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37|评论: 4

重返灾区遇险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题:蜀道难,难于上汶川

(副题:重返灾区遇险记)

东山石
macopolo28@qq.com
4月30日通过邮箱投稿


  引言:

  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12大地震后重返灾区,方知“蜀道难”的真谛:“蜀道难,难于上汶川”。)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德阳绵阳等地遭遇了罕见的八级特大地震。五万余同胞成为亡灵,数百万间房屋变成废墟,二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大灾面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四面八方共赴国难。当时我在深圳南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德阳东电家里情况,以及需不需要我们回家。但是家人不让回去,说回来是增加负担;这次地震来势凶猛,地动山摇,“摇的好吓人啊!好在住的都是框架式结构新房,你回来起不到滴点作用。”于是,有家难回,竟然成了一个悬念。

  能不能为灾区人民做事情,并不在于赶不赶回去,而很大程度上是看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心去承担责任。你有心去承担责任,你就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越有信心。

  我们都是有心人,什么心?与灾区人民同心,与四川救灾重建同行!这就是我应尽到的一点责任心。

  说与四川重建同行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难的倒不仅仅是责任,而在于难以预料。很多回家的路总是山高路远,即漫长又曲折。

  也许是因为512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深深地感人肺腑,或许是传递的奥运圣火点燃了我胸中燃烧的爱国激情。我们责无旁贷地参与了社区为512组织的大爱无疆赈灾募捐以及“特殊党费”活动。

  我们相信所有纯朴的爱心与温暖,都能给灾区人民带去希望和坚强。

  另外,我个人还能做的是,还把这些四川地震的信息和图片,通过新华网和环球网等网络媒体,让海内外更多的人及时了解四川512大地震“地崩山摧”的灾情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救灾进展情况。

  七月开放陆客赴台观光,我们组织了包括川人在内的十七老同志,第一时间把四川人民灾后重建情况和对台湾人民感恩之心带到了台湾,也送去了我们加快两岸共建家园的殷切期望。

  八月奥运会圆满结束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欣闻,十八省市对口援建如火如荼地顺利展开。子曰:“每日三省吾身”,我倒是能扪心反思《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

  恢复重建,匹夫有责。有责任心的人,就不能不劳而获,不能述而不作。

  老有所为,老有老的优势,我便产生了归心似箭的想法。

  512灾后,九月的西蜀大地,汶川地震的痕迹并没有走远。在倒塌的废墟旁边,“侧身西望”是坚强站起来的四川人民和播种大爱艰苦奋战的援建大军。受到身边山乡巨变的震撼和热火朝天科学重建的感染,我单枪匹马只带了八百元钱就走上了环绕汶川的蜀道山川。我预计正常的情况下,走马观花只需要两三天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在中途遇到山雨和泥石流,我在这条蜀道上走了八天,险些弹尽粮绝,走不回来了。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潘古城,风采依然魅力无穷,光彩照人!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想松潘这个同一地震带上的难兄难弟,也逃脱不了地震的灾难干系。

  所以,就选择来到这里实地采风一下民风民情。

  在到松潘的汽车上,认识了同座位的藏胞大姐,我送她一瓶矿泉水,她也很开心跟我聊起来地震后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松潘,这个处在“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重镇,紧邻九寨沟风景区,历来是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9月,正是松潘和旅游的最美季节。然而,震后,前来松潘,观察往返的游客并不多。

  到站后,我问司机为何这样的旺季变成了淡季。

  他说“震前,外地游客可以沿着213国道南下,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到成都。震后,这条213公路干线损坏严重,经常无法通行。目前,进入松潘最便捷的通道便是从成都飞抵九寨沟黄龙机场。”

  刚到松潘县城,迎面而见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的雕像。

  雕像后的城门上,“松州”两个大字遒劲有力,格外醒目。

  松潘古城的城门,没有护城河,坐落在山上,居高临下,

  走进松潘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

  古街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店铺林立,各种物品一应俱全,

  身着各色服饰的藏、羌、回、汉四个民族的群众在街上购物聊天,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松潘地区的对口援建单位是安徽省。后来知道,安徽援建松潘共投入资金21.3亿元,

  完成了松潘震后的“跨越式重建”,让松潘的发展整整提前了20年。

  援建的重点之一是学校建设。我实地走进了城关小学,看到校园里整洁有序,小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充满了朝气。

  松潘各民族社会一家亲的和谐文化是独具一格的最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这样的特点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原生态的畜牧业,新兴的现代农业以及医疗卫生防灾救灾的科学发展需要,我倒是很希望援建单位也好,四川省教育局也好,能够在松潘开办四所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如:旅游酒店管理学校,公路交通学校,高原农牧学校,卫生护士学校等。一方面为当地和广大高原地区培养人才,一方面依托松潘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使得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于其他的信息技术,音乐舞蹈、师资培训,交换学生,这些都可以在不断实践中挖掘和开发其潜在的资源。

  松潘中学校址在松潘城南外城内,占地面积为19911平方米,约合30亩。

  在我肤浅的社会观察中,第一印象是应当把松潘的文化产业定为成一个松潘科学发展的主题。

  我也身临其境,着实体会了一下当地的和谐文化。

  我在当地买到一份报纸,在上面看到一条有关松潘政府消息:

  “地震后,我们的旅游线路几乎全部瘫痪。”松潘县旅游局米建书说,“松潘县有7万多人,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有4500至5000人,间接从事旅游的近万人,2007年,旅游涉税收入占财政预算收入的60%以上。而地震后,松潘各大景点很难看见外地游客。”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松潘正着手重建旅游产业。县里想了很多办法来打通旅游“大动脉”,其中之一就是将县里40多个旅行社移到兰州,“兰州到松潘的成本和成都到松潘的旅行成本差不多,可以说是震后通过陆路进入松潘的最好通道。”同时,松潘县也正在尝试一条“变危为宝”的思路:松潘的一些乡形成了几个没有危险的堰塞湖,如果地震平静后,这些地方会慢慢变得像九寨沟一样美丽。

  米建书说,自从安徽将要对口支援松潘后,他一直在关注安徽的“黄山”品牌。他仔细地研究了黄山的旅游模式,“我们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学习黄山模式,努力把松潘打造成像黄山一样的世界品牌。”

  松潘县县委书记黄芝林想得更远:“在松潘县新城区,我们拟请安徽方面的专家规划设计一批徽派建筑,让粉墙黛瓦马头墙与松潘各式民族建筑完美融合。这样既能体现安徽人民对松潘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又能为松潘留下宝贵的建筑遗产。”

  我在松潘古城信步漫游的时候,想要找一家饭店,可以品尝一下什么是地道的“酥油茶”。毕竟人生地不熟,沿街询问了好几家店铺,竟然一无所获。正在失望遗憾之时,我又碰见了来时车上的藏族大姐。

  这真是:

  踏遍铁蹄无觅处,幸亏又遇同路人。

  为品藏家酥油茶,千里有缘巧相逢。

  在这家藏民的农家乐,非常开心。不但在他们的藏包里,

  感受了他们的热情和温暖,也听到了他们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

  我很开心地问他们会不会跳舞唱歌,她们说,会!

  又问她们会不会汉族的歌曲和舞蹈,他们也说,会!

  我又说,那您们谁能唱一段“阳光路上”!?

  她们说:我们会唱“天路”!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眷恋着松潘的山峦和古老的城墙。

  此次来到松潘,短暂,却富有激情;神奇,而又非常充实。

  我被这汉藏和谐的文化氛围深深打动了!

  可是,我想起了年初“北风那个吹”的情景,

  就在不久前的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过程中,接连发生了境外藏独分子的滋扰和闹事活动。

  我也一直担忧着藏区的同胞到底有着怎样的民族发展心态,

  在很大程度上,我一般都是停留在新闻和报道的宣传资料里,

  现在,我到了松潘,近距离的感受和接触,使我的茅塞顿开。

  这是谁也欺骗不了的社会事实,这是当代以民为本,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历史的沉积和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

  这次灾后重建,创立了我们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携手同心共同攻坚克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患难相助,大爱无疆的新篇章。

  我期待着,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四川人民与援建的十八个省市兄弟,还能保持着这种血浓于水,

  肝胆相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立足在这些“重建精神”的新起点上,再造新的辉煌。

  回到我预定的民宿旅店,老板娘正在料理晚餐~松潘的汉藏火锅。

  她热情地招呼我一起用餐。

  虽然,这可能只是一句客套话,但我这个人就是不会客气,

  于是,我说:“非常谢谢,我还真想品尝一下,你们松潘的火锅呢!”

  就这样,我把深圳的地址和电话(真实名片),留给了老板娘,希望她在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我。

  
  
车上认识的藏胞大姐.jpg
大爱铸汶川.jpg
大禹治水2.jpg
都江堰汽车站.1.jpg
感恩于心.jpg
江油车站的半路兄弟.jpg
江油的共鸣.jpg
江油境界.jpg
江油路段的潜在危机.1.jpg
江油路段的潜在危机.2.jpg
江油路段的潜在危机.jpg
江油泥石流.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天气预报,汶川地震灾区以及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将有大雨,提醒出行注意安全。

  为了安全,我再三询问司机,到底选择回成都还是经平武到绵阳的路线回去,司机说汶川映秀的路很难走,最好是走平武绵阳为好。

  于是我就买好了松潘到绵阳的车票。司机说,明天天气不好,我们要早早赶路。

  24日凌晨六点,我赶到了松潘汽车站,。

  天不亮,我们就上路前往绵阳,司机在车上不停地打电话,询问前方路况。

  八点钟到达了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梁,司机让大家方便一下。

  此处空气稀薄,我走的快一点,气就喘不上来了。

  再看看外面的天气,云山雾罩的,凶多吉少,既来之,则安之吧!

  车座后面的两位藏族姑娘,一路上心情很放松,滔滔不绝地讲着天南地北的见闻。不时还问问我,到这里来干什么呀,印象怎么样啊。

  她们说,我们把地震都不当回事,藏家的砖木房子本身都可以防止八级地震。

  我是将信将疑的听,她们是有说有笑地讲。不知不觉,驱散了锁住我心头弥漫的乌云,

  把窗外的风云变化和水流暴涨,什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在中午十一点钟,我们到了平武县城的三岔路口。

  司机停下车来,不时又打电话,询问平江路段的塌方抢修情况。

  一会儿,说今天下午可以抢修好,一会儿,说坍方情况比较严重,今天可能走不了。

  搞得我们七上八下的坐在车上不是,下去活动也不是。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里我身上还有不到三百元钱,多少可以坚持一下。安全第一,要是危险,就住下来,晚两天回去,不用担心。这里有很多人,这里有政府关心,又有河北援建兄弟,要相信大家有难,他们不会不管。

  等到下午三点多钟,司机说,今天走不了了,前面一边修,一边塌,只要天下雨,就不能再走了。

  让我们自己去找旅馆住下来,看看明天会不会天晴!

  谁料想,我们这一住进旅馆,打开电视,一下子就看到意想不到的北川、汶川、映秀、平武等各地受灾情景和发生泥石流的画面。

  天气不见好转,山雨时大时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在平江公路路口的大巴和车辆越来越多。

  其他班车周围有的旅客要求司机退钱(因为平武到绵阳还有180多公里),司机说,路通了就走,不能退!

  我看这样争执下去,不能解决问题,就打算到平武县城走一走也好。

  看到这些半路兄弟,都很艰难,事到如今,天有不测风云,那只有患难相助,共克时艰吧!

  有些人要留在车上过夜,我约了几个同车的旅客,一起上街去找旅店。

  最便宜的也要30元一天,而且因为滞留的旅客越来越多,便宜旅店几乎家家客满了。

  “唯其可遇何须求,随缘天命莫悲愁。”我这一程不就是考察汶川地震实际情况的嘛!

  赶来“抢险”的太晚,不如赶来"遇险"得巧!

  大灾显大爱,患难见真情。

  我对平武灾后重建的好奇心也有增无减,于是就约同路的一位在读大学生打算在平武县城周围走一走。

  经过两天的等待和守候,平江公路仍然塌方不断,无法通车。

  于是,我们的司机就把班车开回他家的住所~平武水晶镇。

  为了省钱,我们几个无依无靠的半路兄弟,只好跟着司机来到了水晶小镇。

  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一天只要十元钱,可以自己煮饭,住了下来。

  这几个“半路兄弟”是来这里电站搞建筑打工的。

  因为电站停工没活干,他们也挣不到钱,就打算回山西和河北老家去。

  身上也没多少钱,省吃俭用的,连饭都不吃,一个劲儿光抽烟。

  我年纪最大,也就义不容辞,当他们的老大哥,就在水晶镇的菜市场,

  买了几斤挂面和一些青菜,拿回来旅店,借了房东的铁锅,下了一锅面条。

  这简直就和我上山下乡的农村知青,没落脚的时候一样,心里忐忑不安,条件艰苦极了!

  点火烧饭的时候,先用火柴点燃,自行车的一小段内胎,或者捡来的塑料泡沫,然后再引燃树杆或木材(劈柴)~~

  买了一包辣椒酱,要一点房东的菜油和咸盐,与青菜一拌,这就是那两天的一日三餐(实际是两餐)。

  这个旅店里没有电视,晚上要到街上的商铺里面借光,看电视,听天气预报!

  到了27日,看着天有些放晴,虽说预报还会下雨。

  但那个司机,坚决不愿出车走平江路去绵阳,借口是据他所知塌方严重,负不起责任。

  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陌生地方,

  要走走不出去,要住身上囊中羞涩,几个半路兄弟,大眼看小眼,

  背水一战,穷则思变,逼着我们做出一个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他们几个连步行穿越的心都有,因为没有谁冒着这么大危险能给你出车!

  心里这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

  加上近日电视上报道泥石流的场景,

  真是一直纠结在我们心里的“悬念”!

  每天都看到这样的路况和连绵阴雨的天气,

  以及半路结合起来的四个囊中羞涩的“流浪汉”!

  不说是到了穷途末路,也差不多是弹尽粮绝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难于上汶川。

  蜀道难,难于过平江!

  有困难,找警察!

  我只好就地去找民警求助,现向他们说明了四个兄弟受困于此,生活艰难,回家的前途渺茫!

  请他们帮我们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吃住的基本开支,每人每天需要最低开支20元钱。

  二是如有通车的话,请帮我们联系,协助解决费用问题。

  他们一一做了详细记录,说是马上向援建指挥部报告,尽量协助我们解决困难。

  听了他们的回答,我的心才有了着落。

  回去,也告诉了其他几位兄弟。

  他们商量以后说,28日雨小了一点,我们必须走,冒一点险,也得走。

  我就把这个意思和打算,告诉了河北秦皇岛的干警。

  他们说,尽量联系一辆小车送我们过去江油!我们当然很高兴。

  不过,也做了自己租车(包一辆小四轮)的打算。

  平武的援建人员来自河北的秦皇岛和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地区,

  大灾面前他们显得淡定自若,从容不迫,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

  这是两个小时前山体塌方造成的公路现场,施工人员冒着危险正在抢修。

  我们穿越平江塌方险区这一天是9月28日,我对28这个数字非常敏感,

  它好像是我的幸运数,不知为何总感觉冥冥中这个数字在保护着我。

  二十八星宿为我一生中曾赶走了很多厄运和灾难。

  其实,最值得尊敬的是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施工的筑路工人。

  每个人都应当懂得感恩,感谢那些在我们危难之中伸出援手的恩人,

  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不知道他们面临危险的感受!

  但我们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身后有很多亲人的担忧牵挂的普通人!

  难道我们不应当深深地向他们表示感谢吗!?他们永远是无名英雄!

  挖掘机和推土机同时作业,彼此默契,一切操作尽在无言之中

  经过提心吊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江油关的南坝镇。

  真不知道,前面还有没有更大的危险啦!?

  
汶川大禹.1.jpg
汶川概貌.jpg
汶川新貌.14.jpg
汶川有感1.jpg
映秀3.jpg
映秀213国道边砸下的巨石.jpg
映秀地震遗址.1.jpg
映秀公路隧道.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江油的路况,稍微平坦一些,没有那么险峻的山体紧紧压迫的感觉,
但是,却出现了另一种可怕的危险~~泥石流!
就在我们行进的道路当中,一辆满载油料的槽车,就被泥石流的冲刷陷在泥浆中。
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抓紧排险,然后,要用推土机将槽车拖出来!
就在我们心情放松的时候,看到前面公路当中,
拦路放着一块山上滚下来的巨石!
这比映秀213国道上的巨石也小不了多少呀!
战胜了危机四伏的险恶路段,走出了提心吊胆的阴影,
我们迎面看到了这副醒目的标语广告牌,
这才从我们的心底发出了不约而同的共鸣:
中国伟大!
人民坚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难于上汶川。蜀道难,难忘北风吹!
我们这连续几天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半路兄弟,也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江油火车站买了票,
就到了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分手的时候了!我说,大家合个影,有缘以后说不定还能再见面呢!
看看这些蓬首垢面,憔悴不堪,难兄难弟的惊魂未定“最佳组合”,
也许经过这一劫,这才能知道什么是当代的幸福价值观!
到家后,这一切都不能如实汇报家人,她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不会让我再单独出去冒险了!
所以,我只说了八个字:“一路平安!万事如意!”
心里在念叨:“谢天谢地,感谢一切真诚、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因为有你,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心存大爱,阳光总在风吹雨打后!
(END)

平江公路纪念碑.jpg
平武穿越坍方的冒险历程.1.jpg
平武穿越坍方的冒险历程.7.jpg
平武穿越坍方的冒险历程.jpg
平武公路.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2.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3.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4.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5.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6.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7.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8.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9.jpg
平武公路的险情.jpg
平武公路遇险.jpg
平武路段蜀道难.jpg
平武水晶镇路口.jpg
平武水晶镇旅馆.jpg
平武水晶镇援建人员.jpg
平武因为有你.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