,成绩也是有的,应该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希

[em04][em04][em15][em15][em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I]复4楼:[/I]
秦时江阳今泸州,
   我本市井一闲翁。

发表于 2005-11-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贴的文章算是一家之言。我认为江阳渔樵的文章切中当今戏曲改革的命脉。
建议网友多看看,并以此开展论坛讨论。共同探讨戏剧改革理论和办法。
[em03]

发表于 2005-11-1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江阳渔樵[/I]在2005-11-15 17:56:00的发言:[BR][I]复4楼:[/I]
秦时江阳今泸州,
   我本市井一闲翁。

泸州河人杰地灵李惠仙的唱段印象很深
[em03]

发表于 2005-11-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任何事物要发展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尤其是传统艺术的川剧.目前很多作曲家都在努力尝试,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川剧的振兴和发展,作为坚强后盾的我们应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这样川剧才能发扬光大!
 蓝天老师的作品有个最大的特点:旋律相当优美>也许这也成为大家认为"不象川剧"的原因,但我恰恰认为这更能吸引年轻人,就象蓝天老师说的"这可以在川剧和年轻观众之间架器一座桥梁".

发表于 2005-11-1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得很有道理,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此文意在抛砖引玉。果然网发后诸位内行意见中肯,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足使本人有如下感慨:
一、戏迷评戏,百无禁忌。既然上网,则已放下原有身份,不会因“身在商场多应酬”,也不会因“身在公门不自由”。真正是有感而发,言必中的。
二、本人对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确有“恨铁不成钢”的急切之情。其实就目前没有多少川剧能上电视新闻媒体的窘况而言,饥不择食,有胜于无,虽为败作,以尚可观。但本人更希望各方总结教训,今后拍出体现川剧传统特色的精品奉献观众。听说目前有人呼吁和推动将川剧艺术申报联合国口头文学遗产。既是几百年的遗产,就应在保护传统川剧艺术的前提下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统川剧艺术遗产。虽然我们可以用电视连续剧﹒川剧《白蛇传》这样的东西去“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洋人,但平心而论,在保护传统川剧艺术、振兴川剧方面将如何面对子孙,岂不发人深省。
三、本人历来惜墨,往往言未达意,或有锋芒过露之处,请诸位见谅。

发表于 2005-11-2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11-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版主将该文作为精华贴[em01]

发表于 2005-11-2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迷看不上,非戏迷不关注,戏曲电视剧的地位很尴尬。偶觉得对这种戏曲与电视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完全按舞台戏曲的标准来评价,严格讲戏曲电视剧属于电视剧的一种,只不过加入了戏曲因素,它面对的观众面应该更大一些。做得好的戏曲电视剧,应该可以做到吸引一批戏曲新观众。

发表于 2005-11-2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很好呀,真正的戏就是坐在戏园子里听腔看表演,舞台艺术和电视手法表现出来确实很不一样。最起码在舞台演戏是创造一件完整的作品,而和通过电视的特殊处理手法来表现不一样。

发表于 2006-1-16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觉得很好看,作为一名非四川人,我看了之后就对川剧产生了兴趣,这不就是很多导演都渴望得到的吗?

发表于 2006-1-1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分析;该剧比起戏曲电视连续剧《乔老爷奇遇》川剧味少了,《乔老爷奇遇》剧还有一个编剧的优点是把川剧的(如《做文章》等另外几个折子戏)有机的揉进去了,从而增添了川剧的情趣。

发表于 2006-1-16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我觉得《乔老爷奇遇》就拍的不错,把川剧《做文章》等另外几个折子戏也有机的揉进去了,内行外行都能接受。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