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的郭沫若,在乐山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时期,他的生命之根、文化情愫、革命之志,都深深地根植在这片热土里。弘扬沫若文化,以展现少年、青年郭沫若在乐山读书、生活为重点,展现郭沫若生平活动,以及郭沫若在各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为主线,全景展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一生的沙湾郭沫若故里博物馆,近日在乐山市沙湾区开工建设。
地震时受损
郭沫若故居博物馆重建
在沙湾城区文豪路中段有一座老房子,是当年郭沫若出生和学习的地方,现在为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是一座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至今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故居从1980年开始对外开放,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9月,在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沙湾区在郭沫若故居后修建了郭沫若故居博物馆,该馆占地22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800平方米,有5个成列、展览室。
“由于郭沫若故居和博物馆在汶川地震时受损,加上沙湾区委、区政府多年来规划打造沫若故里城的理念,因此保护和修建郭沫若故居博物馆迫在眉睫。”沙湾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要求,新建的博物馆将是一座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高品位的博物馆。
6056平方米博物馆
将全景展现文豪一生
据介绍,郭沫若故居博物馆新建成后将是一座仿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新馆将建在郭沫若故居后面,占地面积为6056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500平方米,预计明年4月主体工程将完工,年底对外开放。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如何展现郭沫若的一生,以及陈列相关资料和文物,是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目前还在进一步研讨当中,不过记者了解到,新建的郭沫若故居博物馆初步陈列方案已经出炉,其基本线索是,以郭沫若生平活动为经,以郭沫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纬,经纬交错,展示郭沫若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馆陈列布局将分为“沫水之子”、“文化之根”、“生命之诗”、“革命之路”、“民族战声”、“国学大师”、“国务重任”、“回归故里”,以及前言和结束语九大板块,以一条清晰完整的主线展现郭沫若辉煌的一生。同时,博物馆还设计有茶溪垂钓、铜河场景等展现沙湾民俗风情的部分。另外,博物馆还有报告厅、茶室等设施。
据了解,博物馆的重点及特色,将突出郭沫若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创造探索的品格,突出郭沫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态,讲传奇故事,辐射其球型发展的一生,再配以文物图片,选用郭沫若诗歌穿插其间,增强艺术感染力。
还有专家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再请艺术名家在博物馆建一尊郭沫若蜡像,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立体再现郭沫若作为文化巨人的风采。
长远规划
打造沫若文化街区
据记者了解,在郭沫若故居保护规划中,保护故居,新建博物馆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还将建设一个占地20080平方米的沫若文化园,将故居、博物馆串联起来。在规划中,文化园内有活水穿流,栽种郭沫若喜欢的银杏、樱花、海棠等植物,并且还将设置关于郭沫若少年时期传说、故事和诗词意境的雕塑。当游人参观故居和博物馆后,还可在文化园休闲,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沫若文化和民俗风情。
同时,围绕故居、文化园、博物馆的打造,沙湾区还准备改造故居周边的街道风貌,使周边街景与郭沫若故居风貌保持一致,并打造一条仿古街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