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12”特大地震后,我市自然灾害频发,今年连续发生多起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对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减灾避灾措施有力,受威胁群众转移及时,全市军民奋起抗洪抢险,没发生一起群死群伤事件,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抗洪抢险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当前,我市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据气象部门预测,将还有持续性降雨,局部地方大暴雨,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务必发扬连续作战作风,百倍提高警惕,克服疲劳、厌战情绪,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思想和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做好迎战新险情、抗击大洪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要打好抗击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这场硬仗,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掌握识灾避灾抗灾知识是关键。要掌握降雨量的简易测量方法。在院坝、楼顶等平地,放置铁皮水桶、木盆、平底面盆等上下大小比较一致的盛水器具,当下雨时,用直尺、卷尺直接竖直插入盛水器具,使尺子与器具底部接触后竖直拿出尺子,被水打湿位置的读数就是降雨量。12小时内降雨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雨量50~100mm就是暴雨;12小时内降雨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雨量100~250mm就是大暴雨;12小时内降雨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250mm就是特大暴雨。要掌握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当接到气象部门橙色或红色暴雨预警后,或通过简易方法得知已下大暴雨时,要迅速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立即停止户外作业,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场所。特别是江河沿岸溪沟边旁住户更应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更不要盲目过河,尽量就近选择离开河谷的高地等待洪水退去或待人救援;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要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利用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掌握地质灾害识灾避灾常识。要加强观测,当山坡前部和后缘出现裂缝,坡脚处浮土上翘,或房屋、地板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泉水突然变混等,这是滑坡发生前兆;当河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伴有巨大轰鸣声,或地面有轻微振动感,这是泥石流发生前兆;当山上有岩石掉块,陡山山脚有破裂痕迹,岩石里面有破碎声,这是崩塌的前兆。当发觉有上述前兆时,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发生滑坡和崩塌时尽量往滑坡和落石区两侧跑,发生泥石流时尽快往沟岸两侧山坡跑,不能沿着泥石流沟跑。发生地质灾害后要尽快报告当地政府或村组干部,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抢险救灾。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防灾避灾放在首位,做到早预测预报、早预防、早转移、早避让,尽量减少损失。一旦灾害发生后,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沉着应对,果断处置,以救人为先。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是我市防汛防地质灾害的关键时期,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主动运用抗震救灾宝贵经验,积极学习防灾避险知识,强化群测群防,科学抗灾,坚决打赢防汛防地质灾害硬仗,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Ο一Ο年八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