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76|评论: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论坛并致辞
8月25至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欧洲联盟洲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具体承办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李干杰出席论坛并致辞。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联合国助理长秘书艾哈迈德•••••乔格拉夫、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文华、欧盟委员会驻华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机构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德国驻华使馆代表、部分省市环保厅(局)代表、相关科研院所代表、国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约1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李干杰副部长在会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和生物物种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得到提高。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保护生物多样性,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是中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之一,将围绕“回顾与展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这一主题,交流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展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的成果,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会议还围绕“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与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与区域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参与”三个专题论坛展开交流。对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中国生物多样性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共同讨论在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方面的有关国际经验。
今年中国将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今后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思想、目标和任务,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成为区域环评、规划环评的重要内容;抓好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保护,大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尽快摸清中国生物物种资源家底。


背景资料:
中国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于1993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参加了公约历届缔约方大会,并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履约活动和谈判,在公约各谈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缔约方的尊重,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今天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乔格拉夫先生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论坛,表明了秘书处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一直鼓励并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多边合作方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在双边合作方面,中国已与几十个国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正在实施的“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等已经初见成效。
                  
四川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发布了《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等法规及其他规定,制定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初步遏止和减缓了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趋势。目前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16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8个、省级生态示范区6个、省级生态县9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7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15个、省级生态村850个、生态小区458个、生态家园25000余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

发表于 2010-8-2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由国家统计调查队或NGO对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进行全方位、连续十年检监测,不能听有关部门的哟!!!!!!!!!!!!!!!!!!!

发表于 2010-8-26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发表于 2010-10-24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物种灭绝速度高于世界50%以上

2010-10-22 09:55:41   

来源: 黄河新闻网   






嘉宾简介:华衷(Jonathan Watts)任英国《卫报》的亚洲环境记者,曾任外国记者驻华协会主席,现居北京。他的媒体生涯包括在中国的七年,在日本的七年,其间曾五访朝鲜,也参与报道了04年印尼海啸,08年西藏动乱、四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他曾为多家媒体工作,如BBC,CNN,琼斯母亲杂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南华早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2010年,出版环保著作《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

主持人:覃里雯,《周末画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资深媒体人。加盟《周末画报》前,曾先后担任《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和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曾在中东和东欧做深度采访,出版《冷酷的新闻纸》和合著《思想的历险》。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欢迎参加《周末画报》新闻版的“周末观天下”活动,这是活动第二期,我们请来的是英国《卫报》的环境记者华衷先生,给我们讲一讲他在中国的环保之旅,或者说观察环境之旅,至于环保呢,更多的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要做的事情。下面请华衷先生给我们具体讲讲。

白鳍豚:两千万年历史的物种灭绝

我曾跟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去长江里寻找白鳍豚。任务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在船上喝着百威啤酒。50多年前,在长江流域有成千上万的白鳍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数量急剧地减少。这一次活动政府投入很多资源,聚集了各种高级的设备,还有从日本、美国等全球各地请来的专家,都在寻找这个濒危动物。
白鳍豚数量的减少是源于污染,还有过度的捕鱼,以及噪音的污染——白鳍豚通过声音来传达彼此之间的这种信息,它们因为噪音的污染而不能互相传递信息。经过了六个多星期艰苦的寻找,居然连一只白鳍豚都没有找到,所以他们只能宣布白鳍豚这种生物已经濒临绝迹了。

中国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速度的50%-60%

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白鳍豚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两千万年的时间,是人类生存时间的两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现象。我曾经报道过印尼的大海啸,还有包括北京的奥运会,但它们都没有这个事件来得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两千万年才发生一次的物种灭绝。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专做环境方面的报道。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它处于一个临界点——当你过了这个临界点的时候,巨大的环境变化就会发生。

中国已经到达环境拐点

如果让我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七年以来我对中国环境这方面的印象,你们可以想象是什么颜色。不出我们的意外,那肯定就是灰色,从我在中国这七年的历程,告诉我实际上中国实际上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绿色,而是灰色。你可能会说,这又算什么?这没什么,每个国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是很脏的,会承受环境污染。在150年前,狄更斯曾经在他的小说里写过这种“天上下雨,地上是黑泥,把太阳都遮住了。”的情况,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伦敦。不光是英国,在美国也好,在日本也好,他们都经历过这种以环境为代价,带来飞速发展的阶段。就像小孩一样,脸上要长雀斑,然后才能长成大人。

这是一个发展与污染关系的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常穷,可是环境非常好。然后开始发展经济,经济直线上升,一开始你会去烧煤,砍树,把环境搞得一团糟。到了顶峰的时候,也就是人均的收入五千美金左右的时候,你说:“等等,我不想在这么脏的环境里面生活下去。”这时候你就要开始花钱治理环境。实际上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均收入已经快达到五千到八千这个点了,所以中国也快到这个拐点了。

中国的环境问题到底是谁之过?

环境治理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用钱,用智慧,用理智去治理环境。另外一种方式是人性比较黑暗的一面,就是把污染放到其他地方去。在这一点上面,中国是一个受害者,很多国家把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放到中国来了。此外,中国16%-24%的碳排放,都是为了制造输出到其他国家的产品。究竟是谁对环境负有责任呢?中国有责任,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也应该承担责任。

其实,问题始于英国。两百多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环境问题就不断地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外一个国家,从英国到欧洲,然后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然后现在传到中国。但是在中国处于一个被动的环节,它没法把自己的这个问题再转嫁给其他国家。中国地域广大,而它在之前工业化的国家,没有中国那么多的人口。而且,全球消费能力越来越膨胀。

要中国把环境问题转嫁给其他国家是越来越难,所以中国就把这个问题转往内陆省份。这本书要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环境问题是否已经推进到了地理上的极限。因为工业化已经快推进到无人区里去了,比如戈壁滩,还推进到了内蒙古草原等等偏远地区。铁路的建设现在伸向西藏,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西藏有很多水坝的建立,对环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新疆则成为了中国的另一个煤炭中心。

环境问题让中国每年丧失5.7%的GDP

在我开始做环保之旅之前,我其实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么复杂,有很多变化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在起作用。比如说冰川,中国的冰川每年都以5%的速度在消亡,但有一些冰川反而是在增长的,只是更多的冰川在缩小。有比如这个青海高原上草原退化的场景,它既是环境变化的起因,又是它的结果。这个当地牧民说,二十年前,这个地方的草大概是他的膝盖那么高,需要把这个草砍掉才好走路。现在的草原退化,也许是因为大气环境变化,也可能是因为过度放牧,还有,比如你看地上那些洞,那是老鼠的洞,所以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物种入侵。草,有点像一个家的屋顶,地球正在失去这个屋顶,很多的热量就会散发到空气和宇宙当中。

洪灾是中国的一个问题,但我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缺水。大家可能在新闻上都看到了这张图片,这是云南旱灾时候的一个干涸的湖,这个地方在六个月以前还全都是水。我们就会想,在经济上、在人的生活中,为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影响下一步就是到达城市,因为环境恶化,这些非城市人口就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家乡,到城里面去寻找生计。上亿的人将从农村迁入城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环境问题正在让中国每年损失5.7%的GDP。

2007年的中国人碳足迹是最完美的

最后我要说一下,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一些努力,比如说发展风能。中国在过去五年里,每年都在将风能的容量增倍,现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国家。我这本书要传达好几个信息。第一个,就是中国的环境问题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也超过了世界其他各国对中国的想象。第二个,就是中国改善环境的努力,也是在外界没有办法想象的,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

而我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解决消费主义的问题。要达到一个平衡,就是一面让中国人也能像别人一样,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一面又避免耗尽自然资源。
2007-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做了一个全球碳足迹地图。碳足迹,就是根据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源计算出碳排放量的一个指标。在2007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处于一个正好的点上,就是环境可以承受的中间点上。但是在2007年,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像美国人那样浪费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四到五个地球才能承受这样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我们想要一个自然和谐的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应该都像2007年的中国人。

但人性不是这样的,人性总是想不断地消耗更多。现在我们处于困境之中:每个人都想消耗更多,而环境被毁掉了,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思想,思维方式,去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

发表于 2010-10-2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还原府南河为一条自然流淌的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府南河改造完成后,不但极大改善了两岸市民的居住条件,优美的河居环境,也使成都市的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但是府南河的改造也有两个硬伤:一个是修建了多处橡皮坝,使局部河水流淌变慢,一些河段几近死水。河中的漂浮物增多,水质也易变差。据说此举是为了使河水变深,满足舟楫通行的条件,因此还配套修建了几处船闸和码头。有一段时间,在府南河上也曾经营过旅游船,但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最近则有新闻说,旅游船已经全部拍卖……

第二个硬伤则是绝大多数河堤都是垂直修建(只保留了南门大桥下一段鹅卵石铺就的斜坡河堤)。没有了长满芦苇、水草的自然斜坡河岸,使府南河更像一条人工凿就的沟渠。

由于以上两个硬伤,使府南河的安全性也大打折扣。橡皮坝上的一段河水变深,加之几米高的垂直堤坝,人掉到水中很难救援。

成都市的目标已经确定为“世界性的园林城市”。我以为,在园林城市中流经的,应该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河。因此建议:可否先拆除府南河所有的橡皮坝,还原河流自然流淌的本性。以后再根据财力条件,分阶段逐步将主要景观河段的河堤改造为生态河堤。

当然,本着“不折腾”的原则,成都市市政建设的任何重大改动,都应该事先予以周密论证,府南河改造亦应如此。
发表于 2010-11-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0-1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0-1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0-1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0-1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