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64|评论: 2

见证八级大地震——一位部队新闻干事亲历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1:12 | |阅读模式
【5.12征文】
见证八级大地震
——一位部队新闻干事亲历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题   记

灾难虽已过去,记忆历久弥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突发里氏8.0级大地震。顷刻间,山崩地陷,生灵涂炭。国之大殇,十万火急。5月12日深夜,我所在的集团军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动若风发,星夜启程,千里驰援四川灾区。当时,正在某摩步旅采访的我立即跟随部队第一梯队坐上了开赴灾区的军列。从5月13日到7月23日的71个日日夜夜里,我先后随部队赴彭州市、青川县、广元市朝天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在全力以赴做好部队新闻宣传工作之余,我每天坚持记下自己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可谓灾区最原汁原味的真实记录。见证灾难、见证坚强、见证历史,每每捧读,感动依然。我相信,此次四川之行,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次品行的历练,是让我受用一生的难忘经历。
如今,汶川大地震过去已近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已经浴火重生换新颜。现将我的抗震救灾日记略加整理,“晒”在这里,让没有参加过抗震救灾和到过灾区的人们,也通过我的笔触来共同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以图共勉,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拥有!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晴

下午2点半钟,我刚从饭店吃完饭出来,忽然接到家属的电话,说刚才发生地震了,她感觉头晕目眩,差点摔倒,还以为自己头晕病又犯了。事后才知道是发生地震了,赶紧打电话问问我的情况怎样。
可能是喝了点酒头晕的缘故,我竟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回到旅招待所房间赶紧打开电视,原来是四川汶川刚刚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后来证实是8.0级)。我一下子就想到了1975年的唐山大地震,也是7.8级。看来,这次的灾情肯定相当严重啊。
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一直在看,直到晚上十二点钟,还丝毫没有睡意,灾情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作为军人,自己也算忧国忧民的一分子吧。但震区的画面电视中一直还没有,大部分都是在连线。
十点多钟的时候,装甲旅刘方泉发来短信说,他们旅已接到了预先号令,正准备有关物资器材,可能要去四川抗灾。我想这不大可能,因为河南离四川毕竟还有那么远,再说成都军区部队也不少啊。
十二点多钟,方栋波打来电话,说旅里也接到了预先号令,可能去四川抗灾。看来,是我没认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啊,部队真要出动了。我的心不禁一阵沸腾,脑子迸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一定要跟随旅里去一线抗灾!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晴

凌晨三点多钟,旅里已接到了集团军的正式命令:准备赶赴四川抗震救灾。我听到整个大院内汽车轰鸣,人声嘈杂。看来,部队都开始在准备了。我也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整理自己的行囊。
由于部队还要装载,不知需要多长时间。六点钟时,我和方栋波商议赶紧写一篇部队出动的消息发出去。于是我们坐在电脑前展开了紧张的作业,7点钟时,我们就把稿子写好发了出去。这时心情才稍稍平静下来。
早上,我也分别接到了副处长和政治部首长的电话,说让我跟随旅里直接开赴一线。我报告了自己正准备一同前往的想法,凡事还是要想在领导前面啊。
为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进入情况,我向夏旅长提出要和方栋波一起,跟随第一梯队过去。8点多钟,我们坐他的车到了明港货运站。装载装备用的平板车一直到十点多钟才陆续到位,我看到官兵们都急得团团转。直到下午3点多钟,专列终于装载完毕出发了,已焦急等待了几个小时的官兵们一阵雀跃。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晴
坐在火车上,大家最大的感觉就是车走得太慢。这也许与我们急于到达灾区救灾的心情有关吧。
然而,火车就是走得很慢,走走停停,好不烦人。军区张乡林干事发来短信说,周六军报将组一个部队开进途中的政治工作专版,于是,我和方栋波围绕开进途中如何做好官兵的心理疏导工作,赶紧开始采访写稿。方干事从作训科借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结果写到一半时,电脑没电了。无奈,只得展开“手工作业”。
晚上十一点四十分,火车终于到了成都货运东站。为了在第一时间把写好的稿件发出去,我和张振兴、方栋波趁部队卸载的间隙,赶紧跑到货站门口去找打印店发稿。一出站,我就看到大量群众都没有进屋睡,而是在街上搭着简易棚子,住在里面,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睡,依然坐在街上,眼中充满了惊恐和焦虑。我的心立即沉重起来。
还算幸运,出站右拐不远就有一家打印店。只是店门已经关了,看看里边还有灯光,我们就敲起了门,一会店主开门了,是一对年轻的男女。听说我们是从河南过来抗灾的部队时,他们显得非常热情,赶紧打开电脑。一切还算顺利。匆匆发完稿子,我们给老板钱,他们说什么也不要,听说我们要找商店买卫生纸,还送了我们两卷纸,弄得我们相当感动。
我知道,灾区群众看到我们来了,就看到了一份希望,就像盼到了救星,从中也激起我心中的无穷动力。从打印店跑到货站门口时,部队已经卸载完毕,车队正往门口开过来,我坐上朱永祥副旅长的车,随队向彭州灾区赶去。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晴
凌晨之时,万赖俱寂,天地旷野一片漆黑,感觉丝丝凉意。车子沿着成彭高速向前行驶着,由于是车队,车速并不快。
下高速后,空气中忽然飘来一股浓重刺鼻的怪味,像是消毒药水的味道。可能要进入灾区了,我的心不禁一下子揪了起来。急切的心情想看看灾区的情况,我把玻璃按下来,透过车窗向外张望着。
车队沿着彭州市区的边上经过,我看到这里的楼房虽然没有明显被震坏的痕迹,但街道两边和大草坪上,到处都是群众用棚布搭建的简易帐篷。有的群众还没有睡,坐在帐篷门口,大概是吓的了吧。看到一列列军车驶来时,他们望着车队,眼中充满了期盼和激动。
过市区不远,天就渐渐发亮了。这时,严重的灾情开始映入我的眼帘。路两边的房屋顶大部分都垮塌了,有的房子几乎被夷为了平地,路两边撒满了碎砖烂瓦和摔落的玻璃片,一片狼籍。
随着车队进入群山连绵的山区,越往里走,灾情越重。大片大片的房屋都倒塌了,没有倒的也都裂开了大缝。我看到有几家老乡倒塌的房屋前,摆放着棺材。还有的戴着孝,跪在那里烧纸。真是哀鸿遍野,惨不忍堵,让人心酸。村庄内很少看到群众,估计是跑出去避难了吧。看着沿途的惨像,我的心情一直比较沉重,有种想哭的感觉。同时心中也在升腾着一股力量,那就是赶快到达任务点,投入抢救老百姓的战斗。
7点钟时,经过6个多小时的摩托化机动,我们终于到达了抗震救灾的任务点白鹿镇。这时,官兵们好像都忘记了连日旅途的劳累,个个精神饱满,大家没有人急着卸车,也没有人提吃饭的事。负责第一梯队的副旅长朱永祥立即找到了镇里的领导,了解受灾情况,请领救灾任务。当得知龙门山深处的高山上有16名老人被困后,他立即安排一营派出40名官兵进山搜救。我和新闻干事张振兴、方栋波,还有旅里的报道员王宇带上矿泉水和干粮,就跟着这个搜救小组朝山里进发了。
由于进山的唯一通道被地震所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挡,我们只得冒险翻越两千多米的大山,并四次趟过急流,其艰险程度不到现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一直到下午六点多钟,官兵们才将被困高山的16名老人安全营救了下来。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晴
几乎加了一夜的班,早上我走出帐篷,伸伸酸疼的腰腿。这时,我才得以仔细察看一下白鹿镇的灾情。
这个镇位于彭州市的西北部山区,群山环抱,湔江河绕镇而过,可谓山清水秀。地震前,这里是市里的风景旅游区,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再加上山上盛产黄莲,因此群众生活过得比较安逸,这一点可以从镇上那一排排新盖的三四层小楼看得出来。
然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这里距震中汶川只有一山之隔,并且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因此这里蒙受了空前劫难,一下子成了重灾区。
我在镇上看到,老旧一点的房子几乎都被震成了瓦砾堆,新盖楼房的墙体则被震得裂开了大缝,有的东倒西歪,遥遥欲坠,全部成了危房不能再住,附近的高山大多山体滑坡,原本绿色的山坡上露出了白色的创痕。老百姓的东西几乎都被压在了废墟里,他们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每天靠政府的救济度日,生活异常艰苦。
一次吃饭时,我看到一位大娘端着碗,碗里只有用大米煮的稠米饭,连一根菜都没有。我问她有没有菜吃,她说基本没有,地震以来,她和附近的乡亲都没吃过肉。听了大娘的话,我的心中一阵酸楚。灾区群众真的太苦了,我们必须赶快帮他们救助被困亲人,抢运压在废墟中的粮食,帮他们重建家园。
镇里的医院也垮了。我在位于高坡上的镇政府大院内看到,这里是镇里的一个灾民临时安置点。许多从山上下来的群众都集中居住在院内的帐篷里,显得乱糟糟的。院内还有一个简陋的临时医疗点,不少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治疗。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个镇受灾是比较严重的。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往这里运。我们部队是第一支到这里来的救灾部队。我想,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军民携手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大灾难!

2008年5月17日    星期五    晴
  截止今天,我所在的白鹿镇灾区依然处于断电、断水状态,联通手机在这里基本没有信号。一到晚上,镇子里到处一片漆黑,阴森森的,真有点吓人。有的群众在帐篷内点着蜡烛,有的则就在黑暗里摸黑睡觉。
  我所住的帐篷搭建在几栋被地震损毁的楼房旁边,和老百姓的帐篷只有几米远。由于要用电脑写稿子,朱永祥副旅长专门安排了一台发电机给我们这个帐篷发电。看到我们这里有电,不少群众拿着手机过来充电。由于通信、电力中断,他们中间的好多人至今还没有和亲人取得联系。
  想到能为群众做点好事,让他们的手机充上电,能早点与亲人取得联系,我就让部队专门找了一个大插座,供附近群众为手机充电。后来,我看到有不少部队都采取了这个做法,为群众专门设立了手机加油站。
  这里群众的饮用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地震后,由于担心污染引发疫情,就停止了饮用。每天市里都有专门的水车过来送水,可能是早晚各一次。水车一来,群众就拿着自家能盛水的桶和盆子过来排队接水。
  通过这几天和周围群众的接触、交谈,我发现他们是坚强的。面对巨大的灾难,虽然家园被毁、亲人伤亡,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丧失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我不由地对他们产生一种敬意。我相信,只要信念不倒,就一定能早日战胜这场空前的劫难,重建美好的新家园。

2008年5月18日    星期六    晴
上午,张副政委到摩步旅前指来检查工作。我也一起陪同到镇上的几个救灾点去看。镇里的小学与镇区隔河相望,原先河上有一座百年老桥连接镇区和学校,然而地震中这座桥却被震垮了。师生和河对岸的群众只得趟着湍急的河水来回镇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河水卷走。
  救灾的官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在河上为群众修一座爱民桥。我们来到河边时,看到官兵们正站在齐腰深的湍急河水中,把废旧的预制板往河中铺。现场还有4名没穿军装的人,有的还戴着眼镜。我一问,原来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有陕西的、甘肃的、新疆的,还有一名是河南大学的。
  听说是老乡,我和他攀谈了起来。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们这些志愿者,完全是属于自愿性质的,他们这个小组在此之前都不认识,是在成都共青团委登记后,临时成立的一个小组。想想这些天来,在灾区的各个地方,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怀着一颗爱心自发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虽然他们的一切都是自费的,但他们豪无怨言。
  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希望和力量呢!忽然想到了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再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是爱的海洋!

2008年5月19日    星期日    晴
今天5.12汶川大地震已经整整发生七天了,按照人的生存规律,过了今天,被困在废墟中的群众就很少再有生还希望了。昨天,军委胡主席发出了要求抗震救灾部队今天2点28分前全部进村入户,继续全力搜救被困群众的指示。
  早上六点钟,天刚蒙蒙亮,我所在的摩步旅前指部队就兵分三路,向着偏远山区的散落村庄出发了。我跟随夏世富旅长和张红兵政委带领的搜救分队出了白鹿镇,向右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大山深处的三大队搜去。
  车到半山腰处,只见道路被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堵了个严严实实,无法通行。我们只得下车,手脚并用地攀爬过去。越往前走,路越难行,原有的道路几乎都被泥石流和滚木巨石堵了起来,有的地方半个山体都滑了下来,使本来就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大斜坡。伴着余震的发生,坡上的断木巨石随时可能滚落,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们只有从这个斜坡上爬过去,好几次,脚下打滑,差点滚下悬崖,吓得我头上直冒冷汗。
  就这样爬过了几十处这样的危险路段,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二千多米大山深处的三大队。只见山坡上的房屋几乎都倒塌了,官兵们在废墟边敲击着,大声呼叫,直到确认没有人为止。忽然,在一处房顶倒塌的屋内,官兵们发现了一位受伤的老大娘。卫生人员赶快给大娘擦药、打针,夏旅长还亲自背起大娘,把她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指示部队立即把大娘送到山下的卫生队去治疗。
  我们沿着山中道路一直向前搜索。中午十二点多钟,来到了高山顶上,放眼望去,远处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沟壑纵横,烟雾缭绕,景色奇绝。只可惜在地震中,许多青山被震得滑坡破相了。接下来是下山,我们一直来到了什邡市的八角镇,这个镇同样受灾很严重。在镇上,和也在山中搜索的预备役部队碰着了。考虑到再沿原路返回,实在难走危险,于是部队联系了当地的一辆中巴车,绕道把我们送到了彭州市的丹景山镇。
  下午2:28分,是国家规定的全国哀悼时间。在回白鹿镇驻地的路上,我们所乘坐的车辆全部鸣笛三分钟,以示哀悼。回到驻地时已是3点多钟了,我又赶紧打开电脑赶写稿子,全然忘记了一天奔波的劳累。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一    晴
从昨天下午开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与我连线,让我通过他们的广播节目,现场播报部队抗震救灾的一些情况,并约定这几天每天要和我连线两次。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记得昨天第一次连线时,我刚从山上进村入户下来到丹景山镇。广播接通时,我还有点紧张,说话有点嗑巴。后来,经过调整才平静了下来。今天上午在连线前,我稍微把要说的话作了一下梳理,结果情况就好多了。
  下午,家里两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广播里听到了我的名字和声音,问是不是我,当得知真是我时,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并为我感到骄傲。听了他们的夸赞,我的心中美滋滋的,同时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动力。我想,在确保不泄露部队秘密的情况下,能及时通过电波把部队的抗震救灾情况,报道给家乡人民,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一线干什么,怎么辛苦,同时也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贡献呢!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二    晴
从一踏上四川灾区的那刻起,我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巴蜀人民的拥军热情。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是来救他们、帮他们的,他们打心眼里感激我们,这总让我们这些人民的子弟兵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几天,由于每天都要到彭州市发稿子,每次到网吧或者打印店,甚至是在饭店吃饭,老百姓都非常热情,不但不要钱,还满怀感激地给我们端茶倒水,搞得我们怪不好意思的。但每次我们都自觉地吃饭付钱,主动遵守好部队的纪律。
  今天晚上我们写完稿子后,又到彭州发稿。在市人民医院西边的拐角处,我们找到了一家卖手机配件的小店,一问里边能上网,我们说是抗震救灾部队的想在网上发个稿子,店主人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打开了电脑。店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当得知我们是从遥远的河南部队过来抗灾的时,他们显得分外热情,还给我们买来了两瓶矿泉水,并说晚上不要走了,一起到他们家去吃饭。刚开始时,我还以为他们只是客气一下而已,就没有当真,后来我们发完稿子要走时,他们两口子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非要拉着我们去家里吃顿饭,说家里都准备好了。
  推让了好长时间,我看实在盛情难却,只得随他们一起去家里吃饭。他们家住在五楼,家中还有父母和哥嫂、两个小孩,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一看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他们已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等我们过来。一进门,家中所有人都满面笑容地热情招呼我们,就象到了亲戚家串门那样。这时,我才知道那个店老板叫李健,他的父亲在饭桌上不断地给我们夹菜,让我好生感动。吃完了饭,一家人又热情地让我们洗个澡,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就推说回部队有事,赶紧告辞出来。
  今天晚上这顿特殊的晚餐,也许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它不单单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彭州人民的拥军热情,更让我们感到了灾区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盼,我们理应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一片盛情!

2008年5月22日    星期三    晴
军区前指设在灾情较重的都江堰市,前卫报来的几个编辑也驻扎在那里。上午,由于要送几篇稿子给编辑,我们驱车前往那里。
  彭州距都江堰并不远,只有50多公里。大概四十分钟我们就到了。车进市区以后,我才看到了这里的严重灾情。最先得到的关于灾情的报道都是有关都江堰的,原因是这里距离成都较近,是通往震中汶川的必经之路,由于道路被阻,所有赶往灾区的记者都被堵在了这里。
  市区内旧一点的楼房大都被震得裂开了大缝,有的东倒西歪,遥遥欲坠成了危房,有的半边垮塌,还有的整个成了一堆废墟,现场惨不忍睹,让人痛心。我们绕着市内转了大半圈,情况大部分都是如此。老百姓都住在帐篷内,只是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还不少。
  军区前指设在市区边上的一个厂子内,我们问了好几次路才找到,我看到军区机关人员十多个人挤在一顶帐篷内,条件并不比我们基层的好多少,看来大家都同样非常艰苦。

2008年5月23日    星期四    晴
我是到灾区的第二天才吃上第一顿热饭的。虽然只是两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炒菜,还有一碗热米饭,但当时的那种感觉真不亚于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在此之前的三四天时间里,大都是啃方便面、压缩干粮,吃火腿肠、喝矿泉水,嘴上打起了火气泡,以至于看见这些东西就想反胃了。
  但与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们相比,这已算是好的了。我所在的白鹿镇属彭州重灾区,灾情比较严重。几天来,官兵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拆除危房,搭建帐篷,处在一种连续高强度的大体力消耗之中。他们几乎天天吃干粮,喝冷水,很少吃上一顿热饭,睡一个囫囵觉,却依然斗志昂扬。想想他们,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敬意,就没有了一点对恶劣条件的抱怨,更激发了我努力工作,及时宣扬他们感人事迹的无穷动力。
  在这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饭吃不到、水喝不上、手机没有信号,照明依靠发电,再加上房屋倒塌,山川易貌,满目苍凉,好象又忽然回到了一片蛮荒的旧时代,此时再想想平日里美好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了,这也使我对什么是幸福有了一种重新定位和思考。
  想想那些被震魔夺去生命的人,比比那些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看看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官兵,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多一点感恩之心,少一些名利追求,倍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4-22 13:47 |
很好,很感人,很细致!顶!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07:30 |
:)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支持!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