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67|评论: 15

喜见《燕燕》绽新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见《燕燕》绽新蕾

       ——评成都市川剧院青春版《燕燕》





彭潮溢

川剧高腔《燕燕》,由徐棻、羽军据关汉卿残本《诈妮子调风月》改编,成都市川剧院于1962年排演,广受好评。因而,不少地(市)县川剧团也纷纷学习演出,于是《燕燕》成了川剧的传统剧目。尤因1980年简阳川剧团排演此剧时,我同冯世仪老师曾为其谱写音乐唱腔,与该剧结下了情缘。今又闻成都市川剧院在国庆期间上演青春版《燕燕》,加之该剧作曲、配器、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文训相邀,于是我怀揣多份情愫匆匆从渝返蓉,欣喜地观看了由王玉梅、王超领衔主演的青春版《燕燕》,颇有想法,述诸笔端。

               (一)

《燕燕》当年的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乐创作乃至乐队均让位于新的一代,而颇有影响的原导演熊正堃,原主演筱舫、晓艇却分别作了艺术顾问与表演指导,新老交替,薪火相传,这是青春版的第一直觉。

王玉梅与王超均是多次获过大奖的国家一级演员。两人的表演细腻传情,演唱优美动听,是一对难得的好搭档。

王玉梅出生在泸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幼年喜欢唱歌、跳舞、看电视。当她在电视上看到节目时,即被其丰富的艺术魅力、五颜六色的油彩妆饰和漂亮多彩的戏曲服装所深深吸引,她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8 年,王玉梅报名参加了四川省川剧学校泸州点的招生考试,当她将《黄土高坡》和《信天游》两首歌曲唱罢,那纯美的嗓音即打动了考官,王玉梅以嗓音优势从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川剧学校自贡班的一名学员。

谁知刚进校不久,老师即以其个头小为由,要她改行学帮腔。并说帮腔不上舞台,只要嗓子好就成,要她明天就去帮腔老师哪里报到。当时,王玉梅犹如五雷轰顶,小小年龄,怎经得起如此重击,难道自己的梦想就因个头小而泡汤了?她跌跌撞撞跑回宿舍,蒙着被子抱着爸爸妈妈的照片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两眼红肿的王玉梅到教帮腔的谢永芳老师处准备学帮腔,殊不知她止不住内心的苦痛反而先向谢老师哭诉,谢老师为其一片执着之心所动。即找到领导,力陈王玉梅除身高之外的种种优越条件,她难得一见的好嗓音,还具有美丽的容貌,表演上的灵气,勤奋而不服输的个性,如果将她浪费了,对川剧也是一种损失。经谢老师的“力谏”,领导终于同意王玉梅继续学习表演专业。之后,谢老师又深沉的教导王玉梅,一些大艺术家,如盖叫天,卓别林等,他们也没有上天所给的好条件,但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一样艺高天下。王玉梅为之深受鼓舞。从此对自己更加严格,起五更、睡半夜,别人休息了她还练功。川剧名家所经历过的成长之路,王玉梅都一一体验。她主攻花旦、奴旦、闺门旦,兼习武旦,由于其基本功扎实,加之嗓音天赋极好,终于,她以优异成绩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1992年毕业时,分配到自贡市川剧团任演员。2002年调入成都市川剧院,现担任演员队队长职务。

她先后主演的剧目有《三击掌》、《三祭江》、《拷红》、《思凡》、《访友》、《扈家庄》、《拦马》、《逼嫁玉莲》、《评雪辨踪》、《阖宫欢庆》、《盘丝洞》、《别洞观景》、《秋江》、《杨八姐盗刀》、《白蛇传》、《碧波红莲》、《中国公主杜兰朵》、《激流之家》、《死神之吻》、《红梅记》、《燕燕》等20多出。

1994年她主演的《中国公主杜兰朵》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之后又于1995年与2000年分别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与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

    1996年获四川省川剧演员(旦角)比赛一等奖。

    2003年她主演的川剧电视连续剧《白蛇传》获“飞天奖”二等奖。

    2004年他主演的《激流之家》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

    2007年她成功举办了个人折子戏专场演出。

王玉梅的艰苦磨练、勤奋耕耘,换来了观众的喜爱,领导的器重。为此,她曾担任第八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十佳演员、四川省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自贡市十大杰出青年、自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王玉梅饰演青春版《燕燕》,从她的成长路程及已经取得的成绩来看,应该是驾轻就熟,顺理成章的事,可她却没有掉以轻心,反而把这个戏当成是一场新的挑战,而认真对待。她扮演的燕燕,嗓音清纯甜润,音域宽广,真假嗓衔接自然,嗓音通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她的演唱特点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流畅自然,似行云流水。如为表现燕燕经李维德说情,免嫁史家而由忧转喜的【耍孩儿】唱腔中,一句“满天乌云齐散尽”的华丽放腔,由低到高,级进式进行,一音一顿的弹性腔连接一气呵成的圆润腔,并直冲超高音d3(俗称海d),在这超高音上长驻后才强收,腔调新颖,声音甜美,加之她轻盈的身段和笑逐颜开的表演,立即将燕燕忧愁释然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d3这一超高音,于声乐专业的花腔女高音都会视作畏途,可王玉梅却唱得轻松自如,不现痕迹,这除却她的嗓音天赋极好外还受益于她在科学发声上的勤学苦练。又如“送衾绸”那段感人至深的戏,单听其清澈甜美的歌声,婉转缠绵的唱腔,已令人动情,加之灵活的身段、会说话的眼神、多情的表演,更是活脱脱地将一个羞涩可爱的少女、聪慧活泼的丫头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再如燕燕不甘受辱,以死相拼的核心唱段,不仅音域宽广,板式多变,且力度对比强烈。面对这难度较大的唱段,王玉梅却驾轻就熟,悲伤演唱时低回婉转细如游丝飘悬,愤恨演唱时高亢激越如决堤洪水一泻千里,偌大一段唱腔,观众屏住呼吸随燕燕的情感波澜而起伏,王玉梅入戏,老戏迷入情,互动之下,观众也为之潸然泪下。

王超饰演的李维德,其举手投足,讲唱声韵,颇有晓艇风范,他儒雅风流,灵动乖巧,甜言蜜语,讨人喜欢。变心前的李维德愈是可人,变心后的李维德就愈是可憎,对比的手法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对比越强烈,艺术效果越浓厚。其道理就是艺术的辩证法。王超在塑造李维德这一人物上,很有驾驭能力,也很能把握分寸,令观众对其饰演的李维德产生了爱有多深而后就恨有多深的效果。

《燕燕》的演员阵容总体均衡,不仅两位主演棒,就是配角马丽、罗芳、彭凌、李清君等也都是一批实力派演员。不然,观众怎会在大幕拉开后不久,于老夫人(马丽饰演)的放腔中报以热烈的掌声;于王四(彭凌饰演)的奴颜媚骨、见风使舵给以会心的鄙笑呢。配角差了戏会垮,配角强了戏增辉。角色大小一样重视,戏的整体效果方能天衣无缝。

《燕燕》的原唱腔设计是何国经老师,戏中的不少唱腔为人们所肯定。他或独立或合作创作的唱腔,如《拷红》、《别洞观景》、《桃花村》等戏,至今都还得到人们的喜爱,因而,他也受到川剧音乐界的爱戴与推崇。青春版《燕燕》是沿用何国经的唱腔还是另辟蹊径?该剧的作曲王文训却自有安排。

王文训自弱冠之年始,就在川剧乐坛摸爬滚打,后又进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他的曲作涉及歌曲、交响乐、广播剧、电视剧、黄梅戏、湖北花鼓戏及主创本体川剧等多种形式、多个剧种,并多次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大奖。对于《燕燕》的音乐创作,他从剧情和塑造剧中人物出发,不囿于传统与前人,以今人对音乐的审美视觉去重组、改造、创新传统的川剧音乐。他在谱写唱腔过程中,往往把剧中人与扮演者相结合起来考虑,即圈内人说的“量身定做”,如燕燕唱的“满天乌云齐散尽”就是典型的一例,此腔是从燕燕当时的心情出发,在传统曲牌【耍孩儿】中提炼后新创而成,唱腔的行进方式及音域(尤其是超高音的运用)都是按王玉梅的嗓音条件来谱写的。曲作家为演员炫耀技巧于塑造人物而提供条件的做法,值得提倡。更何况此举经演唱很出彩,很受观众欢迎。原版《燕燕》在“送衾绸”那段戏中唱的曲牌为【梭梭岗】,在当年也曾得到观众和业内中人的赞许。王文训几经思考,为统一燕燕命运转折前的音乐形象,毅然改用【昆头子】、【懒画眉】、【青衲袄】的重组来抒发燕燕的内心世界。在演出现场,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缠绵婉转的唱腔,使听众为之赞叹,令观众为之倾倒。如果说原版《燕燕》用“帮、打、唱”形式演出获得了骄人的成绩,那么,青春版《燕燕》则是用“帮、打、唱、奏”的形式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别小看了那一字之差的“奏”字,这个“奏”字绝不是传统的吹奏唢呐曲牌或笛子曲谱之“奏”,而是由此所引出的诸如“器乐法”、“和声”、“复调”、“配器法”等现代音乐学科规范下的,由中西混合或以民乐为主编制的乐队演奏之“奏”。这都是川剧传统音乐所没有的。除此,也还有人物器乐主题的谱写,《燕燕》的器乐主题不仅原貌多次出现,而且还变化出现在唱腔或器乐的复调声部中,从多角度塑造人物而又求形象统一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燕燕》的总谱由王文训和周玉共同完成。在和声语言的选用上,他俩均以民族调式和声为主,当戏剧矛盾激化时兼用西洋功能和声,这种配置,使唱腔与伴奏更协调。周玉在完成总谱写作后,紧接投入乐队指挥的排练与演出,他的指挥感情充沛,线条清晰,提示准确,与鼓师间的配合默契。川剧乐队指挥的特殊性就在于与鼓师(锣鼓指挥)之间必要时的功能互换。周玉打过锣鼓,坐过乐队,谱过唱腔,写过总谱,因而,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燕燕》的乐队编制基本上是民乐(尤因民乐的低音不好,因而,低音仍选用大提琴与贝司)现场伴奏,这似乎是一种回归。这里所说的回归,一、是指伴奏形式由MIDI改为乐队,二、是指乐队由跟、衬、托、连等单音音乐形态变为多声音乐形态伴奏,此是一种升华后的回归。MIDI伴奏消解了音乐创作的优越质感,束缚了演员的临场发挥与观众的互动,节省演出成本以削弱艺术本体魅力为代价,不值。久而久之,乐队现场的演奏水平与队伍的稳定都会萎缩。此次的乐队现场伴奏之所以多有不尽人意之处,即是例证。且喜两支吹奏传统曲牌的唢呐,尚韵味正宗,难度较高的弱吹等技巧也能得心应手,这可能是未被NIDI取而代之的幸存者,所以才相对多了些现场演奏的机会。

                 (二)

《燕燕》青春版不仅需要在演出阵容上体现青春,更应在艺术创作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带来青春,用现代审美意象传递古老川剧风韵。

1燕燕虽地位低下,但有做人的尊严,不甘受辱而以死相拼。李维德花言巧语,朝秦暮楚,贪欲极高而又心狠手辣。这两种品格的人,古有之,今亦有之,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以,如能以古喻今,贴近现实,岂不更能吸引青年观众。剧中的重头唱段应为体现唱腔的顺畅与该段整体的美感而搭建平台,不要随意中断插白,燕燕自缢前的核心唱段,其唱词就有支离破碎之嫌,致使唱段不连贯欠完整。

2、燕燕的器乐主题应具有双重性,即柔情性与抗争性。而现有的主题单一而不突出,应再提炼。全剧的音乐布局欠周密,核心唱段的高潮未能迭起。在配器中还应有中音唢呐的建制,当小唢呐出现时,仅有弦乐与拨弹乐的中音是托不起的,显得尖锐刺耳。一个地方大剧种颇有影响的院团于此长期缺编,应引起重视。唢呐曲牌的运用与演奏,应进入作曲和配器的总体思维,不能形成音乐风格的不统一。

从王文训的实力与修养来看,这些枝节问题似乎不该存在于这部戏中,原因可能是时间紧,顾不过来(听说成都市川剧院的《欲海狂潮》在日本参加中、日、韩艺术节期间,同行者在演出之余,都去观赏异国风情,而王文训却在紧张伏案谱写《燕燕》的音乐)。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创作思维没有从某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现代的审美思维屈服于世俗的落后观念,为此青春版《燕燕》的音乐创作留下了本不该出现的遗憾。

管窥蠡测,谬误难免,如有可供参考之处,也算没有枉费心机,足矣!

彭潮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    国家一级编剧

        地址:成都市长顺中街9811B    邮编610031
手机13551350578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彭老师美文,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1-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

发表于 2010-11-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必须顶!!!

发表于 2010-11-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看到彭老师的新作。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1-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来张插图

_26A6988.jpg

发表于 2010-1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见《燕燕》绽新蕾       ——评成都市川剧院青春版《燕燕》



彭潮溢川剧高腔《燕燕》,由徐 ...
彭潮溢 发表于 2010-11-6 17:33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读罢好文,眼前一亮!

发表于 2010-11-7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香自苦寒来!受益匪浅。好文章!顶!

发表于 2010-11-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老师文采展现,该文比较慨全;学习了!我们不能老是站在传统与严酷现实面前徘徊;'燕燕'青春版推出演出成功!即是传统与创新的较完美融合...在央视11频道看了田曼莎老师在上海排导京戏青春版'死水微澜'片花真可谓:感慨良多...

发表于 2010-11-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楼主大作~不甚欣喜~专业的点评~顶顶顶~~~~~~~~~~~

发表于 2010-11-2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让我们了解了王玉梅,通过她使我们更加看到了川剧的希望,谢谢楼主以一种发展眼光宣传,介绍,关心,爱护川剧,你才是真正的内行,佩服!

发表于 2010-11-2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戏,看过,很不错!

发表于 2010-11-2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彭老师详细介绍,使我们重庆地区戏迷加深了解对王玉梅的艺术生涯!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1-3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图使我们加深了对该剧的理解,加深了对艺术家的认识。谢谢楼主。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0-12-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彭大老师文章,受益匪浅。茅塞颊开,从中了解到川剧新名家的艰辛成长过程。从目前川剧悲凉境界看,他们对所择之业肯定多少有过后悔,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奋斗拼博并做出了惊人的有目共睹的艺苑奇葩!祝贺支持王超、王玉梅们!请彭大师多发些这类文章,川剧迷、草根很喜欢!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0-12-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彭大老师文章,受益匪浅。茅塞颊开,从中了解到川剧新名家的艰辛成长过程。从目前川剧悲凉境界看,他们对所择之业肯定多少有过后悔,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奋斗拼博并做出了惊人的有目共睹的艺苑奇葩!祝贺支持王超、王玉梅们!请彭大师多发些这类文章,川剧迷、草根很喜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