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样童年
10岁男孩照顾瘫痪妈妈4年 每日早上5点起床(图)
大中小
[提要]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小学四年级的胡继汕出生后不久,妈妈得了类风湿病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胡继汕的爸爸外出打工挣钱,照顾妈妈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胡继汕的身上。每天早上5点,胡继汕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妈妈虽然常年卧床不能动弹,可是衣服、脸、身子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0岁的胡继汕已经照顾妈妈4个年头了…[我来说两句]
胡继汕在为妈妈洗脸。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原本应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小学四年级的胡继汕,却用稚嫩的双肩早早就担起了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的重任。今年10岁的他,年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好孩子、好伙伴。
昨天,记者赶到东海县牛山镇采访获悉,胡继汕出生后不久,妈妈庞金娥得了类风湿病,后来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了给妻子看病,丈夫胡修华只能外出打工。那年小继汕6岁上小学一年级,也从那会开始,照顾妈妈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小继汕的身上。
在徐海路小学北侧一条巷子里,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胡继汕家,两间破旧的瓦房,里面除了两张床和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家当了,在平房隔壁的一间小厨房中,小继汕正准备舀水做饭,看到记者前来采访,他放下水瓢,挠挠后脑勺,红着脸笑了。
小继汕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都是准时5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妈妈解大小便。然后去做早饭,做好后,先给妈妈刷牙、洗脸,再把饭端到妈妈身边,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饭。最后自己才盛一碗饭,匆匆忙忙地吞下肚,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先帮妈妈翻身、擦洗,下午放学后,他从不敢在外面玩耍,除了重复中午的事情,还要洗衣服。晚饭后,就在妈妈床前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帮妈妈按摩,同时还给妈妈讲学校发生的趣事,逗妈妈开心。每隔一天,他就帮妈妈洗一次脚,一周剪一次指甲,妈妈虽然常年卧床不能动弹,可是衣服、脸、身子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为了让妈妈多吃饭,胡继汕在炒菜上尽量变花样。他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拿手菜——西红柿炒鸡蛋、豆芽炒鸡蛋、青菜炒香菇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0岁的胡继汕已经照顾妈妈4个年头了。“我听爸爸说,当初妈妈因为生下我后,才落下这种病,现在她不能动了,爸爸要出去打工挣钱,我有责任在家里照顾好妈妈。”小继汕坚强地说。
据徐海路小学韩磊校长介绍,他和胡继汕的班主任一直都很关注小继汕,胡继汕从来没有落下过自己的学业。在学校里,课间别的同学在玩耍,他总是默默地趴在课桌上做功课,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同学们都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老师夸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社区夸他是“孝亲敬老”的少年模范,他的事迹被评为东海县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连云港市百佳小公民”。
魏爱华 张凌飞 文/摄
=============================
10岁孩子捡2月垃圾攒8元给劳苦妈妈买礼物(图)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05月28日03:25
大中小
陈普的举动让妈妈惊喜不已,她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喜极而泣。
10岁的陈普花两个月时间,捡垃圾攒了8元钱。26日,他将钱交给来自主城的义工胡承亮,请他帮忙给妈妈买把二手电吹风。
陈普家住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9组,樱桃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外出打工后,与家人失去联系,留下妈妈和陈普兄妹3人。
陈普妈妈40岁出头,头发浓密。陈普说,妈妈常闹头疼,疼起来不能干活,饭也吃不下。因为没钱,妈妈从没去检查过。陈普说,妈妈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不能倒下,作为老大的他,得想办法帮妈妈治好头痛。
陈普从电视广告上看到,长发洗后,用电吹风一吹,就变得干爽飘逸了,因此,他打算攒钱为妈妈买把电吹风。每天放学或周末放假,陈普就四处转,看见废塑料、废纸块、饮料瓶等就捡回家。妈妈给的零花钱陈普也舍不得用,悄悄存起来。两个月来,陈普积攒了8元钱,可他家离县城有50多公里,最近的乡场也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怎样才能为妈妈买回这把吹风呢?
26日,江北区绿叶义工胡承亮去连湖镇樱桃小学走访,顺便去陈普家家访。“叔叔帮帮我。”临别,陈普拉住胡承亮递上8元钱,委托他为妈妈买把二手电吹风。陈普的举动让妈妈惊喜不已,她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喜极而泣。
============================
母亲期望值太高济南八岁男孩不堪压力厌学割腕自杀
2007-12-24 11:13:58
三个星期前,济南于女士8岁的儿子不堪学习压力,竟割腕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未酿成惨祸。于女士拨打热线:难道督促儿子学习有错吗?本报特邀心理咨询师赵长英提醒家长,儿童心理问题大多是儿童情绪问题,孩子们更希望父母能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一纸成绩单上。
于女士一直对儿子期望很高。上个月初,她给儿子小月下了指令,希望排名全班第五的孩子“月考”能考进前三。由于压力过大,小月渐渐发现自己看不进书,害怕去学校。父母以为他自暴自弃,就逼他上学,稍有不从,就拳打脚踢。小月终于不堪煎熬,割腕自杀。
赵长英曾对类似案例有专门的研究,“小月属于‘拒绝上学’病症的典型例子。”她说,全国约有5%的儿童患有该病,而该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学业压力。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拒绝上学”患者的返校率达70%。
赵长英说,家长教育时普遍存在误区,不信任、不放手、不表扬是最大问题。“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作比较,也是不科学的做法。”只有用心管教,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达到最佳状态。
=========================
因为母亲不给买薯片济南8岁男孩割腕自残/图
http://www.e23.cn 2008-4-22 都市女报
关键词:割腕图 自残图片 割腕自杀
摘
要:一位母亲打来热线,称自己有个8岁的小男孩,前几天只因为没给他买薯片,不但咬伤了她的胳膊,还挥拳自己打自己,把鼻子打破后弄得浑身是血。“真不知拿儿子怎么办,一不满足他,他就哭闹着用头撞地,还多次割腕。”家住历下区的王莉(化名)昨天对记者诉苦。
舜网4月22日讯 昨日,本报刊登《济南女初中生捅伤男友后自残》一文,引发市民对青少年自残行为的关注。一位母亲给本报打来热线,称自己有个8岁的小男孩,前几天只因为没给他买薯片,不但咬伤了她的胳膊,还挥拳自己打自己,把鼻子打破后弄得浑身是血。“真不知拿儿子怎么办,一不满足他,他就哭闹着用头撞地,还多次割腕。”家住历下区的王莉(化名)昨天对记者诉苦。
20日晚上,王莉和丈夫带儿子去超市购物,儿子同同(化名)缠着要买薯片,考虑到家里零食太多,怕同同不吃正餐,就没给他买。回家后,同同哭闹不止。王莉忙着准备单位的职称考试,以为他不过是耍耍小性子,就没理会。不一会儿,同同停止了哭闹,竟冲上来咬伤了母亲的胳膊,嘴里还嚷:“看你以后给不给我买?”
王莉一气之下打了同同的屁股,不料同同竟自己挥拳照着自己的脸和鼻子猛打。一拳打在鼻梁上,鼻血流出来。
王莉说,她32岁才生下同同,家里人都很疼爱他。有一次,同同因为淘气打碎了一件陶器,父亲轻轻打了他几下,他竟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割腕。父亲向他道歉还不算,同同还让家人去打父亲,直到王莉象征性地打了几下才不闹了。
医生认为,同同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平时对他太溺爱了。
=========================
研究证实男孩晚熟专家称千万不要在6岁前入学
http://www.e23.cn 2009-12-31 中新社
关键词:孩子几岁上学合适 男孩几岁上学好 男孩提前上学 男孩6岁上学
摘
要: 这项由中国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舜网讯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社会对“男孩危机”的关注。
这项由中国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男孩“麻烦”比女孩多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等方面。”孙云晓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
以学业为例,2006—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4个对策挽救“男孩危机”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孙云晓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表示,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孙云晓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晚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孙云晓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9年8月,重庆、济南等地出现了剖腹产的高峰,因为“年满6岁才能入小学”的年龄限制,急煞了那些在9月临产的孕妇———为了让孩子不超龄读书,妈妈们争先恐后赶在8月剖腹产。
这让我联想起另一件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施建农教授是研究超常儿童的专家,他再三说明超常儿童只占同龄人的1-3%。但让我惊讶的是,相当多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而且认为即使暂时不达标经过努力培养似乎也可以成为超常儿童。那阵势,好像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要成为超常儿童,尽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讨论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想想看,当同样年龄的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话时,谁能理解得更多?谁又能做出更正确的反应呢?
当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宝贝送进学校,他们往往会得到一个难以相信的结果,儿子怎么什么都不如别人?居然还成了问题儿童?在小学里,绝对是女孩的天下,她们聪明乖巧,处事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所以班队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即使与男生发生冲突,发育领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说还有诸多计谋使男孩甘拜下风的。有个小学生问:“为什么现在的女生常常欺负男生?”今年我在博客上作了回答,几天之内竟有5万多人阅读。许多博友表示在小学和中学男生常常不如女生都是事实。
正是基于对男孩发育迟于女孩的发现,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在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