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47|评论: 1

[谈天说地] 浅谈如何做好文史资料写作队伍的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做好文史资料写作队伍的建设
胡传淮
蓬溪县历史悠久,民风淳厚,人文蔚起,代有明贤,誉为“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诗圣杜甫曾作《唐兴县客馆记》;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著名诗人张船山,其祖籍均在今蓬溪县境内。蓬溪不仅传统文化沉积深厚,而且近现代史料也较丰富。蓬溪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29年6月29日,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代旅长、共产党员旷继勋在蓬溪县大石桥牛角沟起义,建立了四川第一支工农红军和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不少将士,鏖战蓬溪,血洒黄土,用自己的光辉一生,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颂歌。从1981年蓬溪县政协成立至今,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积极开展蓬溪县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共征集到文史资料800余篇,约400万字;编辑出版《蓬溪文史资料》共29辑,约200万字。这些资料受到了广大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每辑出版后供不应求。常乐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周敏献诗赞云:“蓬溪文史美,各辑内容丰。辑辑开新面,年年述旧踪。文章书往事,历史记新功。叙事寓褒贬,常存太史风”。又云:“蓬溪文史好,册册有新风。资政存史料,声名播蜀中”。这是作者、读者对我们的鼓励、鞭策、认同和肯定。
下面结合我县文史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文史资料写作队伍建设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一支文史资料写作队伍
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关键是征集史料,要做好征集工作,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只依靠少数文史专职干部和个别政协委员撰稿是很难做好征集工作的,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逐步形成一支文史工作社会大军,才能做好文史资料工作。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文史资料写作队伍。
l、在县城,以文史委员会成员为骨干,由他们所联系的人士,组成组稿、撰稿网。县城有一批离退休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社会名人,其中有不少人热心文史工作,我委聘请他们作撰稿员,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文史资料写作队伍。目前,县城有骨干作者50人左右,如岳立言、刘受益、刘新尧、李全民、薛正顺、冯光荣、赖显荣等,这些人士是我们经常联系、共同做好文史工作的骨干力量。
2、在乡镇,建立乡镇文史资料征集小组。为了联系、团结各乡镇热心政协文史工作的同志,壮大撰稿队伍,形成全县性的文史资料征集网络,1993年,我委提出建立乡镇文史资料征集小组的建议和方案,经县政协五届一次常委会议作出决定,并发出了《关于建立文史资料征集小组的通知》[蓬政协(1993) 03号文件],全县29个镇、乡建立了文史资料征集小组,成员共165人。征集小组由政协各联络组负责具体组织建立,负责指导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并把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作为政协联络组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个征集小组由热爱文史工作、有一定阅历、比较了解当地近现代重要史料、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5至7名同志组成。每个小组设组长1入,副组长1入,组长由各政协联络组组长担任,副组长由组长确定一名有一定组织能力、联系面广的同志担任。各联络组每年向县政协文史委提供稿件1至3篇,年终把稿件完成情况予以公布,以起到激励督促作用。
3、向外地蓬溪籍知名人士及熟习蓬溪历史的专家学者约稿。我们依据蓬溪籍名人档案和《蓬溪籍在外名人录》等资料,去信向蓬溪籍名人约稿,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思念故里之情,文史委联系的县外骨干作者有30人左右,其中属教授级专家学者10余人。如北京出版社编审李夏,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吕光光,新疆政协委员史学家方英楷,沈阳军区军事研究所主任全理华,沈阳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欧克纯,四川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温良弼,四川美院王兴煜(现居美国),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朝正,四川大学出版社编审彭静中等等,他们常为蓬溪文史资料提供质量高、价值大、有教育意义的稿件,这些稿件刊用后,反响很大,受到了省市县史志部门的好评。
4、争取党史、县志、档案、文化馆、文管所、图书馆等部门协作配合。搞好与上述部门协作配合,既能扩大征集面,又便于核查史实,避免重复和错误。一方面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利用特有的条件撰写或审、改稿件;另一方面请他们提供不便发表但可作为文史资料发表的资料,或者共同组织出版专辑。
5、与挂靠在县政协的蓬山诗词学会加强联系,向诗词学会会员约稿,争取他们的支持。县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都是蓬山诗词学会的顾问;诗词学会现有会员100多人,会员遍布县内外,他们中有历史老人,有离退休干部,有曾经撰写过部门志、熟悉本行业特点的笔耕者,也有不少热爱文史工作、肯钻研勤写作的中青年。我们利用诗词学会在我委办公的有利条件,定向约稿,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文史资料稿件大都出自这批人之手。
6、文史委分管领导、专职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写稿,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动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文史资料作者的积极性
文史资料作者队伍建立起来后,为了充分调动他们撰稿积极性,我们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
1、政治上关心。在文史作者中,有一部分是社会上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中间有的人因历史上的原因,政治上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背过沉重的思想包袱。对此,我们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协同落实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岳立言先生,建国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多次向他约稿,他迟迟不愿动笔,思想顾虑很大。我们登门拜访,以诚相见,向有关部门反映他的情况,他对此深为感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现年他已87岁高龄,仍念念不忘文史工作,经常写稿,行走不便,拄着拐杖也要坚持参加文史会议。每年元旦或春节,我们都要向作者发送慰问信、贺年片,深受广大作者欢迎。1998年元旦,槐花乡吴子牛先生得到贺年片后,欣喜异常,作《蓬溪县政协文史委贺年片》诗云:“赤城贺片喜邮来,政协深情倍感怀。激励三亲成史料,专供司马作圈裁。纂集正史资明鉴,治世安邦巧安排。一曲难抒回谢意,同心合作胜千言!”
2、生活上帮助。在我们的文史作者队伍中,大部分是离退休干部、职工、教师或无职人员,我们在生活上尽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文史作者薛恒渊,收集有许多建国前的珍贵史料,有一定写作能力,但他是个农民,生活困难,我们经常关心他,给他提供稿纸、笔墨等写作用品,虽然微不足道,但他感到了温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为我们撰稿至深夜。1997年,他到重庆打工时,还专程到重庆慈云寺拜访了蓬溪籍高僧、四川省佛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写成《当代高僧惟贤法师》一文,寄交我委,已刊登在《蓬溪文史资料》第28辑中,备受缁素称赞。

3、工作上支持。〖HT〗文史作者在工作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在历史见证人中,有的心有余悸,守口如瓶;有的怕惹麻
烦,不吐真情;有的不愿暴露自己的历史,敷衍回避;有的想要外出调查取证,须开列证明等等,我们视其具体情况,均给予妥善解决。如县政协常委、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军官纪洪培,掌握有不少资料,我们向他约稿时,他顾虑重重,先言身体不适,后说旧事无心重提。后来,我们多次交往,建立感情后,他以自己亲身经历撰了具有重大史料价值的《走向光明》一文,在《蓬溪文史资料》上发表后,反响很大。
4、业务上指导。文史资料写作队伍建立后,我们要及时在业务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否则将会使他们无从下手而影响积极性。我县近年来,为使文史作者尽快适应文史工作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把普遍指导和重点指导结合起来。县政协每届都要召开l至3次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会上讲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文史资料征集与整理等业务课,交流写作文史资料的经验,赠发《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提纲》《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内容》《怎样撰写文史资料》《文史资料怎么写》《文史资料征集落实登记表》等资料,以帮助各位作者选择题材。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征稿座谈会要做到:规格要高(在当地确有影响和声望,掌握史情的知名人士),范围要宽(参加会议的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规模要小(每次参会人员不宜太多),选材要好(每个人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记忆最清的先写)。二是信函与登门指导结合起来。平时,我们常给作者寄发宣传资料、征稿件,作者来信也要及时作登记和回复。同时,要求作者经常将自己的打算和撰稿中遇到的问题告诉我们,便于及时指导解决。近年来,我委几乎每天都有作者上门来探讨文史资料写作题材、方法和自己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凡是到政协来的同志,我们总是热忱相待,清茶递到手,迎送到楼口。真挚的感情,赢得了作者们的工作积极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叫做“政协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愿意为政协效劳”。
通过以上方式,我县政协文史委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史资料写作队伍,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县的文史资料征集网络,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群众基础,有力地将我县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重视文史资料的结果,也同上级政协指导、兄弟政协的支持分不开。今后我们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文史资料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文系2002年4月11日在射洪县政协召开的“遂宁市市区县政协文史学习工作联系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材料;2002年4月26日,《遂宁政协》报全文刊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jpg 《张问陶研究文集》封面.jpg 胡传淮《烬余录注》封面.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