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947|评论: 2

阆中民歌,人们对生活的讴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红梅
      “(女)好吃梨儿三个妹子三,树上摘嘛两个妹儿摘。梨儿的熟了咯吱咯,快来摘嘛哥哥哎……”(《好吃的梨儿树上摘》中的唱词) “(男)情妹长得一枝花哟—(女)花哟花哟,一枝花儿哟—(男)情哥看见爱上她哟,她哟她哟,爱她就爱她哟……”(《打草鞋》中的唱词)……
      在阆中古城的古院里、嘉陵江的游船上、乡下的田埂间,淳朴热烈的民歌这边一声唱,那边一声和,或抒发对爱情的向往、或描绘劳动的热烈场面、或对生活的憧憬……生活的喜怒哀乐全都融化在悠扬婉转的歌声里。一首民歌就是一幅生活的画面,一首民歌就是对生活的讴歌。“这就是阆中民歌,人们生活的歌!”该市音乐工作者杜炳泉这样诠释。
挖掘整理   迎来新生
      据杜炳泉介绍,阆中民歌是祖祖辈辈生活的积累,更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歌词大都是歌唱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爱情的。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阆中的音乐工作者和文化干部两次大规模地下乡收集民歌,当时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民间歌者唱的民歌要么歌词听不懂,要么歌词不完整,他们就白天收集,晚上整理,而后再进行谱曲修改。1983年,阆中第一部民歌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阆中县卷》面世,里面收集了300多首,有民歌、唢呐曲等。
      不得不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由阆中音乐工作者彭昌明搜集整理、如今被收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欣赏”教材的民歌《晾衣裳》。在一次演出的间歇,一位西山乡耍狮子的老艺人无意间的哼唱,悠扬的旋律引起彭昌明的注意,经过反复听唱并记录下来。“清早起来去上梁,摘匹树叶儿吹响响。情妹儿听见树叶儿响,假装出来晾衣裳。衣裳晾在竹竿上,眼泪汪汪进绣房。娘问女儿哭啥子?没得粉子浆衣裳。”朴实的歌词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封建旧时代的少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而在封建包办婚姻的桎梏下,又不能实现自己梦想的那种幽怨、伤感的情怀。生动的场面,优美的旋律,朴实的语言,让这首阆中民歌走出阆山阆水,走到学生们的书本上。
      到目前为止,整理成型的阆中民歌有近500首,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风俗歌曲等。2006年,以阆中民歌为主的VCD光碟《阆中情歌》发行,阆中民歌由祖辈的口传心授走向市场,为更多的人所熟悉,淳朴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唯美的画面,很受人们的喜欢。2008年,以歌唱阆中为主的民歌CD《人间阆苑》发行。2009年,60多首“阆州情歌”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阆中民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耕耘中,迎来新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传承发扬  走向春天
      如果说上世纪音乐工作者对阆中民歌的收集整理是在挽救一种即将濒临灭绝的民歌文化,那么本世纪对这种民歌文化的传承发扬,则是让它的生命走向灿烂的春天。
      旅游让阆中走入世人的视线,厚重的阆中多元文化成为游人乐此不疲的追捧。智慧的音乐工作者随即把迷人的阆中民歌推到游人面前,他们给一首首民歌谱上曲子,教人在景区景点演唱,动听的原生态的民歌和历史悠久的古城相辅相成,很受游客的赞赏。
      2006年12月,阆中市首届民歌大赛如期举行,结果是好评如潮。 阆中民歌,由此迎来起死回生的关键时刻。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民歌赛也如期举行。唱民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更成为阆中旅游走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一个重要载体。“男儿作个揖,姐儿拜一拜,好玩好耍才到阆中来……” 2008年4月15日,央视“激情广场”在阆中的节目录制现场,原汁原味的阆中民歌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它的魅力,这是阆中牵手央视宣传古城旅游而打造的一台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现场,众多明星与本土歌手现场大PK,阆中民歌由此借嗓央视走出故土,飘向全国。
      今年9月30日至10月4日,是阆中市民特别是民歌爱好者期待的日子,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四川广播电视台、南充市委、南充市政府主办,南充市委宣传部、阆中市委、市政府承办的“西部民歌会阆中”将在阆中古城盛大举行,到时阆中本土民歌表演队与来自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18支代表队约300多名歌手,将用独具地域特色的歌声和舞蹈,给观众献上一台精彩的民歌盛宴。届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曲调悠扬婉转,歌词诙谐幽默风趣的阆中原生态民歌,还可以一睹陕西的信天游、新疆的木卡姆、青海的花儿、西藏的民歌、内蒙古的长调、贵州的侗族大歌、刘三姐故乡的广西山歌等的独特魅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8-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0-8-1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县城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难得!特别是人文景观俯仰皆见,感叹!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