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的闹剧刚刚过去,一条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又在迅速传播:有人居然又在填天池!
宜宾天池古名滇池、凌波池,亦称西湖,有文字记录的天池可追溯到1200多年以前。据《蜀中名胜记》记载:天池分为内天池和外天池两部分。“大者(内天池)广一里,长五里;小者(外天池)广一里,长三里。”天池最美时,水域面积达五平方公里,是一片广阔浩淼的天然湖泊,也是宜宾城郊唯一的天然湿地。唐朝著名诗人韦皋曾写下《天池晚棹》赞叹天池美景,“天池晚照”成为宜宾古八景之一。
宜宾人破坏天池的历史可回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填湖造田运动,将内外天池的自然环境破坏,其水域面积被迫缩小。内天池后来被改成鱼塘,外天池则建成了现在的天池公园。再后来,宜宾市规建部门将水域面积最宽、仍保有生态湿地特征的内天池规划为天柏组团住宅区,并于2006年再次开始了大面积破坏活动。但幸运的是,此次“填湖造城”运动引起了宜宾市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经过华西都市报、宜宾晚报等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后,得到了包括市委书记杨冬生在内的宜宾主政官员的重视。2006年11月6日,宜宾市规划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是否应该调整该项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将按法定程序进行论证”。此后,虽然公众没有看到有关天池去留问题的论证付诸实施,但填池行为被政府紧急叫停。几年间,虽有人不断将建筑垃圾倾倒池中,有关部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大规模的填池行为并未发生,命运多桀的内天池侥幸被保留了下来。
天池之于宜宾,如同东湖之于武汉。但是武汉人对东湖做足了保护文章,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动过填平东湖造城的愚蠢心思。随着城市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渐渐夺去了湖光山色的自然风貌,每一处自然景观的破坏都成为城市建设的败笔。没有谁愿意生活在一座只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因此国内也好、国外也罢,真正有思想有水平的城市管理者,都在不断发展城市群的同时,不断延伸森林、湖泊、湿地等自然或人为自然景观的脉络,以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很多城市的城区修到哪里,人工湖泊就挖到哪里。像宜宾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天然湖泊的现象十分罕见。
宜宾天池既不是某一个人的天池,也不是哪一级政府部门的天池,她应该是宜宾人民的天池,宜宾子孙后代的天池。因此,天池的命运应该交给宜宾人民去决定,填湖造城也好,修成湿地公园也好,都应该尊重民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而不应该因片面追求GDP增长,而用长官意识粗暴地一填了之,继而在天池湖泊之上建设高楼大厦,以达到提升政绩之目的。
作为宜宾人,笔者欣喜地看到宜宾“十二五规划”将生态宜宾、人居宜宾建设纳入了市委工作目标,为宜宾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如果连一爿天池都容不下、保不住,那我们还奢谈什么生态宜宾和人居宜宾呢?
如今,大型机械正在将天池逐渐填埋,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以万年计的天池正在消失。公众期待一个答案:填天池,谁给你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