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361|评论: 79

[安岳新闻] 重庆卫视说陈抟是潼南人 我非常气愤 安岳人顶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看了重庆卫视播出的中国.重庆.潼南.陈传故里.菜花节……

怎么我们安岳的陈抟变成重庆的了,

后果很严重!

网友很生气!
3.jpg

阳春三月风光好,陈抟故里菜花黄。依托精美无边的油菜花海、秀美旖旎的琼江风貌潼南县已举办三届菜花节和红高梁节,成功跻身全国最美油菜花海,被评为“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崇龛菜花景区成为百万市民田园观光的好去处和渝蓉两地的大耍坝,演绎出传统农耕文明转向现代文明的神奇,创造了“一朵小菜花,撬动大发展”、“一片红高梁,映红新潼南”的综合效应。为了提升人气指数,展示精美潼南,推动助农增收,服务健康重庆,通过精心策划、打造和筹备,于今年3月隆重举办“重庆·潼南 陈抟故里菜花节”。

活动时间:

2011年阳春三月,3月6日正式开幕。
活动主题:
走进“三色”潼南 畅游七彩花海

主办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商委、重庆市文化广电局、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传,实为“陈抟”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抟 读音 tuán <动> (形声。从手,专声。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
     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安岳县境,县城外有陈抟墓为证)人”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似为其出生地。
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年)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分册《普州图经》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寨人。”②按钦真观即在安居县崇龛镇。或许崇龛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镇”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里”。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陈抟先生小考》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高道陈抟》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墓碑上刻有陈抟的《自赞铭》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题字。真相寺庙宇尚存,寺内还塑有陈抟像。清人王之杰《题真相寺希夷像》诗也是一证。龙西乡观音寺有陈抟坝;还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龙西畜牧站房屋内;安岳县城有“希夷池”(现文体局内),等等,均为各个时期《安岳县志》记录在案。

发表于 2011-4-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额,为啥子不说秦始皇是潼南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岳县委政府还不采取措施吗?安岳失去了陈传,还有什么历史价值?秦九韶也有人抢!!

发表于 2011-4-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在这样说,具体是哪里的哪个都不清楚。

发表于 2011-4-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给他一巴掌!

发表于 2011-4-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岳县委应该努力的把属于安岳的本土文化给争取回来  

发表于 2011-4-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生下气

发表于 2011-4-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无奈    或许是国情   

发表于 2011-4-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发表于 2011-4-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普州崇龛人。

发表于 2011-4-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龛镇,今属潼南,当时确属普州。呵,,,

发表于 2011-4-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陈抟籍贯        陈抟,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龙西)人 。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年)人李宗谔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分册《普州图经》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王象之指出:“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即在安居县崇龛镇)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寨人。”或许崇龛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镇”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里”。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陈抟先生小考》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高道陈抟》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陈抟墓位于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保护区内。墓为石土垒成,长16米,宽12米,高4米。墓前嵌立陈抟自赞碑,碑额横刻“华岳归来”,正中阴刻陈抟像,像右上方有“洪武甲戍秋九月重阳日县丞陈观重建”刻记,左上方有陈抟自赞词。两边石坊刻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附近有石牌坊、“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等遗迹。现墓址保存完好。墓碑上刻有陈抟的《自赞铭》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题字。真相寺庙宇尚存,寺内还塑有陈抟像。清人王之杰《题真相寺希夷像》诗也是一证。龙西乡观音寺有陈抟坝;还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龙西畜牧站房屋内;安岳县城有“希夷池”(现文体局内),等等,均为各个时期《安岳县志》记录在案。

发表于 2011-4-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陈抟与真相寺
        在宋代安岳,为纪念陈抟,建有三处庙宇:(一)宋徽宗为陈抟故里灵山观赐额“钦真”,而改名“钦真观”。此即明清时龙西观音寺之前身,专设“希夷祠”,塑陈抟坐像,并立有“希夷故里”碑。(二)云居山陈抟墓外建有“真相寺”,系佛家依“谏议大夫”视为“真人丞相”而建。(三)普州城内建有“二仙堂”,绘陈抟及赵缩手像。(资料见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和康熙《安岳县志》。)
        1998年,原“真相寺”重塑陈抟坐像、陈抟骑驴、陈抟与赵匡胤对棋、陈抟 酣睡、陈抟辞召等五组塑像,改名“陈抟殿”。1993年3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高道陈抟》;2003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陈抟传奇》附《陈抟辑要》。

发表于 2011-4-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南人说 陈抟

     潼南人:今天下午,渝帆在查一些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些关于陈抟的资料,便随即输入陈抟在百度里搜了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50,000篇,可见陈抟老祖的影响之大,闻名之广,我随意点开几个网页,开到的确是其它地方政府在对其宣传,千方百计的为自己本地攀附文化,更有甚者,直接说陈抟老祖是XX本地人,于是乎网上便有了陈抟是河南人、安徽人、陕西人、山西人、山东人、湖北人之说,就连我们的近邻安岳也在大打陈抟牌进行宣传和旅游开发,而作为正统籍贯的潼南却对其没有任何的宣传,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相比一些建县几千年的城市,潼南直到民国元年才开始建立县制,其历史文化并不丰厚,也不系统(由于当时是合并了安岳、安居、遂宁等几个周围邻县的偏远镇乡而组成的,历史上并没有系统的县志可查,很多的历史需要我们这一辈去整理,收集、挖掘和宣传)。我不奢望潼南能像遂宁一样可以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打响观音故里的名号,可以将一个废弃的盐厂大肆宣传成中国死海,但是潼南完全可以有意识、有系统的来组织我县的文学创作者,创作一点关于陈抟的作品,或者引进合作方拍摄影视作品来进行宣传。也可以适当的建设一些诸如睡仙公园(也可以叫太极公园、陈抟广场什么的),在里面立一个陈抟塑像,介绍一些陈抟的成就、太极图案的形成、关于他的传说及他与潼南的关系等),既可以让在里面休闲游玩的潼南本地人更好的了解到家乡文化,也可以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潼南厚重的历史底韵!甚至还可以结合在崇龛举办的潼南菜花节,适当的在崇龛复建一些与陈抟故里有关的道教设施,复原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案!
         
没有历史的城市是没有根的,我希望我们政府在在仅有的这些历史文化面前,能予以重视,并进行保护、挖掘、开发、宣传、包装和推广,这可是潼南的一笔宝贵财富啊!




附上陈传老祖一资料: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抟 读音 tuán <动> (形声。从手,专声。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

陈抟籍贯

  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洛阳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

  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今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似为其出生地。

  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年)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分册《普州图经》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寨人。”②按钦真观即在安居县崇龛镇。或许崇龛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镇”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里”。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陈抟先生小考》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高道陈抟》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墓碑上刻有陈抟的《自赞铭》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题字。真相寺庙宇尚存,寺内还塑有陈抟像。清人王之杰《题真相寺希夷像》诗也是一证。龙西乡观音寺有陈抟坝;还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龙西畜牧站房屋内;安岳县城有“希夷池”(现文体局内),等等,均为各个时期《安岳县志》记录在案。

发表于 2011-4-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历史:

陈抟是“普州崇龛”人,而“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境内。《(乾隆)安岳县志》写道:“陈抟字图南,邑崇龛里人。”⑤《(道光)安岳县志》更明确指出:陈抟生于“崇龛乡”,“即今古龛寺”(原注:在安岳县治南45公里象王山)。⑥现今也有持此说者,或认为“应确定陈抟先生的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按在今安岳县城关东30公里的龙西公社所在地)”⑦,或认为“陈抟出生在普州崇龛……五代、宋代时的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境内”⑧。
  ①转引自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8。
  ②《舆地纪胜》卷158。
  ③转引自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5。
  ④转引自傅勤家:《中国道教史》第223页。
  ⑤[乾隆]《安岳县志》卷6。
  ⑥[道光]《安岳县志》卷11。
  ⑦参见游时敏:《陈抟先生生平小考》;白中培:《陈抟其人和他的故乡》,均载安岳县《文史资料选辑》第3期(1983年6月印行)。
    ⑧李远国:《陈抟的故乡在哪里》,《历史知识》1983年第3期。
安岳陈抟

发表于 2011-4-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岳人 顶起走

发表于 2011-4-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jpg

发表于 2011-4-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岳人 顶起走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