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川剧名旦沈文菊七十寿辰兼从艺六十周年 丁芝萍 为庆贺川剧名旦沈文菊七十寿辰兼从艺六十周年,宜宾老文化人王重豪、江毓治、蔡逸等发起为其搞一个小型聚会并录像纪念。宜宾市川剧团党委书记蔡其远率剧团乐队,部分市区及区县川剧演员、玩友名家及川剧爱好者 赶来聚会,址在翠屏山下一娱乐场所。 文化人赋诗致辞,沈文菊表演其名段,著名川剧旦角演员喻丽勋特来助阵,爱好者们也一一表演凑趣。 王重豪赋诗: 一贺川剧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高胡弹技艺精 川黔三省莫与伦 更加灯戏多风趣 文化遗产百代存 二贺沈文菊 思凡打饼并拷红 表情达意唱做工 六十年间勤发奋 德艺双馨声誉浓 婺煥中天七十秋 响遏行云赞歌喉 一从饰演罗昌秀 巴蜀至今美誉留 三贺喻丽勋 文化遗产吐芳芬 束之高阁渐无闻 丽勋奋起教后学 振兴川剧获今名 江毓治赠诗: 赠川剧精英沈文菊贤契 琢玉连珠忆昔年,随交华盖放乡间。 浮生曾记普安见,造化穷通实太玄。 并茂声情川剧冠,美柔腔调文菊妍。 艺名早满蜀人耳,每次寻思总欣然。 蔡逸献词: 八声甘州.咏梅(三中全会后) 谢东风万里送春回,雪原绽梅花。看影疏眉月,香凝晓露艳吐晴霞。且暂凭高望远,景物正清嘉。香雪潮如海,情满天涯。 不羡此花幽独,爱冰心铁骨,冷艳清葩。任霜欺雪虐,寂寞自横斜。喜今朝,层霾尽扫,沫朝晖,春暖万人家。频回首,东风桃李,红遍中华。 喻丽勋“抛砖引玉”表演弹戏,甜皮.一字《考红》片段。沈文菊表演高腔.端正好、解三星 《白毛女》片段“思亲送柴”。 喻丽勋与刘家柱(玩友)表演胡琴.西皮《长生殿》。曾建华与刘家柱、易启荣表演胡琴.西皮.二流《斩红袍》。喻丽勋将高腔“红鸾袄”为主及“一枝花”“端正好”“耍孩儿”“桂枝香”“山坡羊”“银耳坠”“满庭芳”“缘达絮”等几十个曲牌揉在一起,唱了一曲丰富多彩的“高腔颂”。他们还唱了胡琴《马房放奎》、高腔《挑袍》等。表演者,观赏者都尽了兴。 沈文菊简介 沈文菊的母亲王仿琴原是贵州毕节川剧团的演员,唱青衣,文菊随母生活,自然受熏陶。她本嗓好,也喜欢川剧。一次随母到荣昌川剧团演出,遇宜宾川剧团丁文举、胡文彬也去荣昌演出,沈母与丁、胡二人是朋友,便将文菊托付给他俩,跟来了宜宾,成了宜宾市川剧团的学员,时年13岁。从此,师从胡文彬主攻青衣、花旦。擅长唱,她嗓音清脆嘹亮,唱腔甜润柔美。1957年派往重庆参加川南演员讲习班学习深造,经前辈艺术家周慕莲、薛艳秋、白玉琼等名师教诲指点,深得表演艺术真谛,在唱腔、表演上有长足进步,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其表演代表剧目有《三祭江》、《思凡》、《拷红》、《陕断桥》、《百花公主》、《金莲打饼》、《王昭君》、《夫妻桥》。现代戏有《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江姐》等。 尤其在1958年本团创作的现代戏《宜宾白毛女》中饰罗昌秀,唱、做俱佳,深得好评。同年6月宜宾市川剧团应四川省文化局邀请,赴蓉演出《宜宾白毛女》。6月27日宜宾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文撰写的“关于《宜宾白毛女》的演出”一文,发表于《四川日报》。7月6日《四川日报》以“欢迎《宜宾白毛女》演出”为题,发表了观众呼声的文章:“劳动人民喜爱《宜宾白毛女》和“希望各县都创作类似《宜宾白毛女》的作品”。与此同时省内外也有多家报刊评论文章发表。《四川日报》在7月20日发表了沈文菊《我怎样扮演罗昌秀》的演出心得文章。1989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从事专业艺术工作30年以上,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1993年参加宜宾首届川剧艺术精英赛获三等奖。 文菊大姐最感遗憾的是几十年实践和积累的艺术经验无用武之地,后继无人。 1941生,重庆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