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24|评论: 83

这个帖子可以和莽娃儿的对比着看————-汶川涅槃纪实摄影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baidu.com/s?wd=%D0%C2%E3%EB%B4%A8

这个帖子可以和莽娃儿的对比着看————-汶川涅槃纪实摄影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帖子可以和莽娃儿的对比着看————-汶川涅槃纪实摄影展

汶川地震三周年 谭晶与熊猫娃娃见证中国奇迹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走过风走过雨,四川依然美丽;人间真情不息,永远心存感激;有了我有了你,四川你更美丽;纵然是物换星移,这土地爱一直延续……”5月12日晚8点,为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中国奇迹》主题文艺晚会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并机播出,毛阿敏、殷秀梅、廖昌永、阎维文、吕继宏等歌坛实力唱将分别献唱,谭晶以一曲《四川依然美丽》唱出了四川人坚韧和感恩,见证了中国大爱和奇迹,感动全场!
  在一群可爱的熊猫娃娃的包围中,谭晶身着特制的竹叶造型服装和孩子们一起欢乐歌唱,画面温馨而充满童趣。谭晶的歌声深情、优美,美妙的童声伴唱更是锦上添花。大屏幕上随着日历不断翻页,呈现出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家园的一幕幕动人画面,汶川从废墟上崛起现代化新城的奇迹变身让人唏嘘不止。现场观众中有人喜极而泣,不时的擦着眼泪。
  谭晶表示演唱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百感交集,三年前为四川悲伤,三年后为四川骄傲,四川的浴火重生是中国精神的最佳注释。
  做为当今歌坛青年歌唱家的佼佼者,谭晶可谓是一路歌声、一路公益走到了今天。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谭晶以最快的速度随部队赶往灾区,先后捐款30万元人民币,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和拳拳爱心。同时,她还多次出席各类慈善义演为灾区募捐,先后录制了《兵》、《相信爱》、《承诺》、《众志成城》、《我们心在一起》、《爱在你身边》、《给你我的力量》、《你身边还有我们》、《每一个人 每一分钟》、《生死不离》、《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等一大批公益歌曲,堪称是歌唱演员中为汶川献歌最多、义演场次最多的人。
  “希望灾区的每一个人不仅拥有坚固的新房子,还拥有心灵的美好家园。希望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不仅得到安宁,还得到安慰。”谭晶坦言这是她最想送给灾区的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帖子可以和莽娃儿的对比着看————-汶川涅槃纪实摄影展

http://news.eco.gov.cn/uploadfile/2009/1016/200910160850492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帖子可以和莽娃儿的对比着看————-汶川涅槃纪实摄影展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8544/285443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http://news.brandcn.com/UploadFiles_9359/200905/200905141357052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http://www.gyxww.cn/NEWS/UploadFiles_2220/200905/200905120902197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100201/10670884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1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完美.
心理阴暗者只会看到不完美的.并会把他的阴暗感放大.他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阴暗的.
他看不到美.因为他的心理是阴暗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应是一患者.:P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靓妹 发表于 2011-5-13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tr][td]汶川地震三周年:重生的奇迹[/td][/tr]
[tr][td]
[2011-5-12 9:40:5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进入 论坛/博客
[/td][/tr]
[tr][td]


[/td][/tr]
[tr][td]  编辑导语:汶川地震三周年,三年之后,在曾经的瓦砾堆上,一个个家庭重生,这是生命的奇迹,是人类的奇迹。三周年,让我们一起为死者哀悼,为生者祝福。
  向峨乡位于都江堰市东北部,“5·12”特大地震导致向峨乡95%以上房屋垮塌,通讯、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4月23日早上8:05,直升机“路过”都江堰向峨乡的一处山村,林中薄雾未散,色彩鲜艳的小楼掩映于浓绿之间,如同电影《指环王》中霍比人的世外桃源,但这不是电脑制作的童话世界,这是经历三年重建,川人
http://www.ny1988.com/knowledge/UploadFiles_6440/201105/20110512094600865.jpg

什邡红豆村,舞龙队走过村中小路(摄于4月16日15:30)

http://www.ny1988.com/knowledge/UploadFiles_6440/201105/20110512094614341.jpg

青城后山红梅村,童话般的彩色洋房(摄于4月23日15:55)

http://www.ny1988.com/knowledge/UploadFiles_6440/201105/20110512094624532.jpg中国万岁,给力祖国

新北川县城,无法相信这里三年前还是一片乱石滩(摄于4月21日16:00)
  家,瓦砾堆上的重生。从灰败的废墟到彩色的洋楼,曾经的残垣断壁已被一幢幢依山而建的别墅、层叠错落的中式院落取而代之。在新北川尔玛小区,羌族村民们又重新炸响了鞭炮;在绵竹清平乡,搬进新家的乡亲们在自己家门前跳起了锅庄;在什邡(微博)红豆村,一条崭新的金龙又舞动了起来……还有,还有,汶川映秀新县城、都江堰新城区、汉旺新镇、青川智慧岛……每一处地方,都是一幅图画。
  这里是我们的新家,从瓦砾堆上爬起,向五彩明天进发。
  飞遍灾区 镜头见证 不见伤痕 只见奇迹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航空拍摄。
  从3月28日到4月29日,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谭曦与四川日报(微博)摄影记者莫定友、尹刚以及中国著名军旅摄影家田捷砚组成的4人航拍小组,在空中翱翔100多个小时,执行“空中看灾区、重建美好新家园”航拍任务。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米-17运输直升机带着四人飞遍所有“5·12”地震灾区,带回来数万张精美的航拍图片。
  “当我们俯瞰蜀中大地时,三年前的伤痕,早已荡然无存。丰饶的原野、巍峨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片片崭新的房屋……锦绣天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是留给谭曦最深刻的印象。
  10米、100米、1000米,随着直升机高度的不断爬升,北川、什邡、彭州(微博)、汶川、汉旺……
  一个个曾经走过多次的地名在天空延伸,如此的熟悉,又如此的不同。
  “以前在地上看,就觉得灾区修得很漂亮;现在从天上看,完全可以说是壮观、震撼。”由于工作的关系,三年来,谭曦几乎跑遍了所有地震灾区,亲眼见证和记录了灾区重生的全过程,“但如此大规模地俯拍,还真是第一次,也许以后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三年来,我们总说‘四川依然美丽’,我‘飞’过一遍之后,完全可以说是‘更加美丽’。”谭曦说,从空中看,任何文字描述都显得苍白,“大家还是看图说话。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我们追求的永远都是:‘有图有真相’。”

[1] [2] 下一页
[/td][/tr]

发表于 2011-5-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5毛 6毛些 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已!

发表于 2011-5-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废墟中的遗体难道只彰显了自然的力量?
发表于 2011-5-1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巴山靓妹 的帖子

支持楼主,支持党和政府,鄙视莽娃儿
发表于 2011-5-1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需要冲动 发表于 2011-5-13 1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巴山靓妹 的帖子

支持楼主,支持党和政府,鄙视莽娃儿

“5·12”震中的前世今生:世界汶川  天地映秀
十年前,映秀镇也许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乡镇,起码孤陋寡闻的我就没有听说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映秀镇闻名中外,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举世瞩目。在地震三周年之际,重视这片曾经天地共咽、华夏断肠,山河垂泪、举国同殇的土地,如今的汶川已然成为大爱之乡,重生之地;不屈羌山,美丽依然。
【映秀的前世】
据说,在茶马古道兴盛时期,一队马帮拖着货物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龙池镇,翻越娘子岭,一幅景致秀美的山水画,映入赶马人的眼帘;越往高海拔的地区行进,景色越秀美。于是就诞生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映秀,并引用至今。

【十年前的映秀镇,三山竞秀、二水争流;植被丰富,景色秀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翻拍与摊贩铺面)】
映秀镇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汶川县东南部,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镇境内植被丰富,景色秀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川西平原进入阿坝州的门户,是通往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必经之地,是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
在映秀镇,雨量充沛,植被丰茂,水利资源储备丰富,水质好、落差大,随着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映秀镇从上世纪80年代的“木材小镇”发展为90年代的“水电之乡”,民间开始流传“好个映秀湾,成都亮半边”的说法。随着旅游开发和周边环线游的带动,映秀镇逐渐成为一个冬暧夏凉,气候宜人小镇,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休闲、避暑之所。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映秀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仿佛倒退了几十年。

【汶川特大地震后,映秀一片废墟;“映秀宾馆”的招牌在默默的告诉世人,这里曾经是什么地方。】

【汶川特大地震后,满目疮痍;小学、汽修厂、中滩堡村等等成为废墟。】
【映秀的今生】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和此次灾难中人员伤亡最多、财产损失最大的地区之一,映秀镇无论在抗震救灾抢险阶段,还是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期,都备受关注。灾难让映秀走向世界,坚强让世界了解映秀。
映秀是大爱之乡、重生之地。当“5·12”汶川特大大地震在映秀、在汶川、在四川,为中华民族留下伤痛之心的同时,中华民族血脉与共的心跳和坚强不屈的毅志,也在映秀汇聚、凝结,被浇铸成坚如磐石的心脏,浇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在渔子溪村眺望,完全看不出地震后满目疮痍的痕迹。】

映秀的灾后重建,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关注,胡锦涛总书记2次深入映秀,温家宝也是8次深入映秀,指导映秀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按照总书记、总理要把映秀建设好的指示精神映秀镇坚持“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重建思路,邀请了保罗·安德鲁、贝聿铭、吴良镛、何镜堂、周福霖、郑时龄等几位国际国内大师参与了映秀镇重建的设计,并由同济大学作为主要规划单位,致力于将映秀建设成为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和“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地。
映秀镇,至少有两个方面,始终吸引来访者。一是地震发生后留下的地震遗迹,通过参观这些遗迹,可以更好的了解自然、敬畏自然,同时,通过研究这些遗迹,可以增强人类在遭遇突发灾害时的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二是灾后重建的辉煌成果,通过参观重建成果,认识祖国的强大、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爱党、爱国、爱生活。


【在渔子溪瞭望台,俯瞰映秀,看到了中滩堡村庙子坪组,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带着曾经山河破碎的记忆,流连于渔子溪三号桥,一幢幢、一座座于废墟上重新矗立的新房,一张张灾区群众重拾的笑脸,无不让人惊叹和感动。】

其中,比较著名的地震遗迹有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映秀镇漩口中学是2006年新建的学校,学校占地约1.5公顷,地震后,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已严重受损,教学楼有半截斜埋在了地下,整栋教学楼只剩下一根旗杆;旁边的学生宿舍楼在地震冲击波下呈S形倾斜,现在遗址上的建筑基本都是危房。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如今已经成为映秀镇标志性建筑。
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胡锦涛主席亲临现场,并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如今,鲜艳的五星红旗,依然飘飞在遗址上空。在遗址台阶上,是一块汉白玉雕刻出来的时钟,破碎的时钟将时间永远定格在“2:28”;旁边是“5·12”记事墙,说墙,其实是碑,是中国继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第二块最伟大的纪念碑,没有日期,没有署名,甚至没有日期。

【在春天坪俯瞰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尽收眼底;如今作为地震遗址和地震纪念体系的一部分,这地方被保存下来,成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示范点,供来者瞻仰、参观。】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址遗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在此发表重要讲话;目前是汶川县“三基地一窗口”示范点,但凡到映秀的人,总会到此祭奠、瞻仰、参观。】

【其时,映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为数不多的重要地震遗址,被保护起来。透过围栏的小孔,我看见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映秀小学:地震过后,映秀小学的唯一标志就是操场上旗杆顶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小学校舍与附近的工厂、民居一同夷为平地。只有那面红旗子仍在飘动,成为映秀小学唯一一个标志物。如今,为了避让地震带,小学及附近两三百米范围内,没有太多建筑,而建成了一个地震遗址公园——映秀湾公园。
遇难者公墓:公墓位于国道线与渔子溪村之间的山坡上,这里埋葬着3000多名遇难者,他们是一些人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每个墓碑,都在诉说着一个爱的故事。一扇巨大的“门”突兀地立在山坡上,白底黑字写着——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这里已经成为人们悼念遇难者、缅怀遇难者的地方,时有游人手持鲜花,在此悼念。

【坐落于映秀镇渔子溪山腰的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有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镜堂院士负责设计。】

新建的民居、医院、学校、道路、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是充分展示灾后重建成果的见证。在中滩堡大道,一排排颇具川西民居特色的新房,一栋栋充满羌文化韵味的碉楼,一个个像瑞士小镇的居民小区,映秀人民逐渐走出阴霾,在新家园开始新的生活。
重建的映秀镇,辖七村一社区,分别是历史最悠久的老街村、位于高半山的黄家村和黄家院村、渔子溪村,以及位于集镇的中滩堡村、枫香树村、秀萍社区。每个村都遵循了科学重建的精神,处处体现和洋溢着藏羌民族、民俗文化,以国际旅游温情小镇为标准,逐渐崛起。
最具代表的也许就是中滩堡村和秀萍社区了。来到中滩堡大道,一条宽阔的马路向前延伸,两边是具有羌族建筑特色的羌族式建筑和充满川西民居风格的新房,二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行至渔子溪二号桥(廊桥)对边时,一个漂亮的弧形,把民居建筑群呈现在眼前。像欧式建筑的川西民居和充满田园风情的庭院,浑然天成。居民开着食店、餐厅、商铺、茶馆,平静的生活着。门前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时有成群的小金鱼在沟渠里自由自在的快活着。

【新居、垂柳、流水,三位一体。】

【具有欧洲风情的川西民居,在水文化映衬下,相得益彰。】

【雨雾中沉静的中滩堡大道,也叫东莞大道。温家宝总理在此作出一定要把映秀建设好的指示;刘奇葆书记在此称赞映秀的重建是人间奇迹。】

比中滩堡更美的是秀萍社区,受可用土地少的限制,中滩堡的规划设计,布局上也许太过紧凑了。充满藏羌风情的秀萍社区,则完全是另一个模样。整个社区内,鲜花、绿树和流水,营造出清静、优美的生活环境,三五栋民居建筑,围成一个个半开放的庭院,院落中花草、绿树悄然生长。在秀坪社区,时常分不清花园里种的到底是树,还是房子。
穿行于这庭院社区内,十分惬意。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既采用了藏羌民族文化符号的点缀,还运用了大量川西民居风格,同时吸取了徽派建筑的格调和布局。多种建筑风格的协调融合和色彩、线条的大胆运用,使几个村落既有徽派建筑的典雅、婉约,也不失藏羌文化的粗犷、豪放。

【秀坪社区局部,爱死这天气了,也许这是有史以来在映秀遇到的最好的天气啦。】


【秀坪社区局部,爱死这天气了,也许这是有史以来在映秀遇到的最好的天气啦。】


【秀坪社区局部,爱死这天气了,也许这是有史以来在映秀遇到的最好的天气啦。】



在2011年春节前夕,也就是农历2010年12月二十八日,映秀镇就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迁新居、过新年”欢庆活动,大摆坝坝筵。整个映秀镇,特别是其中的中滩堡,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房檐屋角、走廊巷道和各种树上,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和飘飞的羌红,甚是喜庆。当天的宴席据说有180多席2000多人参加。期间我形迹可疑的混迹期间,记录新映秀的美好生活和幸福时光,并在此与大家分享。
其时,秀萍社区的重建工作尚未完成,“迁新居、过新年”的欢庆活动没有延伸到此,不过,这里的居民,乃至全镇的居民,都去到中滩堡村,参加欢庆活动了,一同迎接新居、新家、新春贺新生活。
整条中滩堡大道,充满喜庆的气氛。成串的红灯笼、飘飞的羌红、身着盛装的人们,忙绿着,围坐在桌子边上,高举酒碗,歌唱新生活,“清凉凉的咂酒勒,哎咿呀咿呀喂……”,歌唱祖国、歌唱东莞援建和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啊……因为有你,我们重新站起来。啊……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
三年了,愿映秀人民的生活,像歌声一样甜美。

【重建中的震中映秀镇全景(拼接图)】

重建后的映秀新城.(恨死这天气了;经常流窜映秀,只有拍秀坪社区时,遇到了一个好天。)

【俯瞰映秀,焕然一新。】


【映秀在灾后重建中迅速重生、崛起;中滩堡村小河边组在渔子溪河畔与地震遗址公园(映秀湾公园)隔路相望。】


【映秀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恩教育基地、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基地日渐成熟,游客和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紧邻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国道了,车水马龙。】

【未完,待续。。。】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