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69|评论: 8

【节目预告】 2010年12月28日至29日两天成都黄龙溪将与蓬安周子古镇同台PK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12-5 17:54 | |阅读模式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不可复制的山水,不可不去的古镇
http://article.hongxiu.com/images/bianzhean.gif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往往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7:54 |
黄龙溪,那个菊花盛开的午后



   文 /
邓四平
http://article.hongxiu.com/images/bianzhean.gif

    古镇在这个午后因菊花盛开,暗香浮动,留在记忆中的感觉便成就了一种永远的美丽。文字因内心对美的感悟,情与景,轻重缓急,自然如山水相依……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确实没有想象到,在一马平川的川西坝子上,在距成都不远的一个叫双流县的地方居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秀美而充满灵气的古镇,古镇的名字叫作黄龙溪。
  提起富庶的川西坝子,人们往往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也许便是那句有名的“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经典的旅游形象广告宣传语了。
  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妖娆。山的高大巍峨壁立千仞,往往使人心生向往。水的博大包容气象万千,常常令人心生亲近。有山,有水,本已使人心驰神往不已了。而黄龙溪古镇惊奇地出现在这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富庶的川西坝子上,古朴,典雅,世外桃源一般,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卷,让巍峨的名山更为耀眼。而古镇的宁静与秀美更好比行云流水的《兰亭集序》,梦里仙境一样,让旖旎的川西秀水更为婀娜多姿。
  十一月的冬末,薄雾蒙蒙。第三届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黄龙溪古镇举行。同是名城古镇的蓬安周子古镇应邀参加出席会议,我们因此有幸与黄龙溪古镇有了一次短暂的亲密的接触。
  据当地历史记载,黄龙溪古镇古名“赤水”,又称“赤水河”,历史上又名“兰溪”,位于双流、彭山和仁寿三县交界之处。同时,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219年,“有黄龙现赤水九日”,此时占据西川的刘备君臣便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自然现象为其政治服务,将其视为“真龙天子”降临的吉兆,于是,由诸葛亮等人出面,300多位大臣集体上书劝进,拥戴刘备称帝。因此,可以说,黄龙溪便是蜀汉皇帝刘备的根据地和发祥地,是蜀汉政权的风水宝地。如今的黄龙溪古镇更是成为了远近游客前来考察蜀汉政权如何发祥的旅游胜地了。
  走进黄龙溪古镇,首先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古镇里各式各样的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商铺,大多店面是一个三尺余高的柜台,宛如鲁迅小说里描述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一般。也有的店面没有柜台,矮矮的一道木头门槛,门槛上仿佛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沧桑的脸上的皱纹一般,金黄色的铺板门拆卸开来,便是营业的店面。古镇的店铺柜台或者铺板门外大多均有屋檐,仿佛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廊桥一般,游人便直接在廊檐下穿行,很是悠闲和自在。林林总总的店铺,有大有小,店面也有宽有窄,大多充满着浓郁的古色古香的气息,当然也有装点得淡雅时尚充满现代气息的商铺。
  古镇的店铺很多,多得几乎令人目不暇接,卖芝麻糕的,卖丁丁糖的,卖拉面的,卖烤红薯的,也有各式字画店铺,古玩店铺,奇石店铺,葫芦丝乐器店铺,丝绸店铺,缝纫店铺,卖油炸鱼虾的店铺,古装照相店铺,甚至还有店名为兄弟俄罗斯商品店的商铺,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虽是地道的古镇,但古镇里也依旧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时尚气息,古镇里也有名为“四D电影”的电影院,门前站立着腰缠绶带俊男靓女不断地向过往游客招揽生意,海报上醒目地写着“每看一场四D电影票价10元”等等字样。也有直接就在路边街道屋檐一角拣个地儿摆个挑子贩卖豆腐脑和捏糖人的小贩。步入古镇,仿佛真的就步入了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画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一般,让人疑心自己究竟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置身于现实的秀美古镇,走进古镇,俨然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
  青青的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幽深的小巷,精致的小桥,吱吱呀呀的河畔水车,波光粼粼的黄龙溪水,闲适恬淡的古镇居民,一切的一切,随意而自在地构成了一幅起清新自然水灵灵的古镇风情画卷。
  走进黄龙溪古镇,给人另一个最深的感受亦像是步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一般。
  古镇的街道亦是青青的石板铺就,甚至街道中间设有还有天井一样的河床,也许我们来时正值枯水的冬季,河床里的溪水已经干涸,那形状各异的跳磴石完全显现出来,河床中雕刻得憨态可掬的乌龟也浮现出了往日的水面,上面有活泼可爱的小孩站立玩耍。河床的旁边,不时闪出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台,花台里栽有嶙峋的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从那旁逸斜出的树姿来看,我们猜测那也许应该是梅花,瘦骨嶙峋的树身,苍劲有力,每一个枝桠都仿佛金丝铁线一般,屈曲盘绕,几乎全都在努力地往河床中间延伸,仿佛要在那往昔潺潺流淌的溪水中留下自己的倩影一般。
  慢慢地行走在古镇青青石板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彼此擦肩而过,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从容的微笑,行走其间,人们仿佛忘记了时光的流逝。虽是冬日,古镇里多有头戴各色花环的俊男靓女,那花环菊花编织而成,金黄色菊花居多,翠绿的叶片,灿烂的阳光一般,金黄的花环中间,往往缀有三两朵雪白的菊花,白雪一般纯净无暇,给人温暖舒适感觉的同时,亦给人冰凉冰凉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在这冬日的午后顿时眼睛一亮,精神仿佛亦一下子倍增了许多。
  那干涸的河床上,架设有精致的拱桥,也有平坦的石板桥,桥身上大多雕有张牙舞爪的双龙,戏珠的双龙栩栩如生,河床边还有高大的水车,水车虽然已不见转动,但那往日吱吱呀呀的水声仿佛依稀可闻。
  那桥上,偶而可见卖菊花花环的老人,额角爬满皱纹,步履有些蹒跚,手中拿着并不见多的几个菊花花环,但却并不大声叫卖,满是沧桑的目光只是期待地望着过往的游人。
  看着卖菊花花环的老人,我几乎不敢询问老人菊花花环的价格,哪怕花环即使非常便宜,因为我害怕自己因为不买而伤害了卖花老人那深深期待的眼神。
  看见沧桑的卖花老人,我选择了匆匆而逃,因为看见老人,我便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自己慈祥的母亲,也想起了母亲那辛苦而沧桑的一生。逃离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酸楚涌上自己的心灵。我爱我的母亲。
  在古镇里静静地行走,一切全是凭着感觉而行,密如蛛网般的古镇小巷,早已经让我分不清了东南西北,因为古镇确实很大。古镇的街到两侧的房檐上,也和家乡的周子古镇一样,悬挂着各式的大红的灯笼,四五个一串,悬挂在高大的木杆上,从木杆顶端,飘逸而下,仿佛张扬的旗帜,彰显着古镇无穷的活力与生命力,既很古老,又很年轻,迎风招展。
  穿过一道高大的城墙门,在一个宽阔的青石铺就的坝子里,我们居然见到了宽阔河流,那河蜿蜒曲折,绕镇而过,仿佛一条碧绿的玉带,轻轻地亲吻着古镇的容颜,然后又悄悄地一路远去。
  河上远处的岸上,有苍翠的树,有粉白墙壁的人家,似乎还有袅袅的青烟升腾,俨然名家笔下的粉彩水墨画一般。河岸的近处,泊着四五只竹蓬的木船,撑船的竹篙斜插在船头之上,高高地指向空中,让人疑心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只等那光滑的竹篙轻轻地一点,心儿便似回到了快乐的童年一般。
  时间不早,需要返回。穿街越巷,最后竟然奇妙地来到了古镇里一个叫“古龙寺”的地方,真没想到,那高大巍峨的名叫古龙寺的寺庙居然就隐藏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间。站在寺门外,远远地往里一望,只见庙里香客众多,香烟袅袅,因同行之人不愿进寺,于是,我只好站立寺外远远地朝着寺内的佛祖、观音等神灵深深鞠躬,算是拜过。
  最后,当我登上来时乘坐的车离开古镇一路返回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在古镇一家字画展览馆里见过的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长子舒乙先生为黄龙溪亲笔题写的“黄龙溪”三字来,同时,另有一名知名画家作的一幅《胜景黄龙溪》的画卷也印象很深地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黄龙溪本身,也许比字画更美。
  轻轻地走进那个古镇水灵灵的怀抱,又轻轻地与那个水墨画一般的美丽古镇于夕阳中挥手告别,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带走,哪怕是一缕冬日的阳光,哪怕是一袭淡淡的菊花香,但很多美妙的记忆又仿佛潺潺的黄龙溪水一般,在暗香浮动的黄昏,在万籁俱寂的静夜,又轻轻地漾上我之心头。
  黄龙溪,以及黄龙溪古镇的胜景,还有那个菊花盛开的午后,也许今生今世都将永远在我的心灵之中挥之不去。
  
  2010年12月1日3050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发表于 2010-12-5 18:17 |
你预计谁会赢?不要告诉我说是各有千秋不分胜负哈。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32 |
你预计谁会赢?不要告诉我说是各有千秋不分胜负哈。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0-12-5 18:17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从自私的角度出发,我永远希望蓬安和蓬安的周子古镇能赢。
    但是从公正的角度出发,黄龙溪古镇确实搞得很出色,学习考察完如今的黄龙溪古镇后,我不得不钦佩他们发展旅游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大气魄和大手笔,黄龙溪古镇确实搞得好。
    回到蓬安,我写的这篇3000多字的黄龙溪古镇的游记其实根本没有写出黄龙溪的旖旎与迷人。
    2010年11月26日在黄龙溪名城古镇新闻发布会结束的午餐招待会上,四川省旅游局的领导和黄龙溪古镇的领导是这样评价我们的周子古镇的:蓬安县近几年来开发旅游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在全省都很有名气,周子古镇秀美宁静,精致,百牛渡江的牌子在游客心目中很响亮。黄龙溪和周子古镇都很有特色,也各有特色。
     正因为如此,《成都晚报》的记者张兴霖专门独家采访了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局长宋俊华女士,并于前几日在《成都晚报》刊登了专访文章。张兴霖记者专访蓬安旅游的文章对蓬安旅游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我觉得,黄龙溪古镇和周子古镇的关系就好比姨姐姐和姨妹妹的关系。因此,从一个男游客的角度来说,也许有的人喜欢姨姐姐的成熟和端庄,也许有的人又会喜欢姨妹儿的妖娆和妩媚。各有所好。
     总之一句话,远看婆娘近看猪。
     但凡男人,哪怕是自己的婆娘再美再好看,但是心里也往往总是觉得人家的婆娘才安逸才好看,这也许是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的通病,婆娘总是觉得人家的好看,喂的猪总是觉得自己屋子里的肥壮安逸。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40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9:22 |
http://img.mala.cn/month_1012/1012051917db5cfd800eca2d49.jpg


                 




                                        蓬安鲁公石



                                                                                                           文 / 邓四平
  众所周知,中国唐朝有个叫颜真卿的著名大书法家,人称颜鲁公,“颜筋柳骨”中著名的颜体字就为其所创,颜鲁公所作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内容更是情真意切,字字啼血。过去学校的中小学生练习毛笔字一般都将颜体字作为临习的范帖,更重要的是颜真卿人品高洁,更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忠烈。
  据史载:颜真卿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因为生性刚正不阿,故屡不容于奸相权臣,无数次被贬作地方官。安史之乱中,叛贼李希烈在汝州叛乱,当时的宰相卢杞乘机借刀杀人,让颜鲁公前往宣达诏书。鲁公当时年近八旬,明知有去无回,但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依旧慨然前往。叛将李希烈对前来宣诏的颜鲁公千方百计地想予以拉拢利用,软硬兼施,方法用尽,但颜鲁公一身正气,坚贞不屈,丝毫不为其所动。最后,恼羞成怒的叛贼李希烈穷凶极恶地将颜鲁公活活地烧死了。颜真卿壮烈殉国之后,朝廷封其为鲁郡公,世人敬慕颜真卿的忠肝义胆,“不以名姓称,而独曰鲁公。”
  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前的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颜真卿被贬官蓬州,任蓬州长史,在上任途中,路过现在的仪陇新政撰写了有名的《鲜于氏离堆记》,记录了离堆的秀美景色,留下了千古墨宝。在蓬州任长史的两年时间中,颜鲁公勤政为民,励精图治,深得蓬州人民爱戴。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关于颜鲁公勤政为民励精图治的传说故事。
  蓬州有幸迎忠烈。虽然一千多年的时光过去,但现在的蓬安县文化馆内,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有一方当年颜鲁公最喜欢赏玩的假山石,人称“鲁公石”。据《蓬州旧志》记载:“其石高可四五尺,上削下扁”“一笏挺立,古意磅礴,望之如端人正士,相传为颜鲁公刺蓬时物。”清朝著名诗人姚莹在蓬州作官之时,也异常喜欢这一方神奇的鲁公石,在清光绪年编著的《蓬州志》下卷里就录有诗人姚莹关于描绘鲁公石的诗作,诗曰:“一峰笏立阶前石,千载人传属鲁公。夜雨半庭酸橘柚,秋声几树响梧棕。碧痕班驳无余色,古意莹崎欲扫空。终日对君欲百拜,九华何必羡壶中。”
  这一方神奇的鲁公石,清代被置于蓬州州衙后的桂花苑,80年代初,移到了现在位于周口镇磨子街的蓬安县文化馆内。在现在的蓬安县文化馆的院坝里,这一方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神奇的鲁公石,它被露天放置在一个砖砌的花台里,整个石头呈米黄色,上削下扁,高约二三米,看上去古意盎然而又小巧玲珑,据说鲁公石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吸纳天地之灵气,采纳日月之精华,年年都会自然地增高长大。鲁公石究竟会不会自然地增高长大,没有人去刻意测量过,但是,鲁公石饱经风霜的悠久历史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地造化之神奇。
  因为在文化馆工作的缘故,办公楼就在三楼,每天一上班,我就有幸目睹这一方大书法家颜真卿遗留下来的心爱之物,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仿佛梦回了大唐盛世,我看见了颜真卿笔走龙蛇潇洒俊逸的风姿,我听见了颜真卿忧国忧民的宿夜忧虑叹息的声音,心有灵犀,我仿佛能和大书法家心和心地交流,穿越千年时空,没有距离。而且最令我兴奋的是三楼我的住所旁边就是县文管所的储藏室,那里面珍藏着千年相如古县蓬安上下五千年以来众多的珍贵文物,里面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汉代的玉石、宋代的银盘、还有金碧辉煌的传说中的金娃娃,如此等等,不一而举。每天夜晚,我就与这众多的宝物比邻而居,枕着悠远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而入梦。我生活在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宝物的氤氲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贫穷而又最富裕的人!
  在众多的蓬州文物中,我始终觉得文化馆院坝里那露天放置的鲁公石却更为珍贵。因为它不仅是书品人品俱为一品的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来蓬州作长史与蓬安有缘的最珍贵的实物资料和见证,更重要的是鲁公石穿越千年岁月洗礼而保存至今,它难道不正是勤劳善良的蓬州人民敬仰和缅怀追随先贤忠烈的最好体现和证明吗?鲁公石内含的丰富的人文底蕴早已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一种忠诚坚贞的精神象征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符号了。如果说这一方神奇的鲁公石就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也实非过誉之词。
  但现实的情况往往并非我想象的美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一个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居然是露天放置的,难道不怕被盗?鲁公石由于露天放置栉风沐雨的缘故,现在砖砌的花台里面已然杂草横生,更为甚者,由于放置鲁公石的花台没有经费来安装防护栅栏等设置,常有顽皮的小孩在其间嬉戏、打闹、甚至在鲁公石上燃放鞭炮。鲁公石旁边二三米处也开设有一个茶房,烧茶煮水,来茶房打麻将、喝茶聊天的各色人等成天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宛如喧嚣闹市。但却少有人知这一方看似普通的假山石居然竟是价值连城的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最为心爱的鲁公石。
  很多年前,我曾读过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叫《丑石》的文章,文章里说,一块石头奇形怪状的躺在村子里的一块地里,很多村中人都想把它用来做磨刀石或者做修房造屋的基脚石等等,但都因为其这样那样的缺陷而无法利用,从此那石头很多年都不被人重视,甚至嫌弃。后来村里来了个天文学家居然发现那竟是来自天上的珍贵的陨石,当作至宝拉走,人们才蓦然发觉自己有眼无珠!
  “一峰笏立阶前石,蓬州有幸迎忠烈。栉风沐雨天地间,无人知是鲁公石。”看见眼前这一方露天放置栉风沐雨的国宝级的珍贵文物鲁公石,我不敢责备任何人或者寻觅任何的原因,我只感有一种剧烈的疼,从心底不断升腾而起。

发表于 2010-12-6 07:33 |
期待+支持

发表于 2010-12-7 11:28 |
路过

发表于 2012-4-30 15:08 |
什么时候可以来蓬安实地看看啊!我是成都晚报记者张兴霖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