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朱德 郑丹琦/文 向绪爱/摄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2010-11-02 10:37:00
播放器打开
注:观看视频需要 Media Player 9.0,如果您的浏览器不能正常播放,请点击下载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557429016361.jpg
震后姚渡小学照片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557429010984.jpg
重建后姚渡学校照片
震后的姚渡满目疮痍,损失惨重。今日的姚渡焕然一新,山清水秀。
玉环——姚渡,一个是位于东部浙江经济发达的县市,一个是位于西部四川欠发达的小镇,两地相差两千多公里,但因为“对口援建”把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是为大爱而来,就该把对口援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做,而且要做得更好、更细致,更有效。”玉环支援青川县姚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陈学杰说道。
2008年9月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倾力开展对口援建青川县姚渡镇工作。
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援建工作。县委书记柯昕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忠等县领导几度亲赴姚渡考察、指导工作。
玉环援建指挥部在大后方坚强后盾的支持下,在姚渡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始终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设了一大批项目,使姚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设施得到提升,特色产业促进新发展,思想境界发生新转变,为姚渡人民真真正正走出灾难的阴影努力奋斗。
旧貌新颜 重生的姚渡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4597451061.jpg
农房新貌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4597612055.jpg
场镇新颜
“半日穿三省”的姚渡镇,是三省通衢之地,地处川、甘、陕三省相接的金三角地带,居美丽的白龙湖畔,境内青山逶迤,绿水潺潺,田畴广阔,资源丰富。“5·12”汶川大地震,一夜之间让姚渡满目疮痍。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玉环援建指挥部人员来到前线,并没有急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重建当中,而是坚持“规划先行”。
翻看青川县志和姚渡镇志,深入村居调研,指挥部人员细细研究姚渡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习俗,并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产业、环境、生态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显自身的特点,完成了《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修,为姚渡做了一整套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并细致到为每村每户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要设计重建房屋图纸。
2009年2月26日,指挥部专门召开姚渡场镇灾后重建恳谈会,认真听取群众对场镇重建的意见建议。
对于姚渡场镇的规划,指挥部考虑到老街有100多年的历史,保留了老街的传统川北风貌,并对老街道的房屋进行维修加固。主街道一直都是场镇的商贸中心,指挥部对主街道店面按照现代风格进行包装。
同时,在征求群众的意见后,指挥部还帮助场镇314户住房重建户、175户维修加固房,按照统一风貌进行打造。同时,对姚渡的农房,指挥部也按照川北风貌进行修复,并按照大理石雕、铁艺围栏、场坝硬化、庭院绿化的要求打造了青元村、平原村、阳山村、王家村四个农村示范点。
如今的姚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青瓦白墙桐油漆,木栏花窗美人靠”的新农村形象,生动的大理石雕、精致的铁艺围栏、宽敞平坦的场坝、清新优美的庭院,无一不透露着浓郁的川北气息,更有“红瓦白墙坡屋顶、阳台柱饰玻璃门”、传统川北风貌与现代风格完美融合的姚渡场镇……
关注民生 让群众得实惠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557429012449.jpg
姚渡卫生院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7546828851.jpg
姚渡镇小河坝大桥
灾后的姚渡,群众生病了没地方看,群众渴了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要上学却没有安全的学校……面对着一个个群众急需解决的生活困难,玉环援建指挥部根据“援建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共投入援建资金5388.72万元,优先投入建设10个民生项目。
群众看病难。玉环援建指挥部就花费305.63万元,建设占地1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的姚渡镇卫生院。
群众喝水难。指挥部就把275.12万元资金投入到姚渡场镇集中供水工程项目上,让场镇群众喝上放心水。
孩子急需要上学。玉环援建指挥部就用8个月左右的时间、投入资金2496.46万元建成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完成了保证孩子们9月能正常开学的艰巨任务。
王家村村民出行难。指挥部就耗资910.63万元,建设姚渡小河坝大桥,终结了王家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在帮助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后,指挥部还联合姚渡镇人民政府,把300万元投入到川北农贸综合市场的建设中,努力打造川、甘、陕三省毗邻地区的边贸中心。
“玉环厚谊结青川,姚渡痒序汉道边;情系三省西蜀地,长思东浙木榴天。”姚渡百姓用口碑记下了这份情。
输血造血 助群众走向致富路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4597610974.jpg
青元村灵芝菇种植基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4597612199.jpg
土鸡养殖示范点
对口援建,即要输血,也要造血。玉环援建始终围绕着民生根本、产业富民来展开。从一开始,援建指挥部就努力挖掘姚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姚渡人民能够真正脱离灾难。
立足姚渡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玉环援建指挥部专门制定《玉环县支援姚渡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规划》,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3.11万元,引入浙江人民的致富经,重点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扶持、“三省一日游”项目包装,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王家村和阳山村,建立了两个土鸡养殖示范小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21户,标准化鸡舍8000多平方米。
在青元村,建成50亩山珍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平原村,1300亩核桃种植园已经完成大田山坡移栽,蔬菜种植基地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篮子品牌。
在王家村,传统生猪养殖初具规模,发展生猪大户30户。
在柳田村、平原村,建成两个百亩以上茶园,并建成龙洞茶叶加工厂和平源茶叶加工厂。
……
不仅如此,指挥部还管销路,经他们联系,姚渡的农产品还可以在浙江多家超市免费上架,使姚渡人民的生活开始得到改善。
如今的姚渡农户正在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同时劳动力就业问题得了解决,为姚渡镇产业恢复重建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心投入 与姚渡人民共患难
在姚渡,玉环指挥部全体人员不仅要克服水土不服、交通不便、余震频发、建材紧缺等重重困难,还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一周7天工作5天,加班2天。最后换来的是援建项目的圆满完成,出色的展示了玉环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情怀。
“在援建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指挥部全体人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上,很少回家与亲人团聚。”指挥长陈学杰欣慰地说,终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援建项目。
“我们来姚渡不仅是为完成任务,不能应付交差了事,而是要把每个援建项目都当作一个作品来打造,使玉环援建工作真真正正地让姚渡人民得实惠。”指挥长陈学杰和全体指挥部人员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援建前期,他们就开始深入、细致地完成规划工作。面对着对他们还不是很信任的姚渡人民,他们一遍遍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次次地加班加点赶工程,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姚渡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姚渡,玉环指挥部全体人员住的是和群众一样的板房,不管是冬天零下几度,还是夏天的四十几度,在晚上九点以后,空调一般都是不开的;在姚渡,吃惯了海鲜的玉环人对那里饮食的“咸”“油”、“麻”、“辣”很不适应,但指挥部全体人员一吃就是两年;在姚渡,过惯了多姿多彩生活的指挥部人员却只能以酒来打发业余时间……“我们不是来姚渡享福的,是为了帮助姚渡人民重建家园的,我们不能搞特殊。”正是凭着这股信念,指挥部全体人员克服了“苦”、“难”、“险”“累”,把震后满目苍夷的姚渡建设成了一个“青瓦白墙桐油漆,木栏花窗美人靠”的新农村。
2008年,青川县委、县政府授予玉环援建指挥部为年度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指挥长陈学杰被授予年度援建工作先进个人;指挥部全体成员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09年,副指挥长吕招威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副指挥长孙贤勇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
……
在与姚渡挥手告别的那一刻,姚渡和平街哭了,群众自发地簇拥着玉环指挥部全体人员步行到川、甘交汇处。在不得不告别的时刻,所有人都声泪俱下,“我们舍不得你们啊!” 短短几个字深深地印刻在全体指挥部人员的心中,并久久地回荡在和平街上。 http://yhnews.zjol.com.cn/xwzx/yhxw/201011/W020101102407547143276.jpg
玉环县援建指挥部全体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