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布拖……洋芋阳光系列之七
“芋”与“薯”在农业科技人员手中,早已涅磐;而那“结”,一直未能出土……
那“结”,一直一直纠结着我,一直一直未能解答。当我今日继续想着鼠与鱼的心事之际,猛然明白,原来那结,是松鼠在惊慌失措间,系于“米红子”树上。那米红子树,也早已涅磐,升腾为红红火火的火把节(结)。
因鼠与鱼千万年不老的爱情故事,那火把节就自然成了“情人节”,基那布特,也就成了“火把之乡”……
火把,常在火热的七月点燃。彝家少男少女的爱情,也在火热的七月,火热的火把中,火热地燃烧。阿都的青春,把千百年无声的岁月,印记于热烈的基那布特。
火把节,对于我,是一种怀念,是一种仿佛遥远的记忆……
白天,满街的青年男女,把一个并不宽阔的街道挤得臃肿不堪。穿金戴银的阿咪子,在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美丽与富有。穿戴最为贵气的女子,一定是在数名亲友的护送下,纵情炫耀于布拖的大街小巷。其实,我更欣赏那些没有银子穿戴的女子,她们戴着一顶深蓝色绒布帽,披着四轮见方的披毡,精神、内敛而不事张扬,透出彝家姑娘特有的朴实、含蓄与淡定。真正情人节的女主角,并不是那些夸张金银的女子,她们只是来选美的,她们只为争取族人的面子。而把情人节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女主角,正是那些穿着平淡无奇,但生性多情的平凡阿咪子。
传统竟技比赛,成就了彝家小伙展示自己强大的理想战场。胜利者,将是火把狂欢夜,那些阿咪子粉丝追逐的火热对象。
爬杆,把一根10余米高的白杨树砍下,剔去枝条,除去树皮,已经光滑不堪,再抹上清油,超级的滑。杆,立于坝子中央,任由小伙去爬。那杆的顶端,悬着最后的战利品,甚是诱人。经过数十人数百次的攀爬,等大家把杆上的清油磨得清光,总有一位幸运者,成功登顶,战利品被光溜溜地夺下。另一种更强大的战利品,是千百双阿咪子祟拜的目光,以及粉丝们刺耳的尖叫。
赛马,是速度、力量与技巧的战争,是人与马的完美组合。火把节赛马,不用计时器,五马一组,同时出发,围着画定的圆圈拼命飞奔。总有跑得快的,也总有赶不上去的。这快马与慢马的距离,就越来越大,当快马多跑一圈,而赶上少跑一圈的最慢马时,这一轮竞赛就结束了。胜者只有最快的马,其他全部淘汰,每组只一匹马进入新一轮。新一轮开始,再选五匹马组合继续跑…………如此循环,最后最强悍的千里马,在马的气喘吁吁和人们的惊恐中隆重诞生。
斗羊是最好玩的,两头平时温顺的公羊,在相距10余米地方,怒目而视,待主人放手,两羊奋力向前冲去,只听“邦”的一声,两头碰撞,瞬间散开。再来第二回合……如此往复,总有一羊要胜。
斗牛是最危险的项目,斗鸡是最无聊的项目,选美是最赏心悦目的项目…………
火把节,所有的项目,都与“爱情”有关:竟技场上的搏斗,其实是彝家小伙展示自己强大,为了博得阿咪子芳心;选美,是阿咪子张扬自己的美丽,以赢得小伙的款款深情……
真正的爱情故事,从火把点燃的那一刻正式开始。白天的活动以及比赛,都是为夜晚的激情作的铺垫。火把,于傍晚,在官方长官的手中,官模官样官僚地点燃。无论谁点火把,火都是旺的。十字路口的熊熊火堆与流动火把,把一个基那布特烧得通红通红,透彻透彻。燃烧的火把,烧得并不似传说的彻夜不灭,两小时后,就会被消防车的巨大水龙头,轻易而举地扑灭……
事实上,在火把被熄灭时,彝家小伙与阿咪子心中的火把,才刚刚点燃…………
火把节,基那布特是盛情的,来自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兄弟,都会得到盛情款待;火把节,基那布特是激情的,无数的少男少女欢畅到天明,一夜不眠;火把节,基那布特是艳情的,无数对少男少女成就梦想,开始幸福一生。
火把节,于我心事中,其实就是那只拥抱鱼的松鼠,在惊慌失措中打下的一个“结”。这个节,一直延续着千万年前,那场山崩地裂的爱情故事…………
2011年5月3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