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州东百里。东至保宁府南部县百七十里,东南至顺庆府西充县百二十五里。汉广汉县地。梁置盐亭县。西魏置盐亭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新州,寻属梓州。唐、宋因之。今城周六里,编户三里」。
永泰县「县东南三十里。本盐亭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泰县,又分剑州之黄安、阆州之西水二县地益之,属梓州。宋因之。熙宁五年,省为镇,属盐亭县。绍兴中,复为永泰县,属潼川府。元初,复省入盐亭县。《志》云:废城在州东百三十里。《名胜志》云:在县东北八十里。恐误。
东关县,在县南四十里。宋乾德四年置县,属梓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盐亭县。《名胜志》:废城在县东百里,今名东关市」。
高渠县「县西十六里。西魏置高渠县,属盐亭郡。隋开皇初,属新州,寻属梓州。大业初废。《志》云:县西北二十六里有故宕渠郡城,萧梁时废,盖即高渠之讹矣。
略城,在县西南。晋末,益州刺史毛璩东讨桓振于江陵,至略城,会谯纵作乱,奔还成都。《晋书》:略城去成都四百里」。
负戴山「在县城西。自剑门南来,起伏四百余里,自此屹然蹲峙。上有飞龙泉,味甘美,南流入梓潼水。《寰宇记》:负戴山,一名高山,有龙虎踞之胜,下瞰梓潼水。
董叔山,在县城东九十步,高一里,西临盐亭水,孤峰绝岛,峭壁千仞,旧名潺亭山。隋开皇四年,县令董叔封有德政,时游宴于此,后人因号曰董叔山,亦曰董政山。《十道记》:董政山,原名凤凰山」。
金紫山「县北十五里。相传以唐邑人严震、严砺俱贵显而名。一名紫金山。宋宝二年,西川帅佘晦城紫金山。山,蜀之要地也。蒙古将汪德臣袭取之。
龙固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高四里,四面悬绝,可以固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