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学校教师应做什么
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 任维
联系电话 13688451337
5.12大地震令世界瞩目。震后,由于失去亲人的悲痛,目睹家乡悲惨的状况,家庭的流离失所,学生们很难再像震前那样安心、平静地在课堂听老师讲课;孩子们心里的巨大创伤和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与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进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重建教育是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保障
地震对整个学校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员都会造成心理创伤,创伤后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仍担当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他们不仅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更重要的是对经历地震灾害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辅导,教师要懂得一定的心理救助方法,及时体察到学生因地震产生的创伤性现象。为儿童提供的各种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活动。一是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攻击行为;二是促进交流,鼓励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出适当建议,促进问题解决;帮助孩子接纳现实;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具体来说,教师可在生活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安心感,让他们觉得教室是安全的地方,教师是可以信赖的;提供情绪支持与沟通机会,鼓励儿童以游戏、图画、言语、文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缓解恐惧情绪,面对现实;给予他们语言安慰,不要让学生感觉孤单没人陪;宣传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身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鼓励学生一起玩耍,在游戏中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给学生从事相关活动与作业的机会。
教学重建是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重点
震后,由于孩子们脆弱的心理,在这个时候,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内容重建
在灾后的教育中要突出以下几个教育主题。
(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这次大地震无疑对每个人都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洗礼,在挫折面前相信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2)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的目的通常是指向生命的,要对死亡抱平和的心态,要认真地对待我们现有的生命,珍惜在世的每一天,引申到认真学习,孝敬长辈,真诚对待他人等,到生命终结时可以承认没有虚度、荒废这一生,即使是死也无憾。
(3)灾害教育。在这里主要指防范灾害以及在灾害中进行自救的教育。灾害教育旨在减少学生在自然灾害中的受伤害程度。在我国的教育中,灾害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学校每年象征性地做一次讲座,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任何灾害知识的普及教育。普及灾害知识,不仅包括地震知识,还包括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等其他自然地质灾害的预防和自救。在国外,像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地区,学生有很强的灾害意识和应变危机的能力,他们胸前随时都挂着口哨,当灾难来临时知道如何镇静从容地保护自己,从而使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平时安全意识相对淡薄,遇到灾难时大部分人慌乱逃跑,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地自救,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4)爱国教育。在震后,有那么多的志愿者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投入到这场灾后重建的战斗中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们记住那么多为救助他们而牺牲受伤的人们,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
这些教育内容既可以以主题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适时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
2.教学方式重建
(1)游戏合作方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活动,且实践证明游戏教学得到的收获是正式学习的多倍,在灾后学生心理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表达心中的恐惧、痛苦和忧虑,并在合作中重新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组织团体进行有关灾难的游戏,在社会科学课程中,进行有关灾难的角色扮演,如灾害自救教育,课堂讲授则不如以此种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收获大。在地震来临演习中,分不同板块内容进行教学,如“盲人摸象”,地震到来会停电,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尝试蒙起眼睛摸,通过嗅觉、听觉、触觉摸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找到亲人;“合作互救”,在受伤的情况下,如何相互扶持前行,在体育课上,可将几个学生绑住单腿,练习协助前进;“保存体力”,在被困情况下不要慌张,大声吼叫,要学会保存体力,等待救援的人来援助;那如何告知别人生存迹象呢?可以通过敲打的方式,敲打什么、用何敲打、怎样敲打也是有讲究的。
(2)参观实践方式。 面对已经发生的灾害,对死亡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进行畅谈死亡的主题班会,在课文讲解中渗透,也可以结合当前情况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濒死的老人服务,参与家族内丧葬事宜的制定。劳动课可带领学生加入到重建家园的队伍中,体验建设家园的艰辛和激起日后对家园的热爱。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灾后时刻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及时给与安抚,帮助鼓励是我们教师对灾后重建最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