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66|评论: 17

[美图•音像] 剑阁武连——觉苑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DC14208.JPG
SDC1420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29.JPG

SDC14211.JPG

发表于 2011-5-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游觉苑。顶好贴,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13.JPG

发表于 2011-5-1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板凳,赏美图,顶好贴,观寺庙
发表于 2011-5-1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像是在修建中,那么多水泥。
ytr

发表于 2011-5-1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这个地方,剑阁倒是去过,对剑门关和剑门豆腐印象深。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壁画1

壁画1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壁画2

壁画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壁画4

壁画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SDC14224.JPG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5-18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力顶!
壁画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觉苑寺
目录
简介 组成和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壁画 简介 组成和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壁画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觉苑寺景观(17张)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7ac8805197cc363742a75bb7.jpg

觉苑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西武连镇,距县城43公里,前临西河,川陕公路从寺东北约里许的武侯坡半山腰上通过。
  觉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名弘济寺,宋元丰年间赐名觉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毁,明代天顺初年(1457年),僧净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绘制《佛经》于大雄宝殿四壁,更名普济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经维修后,复名觉苑寺。
  2001年06月25日,觉苑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编辑本段组成和主要建筑   觉苑寺风景(19张)
 觉苑寺现存三重殿及两侧配殿,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天王殿在前,观音殿居后,级级递进,都建在同一条轴线上,东西配殿对称排列,总建筑面积1957平方米。该寺坐北向南,气势磅礴庄严。 大雄宝殿  系明代修复,木结构单檐歇山工屋顶,其建筑接近正方形平面布局,横向用10.85米长的抬梁将屋架托起,纵向用8米长的抬梁将屋架托起,殿堂形成了长10.85米,宽8米的井四形空间,宽敞开阔,气势雄伟。 天王殿  复建于民国21年(1932年),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抬梁架,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三间12.4米,通高12米,素面台基高0.6米,阶梯式踏道三级。一层殿堂内原塑天王等泥塑,曾绘有神话故事白描图画,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观音殿  系明代复建,为单檐歇山式小青瓦屋顶,抬梁式屋架,无斗拱,十架椽屋前后乳椴搭牵用六柱,面阔五间21.5米,进深五间13.8米,通高7.9米,素面台基高1.5米,垂带式踏道七级。1986年重塑观音像于正堂内,并在观音殿之左设陆游馆,之右设魏征馆。
编辑本段大雄宝殿佛像  一走进大雄宝殿,迎面便可仰视到三尊跏跌而坐的佛像,像高2.95米。据龛前现存的明代石刻大香炉铭文记载,三尊佛像均是释迦牟尼金身,即佛、法、僧“一体三宝”的如来塑像。中为佛,面庞丰盈,身披袈裟,袒胸露肘,双手合十,跏跌而坐,庄严而慈祥。右为法,左为僧,均笑不露齿,严不竖眉,作入定说法手相,衣饰皆与中佛相同,三佛背屏,用木胎泥塑成五方佛、菩提树、龙、凤、青鸟、太阳等吉祥物组成的华丽图案,沥金装饰,色彩高雅灿烂,其整体呈桃形,周围饰火焰纹,通高6.1米。
  大佛左侍立伽耶,右侍立阿难,神态端庄肃穆。大佛背后面塑一尊阿弥陀佛,立姿稳健,面目威严,肌肤饱满。其上塑着观音、文殊、普贤等神像,形态各异,情趣盎然。 香炉石刻  大佛龛前的石刻香炉上,以“罗汉坐禅”、“伎乐百戏”、“赛棋赏画”为内容的各种雕塑中,其深浮雕的人物,无论坐、卧、说、唱、看、打,都自然生动。炉顶盖下部雕刻的力士像,更是精湛,他们双臂弯曲,用力上托,双腿前后微蹲,双目圆睁,手臂、额角、颈部肌肉隆起,栩栩如生。龛前左右通圆木柱上蛟龙缠绕,若腾欲飞。右者张牙舞爪,怒目逼人;左者闭口瞩目,动中出静。善财、龙女各手持降龙珠,站立龙头,大有降龙伏虎之势。 壁画  大殿内额枋处,左右排列着二十四诸天神像,为明代樟木圆雕,高一米,站立于祥云上。神像文武兼有,男女各异,个性鲜明,姿态、衣饰无一相同。殿内塑像,采用彩生漆打底、石色粉绘与贴金相结合的手法,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身份赋彩,使各个塑像衣着华美。因为采用了大面积刷漆贴金,虽经几百年历史,仍璀璨夺目,金碧辉煌。 殿内“佛传壁画”,更令人赞叹不已。精美的壁画,内容广博,对研究我国绘画艺术不失为珍品。而且对研究军事、体育、医药、服饰、建筑、文艺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研究我国社会风情更是难得的宝贵资料。
编辑本段壁画  在大雄宝殿内四周高3.5米的壁上。绘制者精美的十六铺。二百多幅《佛传》故事彩画。每幅壁画均以四字墨书为题。末尾绘着该寺当年的主持僧净智及其徒道芳和尚等信徒的肖像。总计170多平方米,是明代英宗天顺初年(公元1457年)大殿重建后,由民间艺人集体绘制的。 内容  壁画内容从题为《摩耶托梦》开始,说的是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二十四年(公元前546年)四月初八日,在京城岚毗尼园无忧树下诞生了一个婴儿,起名乔达摩·悉达多。他武艺过人,天姿聪慧,博学多才。为了解脱人间疾苦,悉达多出家修行,法名“菩提萨捶”,缩称“菩萨”。在苦行林中,禅坐菩提树下,风雨不起, 终于成佛。35岁时,在野鹿苑(今波罗奈城)初转法轮,讲经说法,普渡众生。释迦于公元前486年涅磐。他的一生,在世80年,说法300场,开无量法门,渡无量众生。迦毗罗卫国“释迦族老百姓,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关于作者的猜测  贯穿着如此丰富的文学故事的精美壁画,究竟出自哪一位画家之手呢?一个传说故事说:一千多年前,大雄宝殿修造竣工后,开光道场隆重举行,香烟缥缈,钟磬齐鸣,万事皆如佛意,唯有四壁空空,主持心绪了犹未了,遂求画师绘制《佛传》故事壁画,但谁来执笔呢?有武连文人居士倡议,邀请正在蜀中游览的吴道子执笔。于是请来吴道子,特开斋设宴款待,光阴荏苒,数月过去吴生并未动手,主持心急如焚,调好各色颜料几十盆,脚手架搭好,一切准备就绪前去催促吴生。时至四月初七,佛诞节即至,四壁仍是空空,众僧侣无可奈何。可是,翌日清晨打开中门,却见四壁辉煌,全本《佛传》故事,仅一夜即告成,画圣吴道子却不知去向。 画风  的确,觉苑寺壁画属吴道子画风,同时又具较明显的地方特色。整体构图严谨,前后一气呵成。而幅与幅之间仅以山、水、云、树、屋宇相隔,上连下接,环环相扣,故事性极强,堪称是一部古典连环画。其画面缜密宏大,造型优美,运笔娴熟,色彩典雅富丽。在绘制方面,采用了工笔线描绘,充分刻画了人物面部微妙的喜怒哀乐感情。精美的壁画,堪称绝代佳品。古往今来,不少骚人墨客慕名而来觉苑寺参观游览,陶醉于画壁艺术之中,无不叹为观止。 现代评价与保护  1986年5月,著名画家邵宇参观壁画后,深为感慨地说:“作画技术很高,是我看到的明代壁画中最好的一处。这里的壁画已在画家仇英和唐寅二人之上了。如果说作者是民间艺人,那也是造诣很高的大画家。”著名摄影家黄翔参观了壁画,赞不绝口,题书“蜀道明珠”。省文化主管部门,先后三次拨款维修。1985年香港商会会长王宽庆先生捐款七万元人民币维修、保护壁画。省文管会派出专家制定维修方案,采用科学方法,揭取修复裂缝,解除了危险,保存了壁画原貌。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征出生剑阁考
[/td][tr]
2008年06月17日  10:04:47    杭州网

魏征(公元580-645年),唐初政治家,字玄成。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证明魏征出生于剑阁(今广元市剑阁县)。 剑阁武连镇现存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一丈,宽四尺,正中刻有:"唐魏文贞公故里"(魏征谥号文贞)七个大字。在武连镇十五公里处的天字山下,也有一唐朝时代的建筑--"魏公祠"。 <<保宁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文贞书院在剑阁武连驿。元泰定年间迁县治于梓潼,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与亚中大夫李义甫以魏征生此,因改旧学建书院,今废。"这说明在元朝时,武连镇为纪念魏征丞相出生于此曾办起一座文贞书院。 明隆庆五年出生的著名史学家曹学(人全)所著的《蜀中名胜记》卷二十六记载:"《志》云逍遥楼废址,在武连旧镇,唐颜真卿书三大字碑刻在焉,元改武连县学为魏公书院,以魏征所生之地也,学正王惠为之记"。魏公书院即后来的"文贞书院"。据《蜀中名胜记》成书年代推测,《志》书当为明代或明以前之作,因此可更进一步断定,在元明之时,已经有了魏征生于剑阁武连的记载。 清朝雍正时,知县李梅宾所撰《剑州志》记载;"唐魏征,州之西凤凰山,传为征之生处"。清同治年间,翰林李榕所辑的《剑州志》记:"凤凰山在武侯坡东,传为魏征生处"。 民国初年剑阁知事张政于武连驿栅门题的对联也可以看出魏征出生于此。其联文: "千万古不改溪山是秦蜀通衢晋唐旧县 数百家自成村落愿文贞再出诸葛重来" 清朝光绪时,武连丞李树在其《月楼诗抄》、《登寿中即景》中有这两句;"凤凰山下宿曜,魏公往业绍蜀山"。另还有一副对联,前四字风化脱落:"……先后问睽魏谏议,余生也晚往来唯拜武乡侯"。可见武连乡人经常把魏公祠的魏征和武侯坡的诸葛亮的遗址常常提到,如果没有乡土感情,愿"文贞再出"和"诸葛重来"的诗句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剑阁县民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在剑阁县西南古驿站武连驿武侯坡的东侧,苍松翠柏掩映着一所竹篁扫墙的幽静宅院,院后盘陀石上,一天忽然飞来一只凤凰。顿时祥光瑞气,弥漫山峦,百鸟争鸣,遍地花香。一位风水先生路过赞道:"此山有凤凰来朝,此宅瑞气环绕,将有贵人出世。"于是,这里便名为凤凰山。北周大象初年,魏征的母亲在地中农作,忽觉腹中阵阵剧痛,赶忙回家,走列盘陀石处,昏迷倒地,生下了魏征。 魏征出生不久,其父魏长贤即去世。母亲日耕夜织,送子上学读书。魏征天赋聪明,读书勤奋,学业颇有长进。但不幸母亲又积劳病逝。孤苦伶仃的少年魏征缺衣少食,无力继续读书,只得拜一个云游道人为师,卖卜糊口,往来于古蜀道上的七曲山、寿如山等地。他博览群书,广交豪侠,参加了瓦岗义军,后来与李密投唐,成为李世民的主要谋臣。后任宰相,辅佐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唐太宗曾高度赞扬魏征的贡献,说;"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征而已。" 《贞观政要》注释说;"魏征字玄成,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这项史籍与剑阁民间传说是很吻合的。 据武连镇几位耄耋老人回顾,他们年轻时曾亲眼见过魏公府外的插旗石,其石中间有一直径约廿厘米的圆孔,是插旗的地方。原来魏公祠魏公的塑像于"文革"中拆毁,现在废墟上还留下"清乾隆四十九年培建魏公祠"的一通碑,碑高约五尺三寸、宽三尺八寸,碑文依稀可辨,上刻有:"尝思庙宇初兴,创自唐代……"。可见早在唐朝时,这里已有"魏公祠"了。现在觉苑寺内仍然设有魏征馆。 魏征一生功绩,历史已有记载,也为世人熟悉和敬仰。魏征为人正直,辅佐唐太宗,敢于犯颜直谏,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用人要讲才,对农民要轻徭薄赋。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魏征确实立有大功,如果说李世民是封建帝王中杰出的明君,那么魏征确是千古贤相中不可多得的"明镜"。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