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震源两千里
一滴咖啡不小心从齿间滑落,坠在面前的文稿上,还没来得及擦拭便已扩散渲染开来……
三年前的那个下午,与春夏之交的每一天没有什么不同,我坐在这所位于山东北部大学的教室里,昏昏欲睡,窗外阳光灿烂,屋内平静如常。我能够清晰地记起那堂课的老师的面容、名字,能记起手中的那本教科书,只因为一辈子难以忘记的下午两点三十二分这个时刻。窗户紧闭的教室内,天花板上的吊扇突然晃动了一下,接着一阵骚乱与窃窃私语:“地震?”,“地震!?”。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午后,再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猜测就在此刻,两千里以外的某个角落将会经历怎样的灾难,有多少我们的同胞罹难。这个看似平静的下午之后,会有多少人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毁灭,中华民族又会在此刻承受多么严峻的挑战与不忍细看的惨痛磨难。
同桌将他的手机递给我,网页上赫然写着:“汶川发生7.8级地震”的字样,心中不由一惊,但又怎会想到实际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下课后,我赶忙拨通了小波的电话,他当时在雅安读书,电话的另外一段传来的是断断续续而又急促慌乱的声音:“地震了,房子倒了好多,我们现在都在外边,地面不时地抖动……”
全国各地都知道了汶川的灾情,毋庸置疑,这是一场灾难,在这场灾难里没有旁观者,都是亲历者。无论身处震中,身处四川,抑或是一千里以外,两千里以外,甚至大洋彼岸。有炎黄子孙的地方,无一不被强震刺中最脆弱的神经,每天看着新闻里不断增长的遇难人数而痛心不已,看着画面上坍塌的废墟,被毁的家园而悲恸欲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我们所能依靠地只有我们自己,正是在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里,我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伟大力量与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救灾队伍火线奔赴灾区,克服千难万险,只为同一目标,有的战士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歌可泣的故事实在不胜枚举。温总理、胡主席也先后抵达灾区,在不时还有余震的情况下,安抚受灾群众,慰问救灾队伍,带去的不仅仅有党和政府的温暖,还有人定胜天的信心决心。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甘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时间的流逝不是用来洗涤血迹,而是用于重建家园。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对口援建计划、志愿者招募等计划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国家不惜余力地为援建灾区做出着努力,因为我们都相信多难兴邦,因为我们都相信人定胜天。
三年过去了,汶川乃至整个四川的援建工作成果无需赘述其辉煌和雄浑,从某种意义上讲,的确称得上是获得了新生。中国人民在满目荒痍的画卷上描绘出最壮美的华章,在衰败凋敝的乐谱上弹奏出最激荡的音符!“革命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十二五”的号角业已吹响,而真的猛士,必将奋然前行!
小波在大学毕业之后,毅然决然地留在四川,从事园林建造和恢复的工作。我没有过多地追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我能理解亲身经历过那样一场浩劫之后的那份情结,生死之外,有何堪扰?反哺感恩,心之所向!
………………
文稿上的咖啡渍渐渐凝固结痂,我整理论文,擦净桌子,飘飞的思绪重新回到面前的资料和数据,科研是枯燥的,却是有意义的。慵懒的精神又重新振奋,暗下决心:他日毕业时,必赴汶川去!
作者:于彪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1009室
549017542@qq.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