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罐垭乡 罐垭乡是西充县境内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与南部的伏虎、千秋、玉台;盐亭的会真、和平交界;距县城40多公里,辖1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一万多。 该乡民发展经济意识超前,整个80年代,该乡的蚕桑,风靡一时,是南充市范围类最主要的蚕茧大战战场,一到收鲜茧时节,全省缫丝的厂家悉聚于此斗法,茧价一天涨几次,场面最为壮观;那是农户家家养蚕,最少2-3张,多着10多张,那时农户多得实惠,是南充市的最著名蚕桑基地,除此之外,罐垭乡还盛产棉花、海椒、黄麻、生猪等经济作物。 该乡民民风淳朴,遵纪守法;在农民税费未取消的年代,罐垭乡每年每次完成上缴提留、公粮都是最快最好的,年年都要受县政府表彰那个年代的乡长书记不远万里都想跑到罐垭来当,工作好做,容易升职。 罐垭乡民永远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具进;80年代,全乡的发展口号“要想富,栽桑树”。现在的口号是“要想富,先修路”,。 在全县首先修了第一条村道油路,当时的屈良俊不辞辛劳跑来剪裁,现在全乡12个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甚至一些居民社自发组织起来,修到本社的社道水泥路。全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虽不说致富,倒也落得出行方便。 该乡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虽无人间九寨之名气,也的原生态之实在。全乡各山均穿绿色盛装,也无名贵古树装点,但也有几个老资格的黄角树,引人自豪,就说场上的吧,原来有“四姊妹”常年站在罐垭场上,笑迎四方来客。后来,还是那个屈良俊,在他全力打造充国首都之际,看中了体弱多病的“老四”,要她嫁到“首都”,那是的罐垭父母官,投其所好,欣然答应,在不算“月黑风高”的夜晚12点,偷偷挖跑了,却惹得罐垭乡民一致气愤,期间闹出不少故事;“四女”嫁到“首都”后,被一分为二,站在西充东站外边的绕城路两边,由于不服水土,又加上本身体弱,还被分身,一半已经死掉了,罐垭人每每路过那儿,活着的那一半,树叶儿几多摇曳,似乎在述说某种哀怨,唏嘘几分。(哈哈我说多说过头了,要惹麻烦了)。 境内虽无大江大河,但河塘密布,其中一村,三村,四村,九村,十村,十一村,十二村均有小河流淌,还有数目众多的蓄水的堰塘,更有西南最大的人工水渠-升钟右总干渠经过,所以罐垭虽地势较高,就是大旱之年,也不会缺水,乡民旱涝饱收,衣食无忧。罐垭也是垂钓者理想之地,南充的垂钓爱好者,大多组团到罐垭来钓鱼,享受罐垭美景,呼吸清新空气,或得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