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00|评论: 14

科举“四大家族”之二:西充刘氏家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
   马紫岩、刘金岭;宋元三何,明清李,堪称西充科场的四大家族。
   所谓科举,就是“开科考试、举士任官”的制度。朝廷一方面要保证皇室贵胄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必须给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以此笼络人才、缓和民间矛盾。光靠那帮八旗朽木,国何以国?而泥腿子的忤逆胡为,又使得宝座上的帝王忐忑不安。于是,长达
1300年的科举制得以延绵不衰。从此,路无遗贤。国君冀科举与贤人共治天下,举子冀科举可展“致君尧舜,使民小康”之抱负!
   自庶民有了入仕参政的机会,社会上便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亘古相继的考碗族。官方谓之“举子”,民间叫“读书人”。其蜂拥之势,不亚于当下之公务员考试。由于国家政治直接干预,所以上至大夫,下至庶人,一是皆以中举为荣。传统中国以家庭伦理为中心。家庭教育比之书房教育,无所不及。得益父母、昆仲之熏陶,为光宗耀祖,自北宋以来,西充县地方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家族式的政治暴发户和文人专业户,其中典型的有四大家:
                           二      西充刘氏家族  
  活动年代:明永乐——清顺治  
  活动时间:1411年——1661
  时间跨度:超过250
  暴发户:一世祖刘郁
  黄金时期:七代孙刘文琦
一、刘氏第一代
     刘郁,明永乐九年辛卯科举人,官云南太和县教谕。
二、刘氏第三代
   刘瑛,刘郁之孙,明代解元,官山东省提举。
三、刘氏第六代
    刘启周,刘瑛之孙,明万历十九年辛卯科举人,官长沙同知。著《西充县志》,已佚。该书是西充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志。
四、刘氏第七代
  刘文琦,字德华,刘启周之子,西充刘氏第七代。早年在金子山读书。金子山位于今天太平镇和古楼镇交界之地。
  明万历二十九年,刘郎参加辛丑科考试,荣登张以诚榜,高中进士。之后仕途顺利,历任麻城县知县、陕西省关南道参政。历史上夸他在陕西为官的时候“捐徭均赋更、活冤狱”,意思是说他热爱人民,帮老百姓交税,还替三秦子民平冤昭雪。所著有《德舆集》、《负薪集》。先生去世那年,小妾张氏25岁。张氏不畏艰辛,将女儿抚养成人,直至终老再未改嫁,张氏逾8090岁时离世。
五、刘氏第八代
   刘时綋,刘文琦之子,明代岁贡。
六、刘氏第九代
  刘荀龙,刘文琦之孙。当时,西充隶属顺庆府。刘荀龙是保宁府籍的西充人。清妖入关后,公于顺治八年参加辛卯科考试,高中举人。不愧名门之秀!
1.jpg
    图:这是刘生当年读书的金子山
    金岭赤子“苕叶稀饭”怀古一首:

古来圣贤皆寂寞,

空弃青山独其名。

晚生来年止游时,

吾辈畅饮齐登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5-2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诗啊,西充有这样的人才,真是文风昌盛啊。。。。
发表于 2011-5-2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
发表于 2011-5-2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兄台刘氏后人还在西充否????

据县志记载,其祖先是湖北麻城人,后来南宋到重庆---定远(今武胜)---明代到西充。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思考。我就是金子山下的人,县志只记载刘公在此读书。绝笔不详,无从考证。
唯一的线索是我家对门,以前叫刘家坟,却姓何。何氏大约清代民初从古楼迁来,老人说以前姓刘。刘家坟文革被铲平,修了学校,就是我读书的村小。我们读书都是棺材板板制的桌子!
发表于 2011-5-2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说以前姓刘---是老人姓刘还是以前这个地方有刘姓人家了??

荀龙,刘文琦之孙。当时,西充隶属顺庆府。刘荀龙是保宁府籍的西充人---或许后代迁到阆中去了,我大胆猜想,县城刘家咀的刘姓是他们后代???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23: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刘姓人家,据说是位教书先生。我的《顺庆府志》是电子版,看起来刺眼,所以更多地借助纸质的光绪《西充县志》。

发表于 2011-5-2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苕叶稀饭 的帖子

意思是当地叫刘家坟,何姓是清末民初迁来这里,人家占多数,

刘姓也有,人数很少,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姓现在没有了。我们生产队叫冯家户,也没有姓冯的了。都绝了
发表于 2011-5-25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绝了,估计后代迁走了。你们谯家祖坟在南部县,以前还去祭祖。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支谯氏迁徙路线大致为:
  陕西西安(周文王)—安徽谯县(谯国侯姬盛)—陕西凤翔县(谯让鸾)—阆中市(谯隆)—西充槐树、南部(谯周)——华蓥市(谯瑛)——南充县(谯思现)——西充县仙林谯家沟或东太谯家沟(谯学至)——太平九村蒙家户(谯林)——太平十三村金子山(谯荣璋)
   南部县谯氏复杂,多数是外迁。一小部分是谯周的直系。因为现在的南部、后来的充国县在先秦都属于阆中县,后来充国县又划分为西、南两个充国。所以,谯周可以是西充的,也可以是南部的,也可以是阆中的,还可以是南充的。相当复杂。
  谯周的坟在南充顺庆区工人文化馆,48口棺材下葬。衣冠冢在高坪区龙门镇谯家坟村。现在真坟已经迁至西山谯公祠。
  先祖咸丰年间的谯学至入赘蒙氏来的太平。祖坟记载,学至公曾祖父名讳思现,高祖父名讳风化,出生在“顺郡府堂之侧”。碑文继续记载“高祖讳思现(大字)何氏所生三(小字)”。墓为其子谯受、女谯继等修。
   仙林另一说,有记录,为华蓥谯聪明代宣德年间直接从华蓥迁家来的。而我们似乎不属于这一支。
发表于 2011-5-2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是长房,我给你我QQ,注意接论坛短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我有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问题是我们这支似乎是顺庆区直接迁来的,与仙林无关。当然也可能住在仙林过,毕竟祖父辈在仙林吃清明会。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