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12|评论: 0

通货膨胀加剧,食品安全更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6 23:27 | |阅读模式
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theme/images/common/blog_bt_st.gif长期以来,低工资已经成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策略,以至于有经济学家惊呼,目前的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因为中国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逾越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底线”。底线下的低收入者的生活与官商暴富和大量的公款消费使中国市场呈现截然分化趋势:一方面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昂贵奢侈品都在中国发现了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居民在节衣缩食,甚至许多城镇和乡村居民因为不舍得用电,而只在周末打开电视机。
人是总要吃饭的,当食品价格不断挑战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时,他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质量换取数量,这是常识。比如减少高价肉食的消费;比如说当可信赖品牌的花生油的价格涨到130元一桶(五公斤装),很多人就会通过购买调和油或杂牌花生油作为替代。要知道低收入家庭对价格总是极其敏感,此前发生在重庆的家乐福踩踏死人事件,就是由每桶花生油降价11元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为了降低商品销售价格,普遍通过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方式吸引顾客。通过与部分商品零售业从业人员的交谈获知,眼下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存在问题远比一般消费者了解的更为严重。
地沟油、毒大米等伪劣食品的存在早已被国内媒体大量披露,在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产生这些这些问题的动因当然只会增加,而不太可能降低。近期各地方媒体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往往成为市民生活关注的热点,再次凸显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对那些吸用十元钱一支黄鹤楼香烟和近千元一瓶高档酒的富豪来说,食品价格上涨对他们的消费不会构成压力,但是不要以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一旦低价假冒伪劣商品被迫增加,高价商品的假冒伪劣也是难以避免的。
比如,礼品消费一直占据中国商品市场的极大权重,在物价上涨趋势之下,很多人已经在一次性交往行为中有意购买包装漂亮的廉价伪劣商品送礼。另外,大商场也不再是食品安全隐患的有效防火墙,一旦牺牲食品质量的趋势形成,其覆盖范围就不仅限于中小商店,也不只限于中国境内。
俗话说,民以食为先。对于低收入和通货膨胀双重挤压下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必须尽快拿出应对之策。食品卫生不仅关系公共安全,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即使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也应有所作为。除了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要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收负担、增加普通居民收入、压缩政府官员的职务消费、降低权力运作成本。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扩大社会内需,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轨道,并从根本上解决商品、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