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扎坝文化
扎坝区地处道孚县境内南部,鲜水河下游高山峡谷区,海拔2720m距县城71km,幅员面积1150km2。
据《道孚县志》、《中国地图集》记载“道孚县境内讲‘扎坝’语的藏民系木雅岗的最是居民”,元世袓忽必烈(1215年)南征建土司制,为康定明正土司辖地,1979年12月撤消乾宁县,划归道孚县管辖。
由于山高坡陡,河谷深壑,河床狭窄,地形破碎,居住位置高且分散,水源奇缺,土壤贫瘠,加之各种自然灾害,是道孚贫困区之一。在1974年正式通公路之前,交通闭塞,基本与外界隔绝,至今仍保留旧石器时代以来以母系血缘组成的家庭,被专家们称为人类进化仅存的“活标本”,青年男女恋爱后,男子夜晚到女方家同居,清晨离去(称为“走婚”)。首次到女方家必须经受“爬墙”(碉楼)的考验;扎坝人住的碉楼与县内各区藏房迥异,楼高约20余米,一般四至五层,墙用石块砌成,工艺精湛,笔直平整,可与砖墙媲美;扎巴人的主食是糌粑,连麸面馍馍、牛羊肉、臭猪肉、酥油奶茶、饮青稞酒;扎坝藏族群众笃信藏传佛教,有“笨波”、“宁玛”、“格鲁”寺庙;传统节日有“洛色”和六月“少嘎节”最为隆重热烈,在鲜花盛开的草坝中撑起帐篷,举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尽情欢乐3—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