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上4张图片是2004市场内业主的联名请求,集体上访过县级相关单位,时任南江县纪检监察书记好像是“远山的红叶”王英。
二、巴中某媒体的呼吁:房子住了8年
房产证咋莫着落? 2010年02月05日
巴中网
戴刚
魏文明 社区讨论 来评几句( 0)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网讯(记者
戴刚
魏文明)“房子修好将近8年,该缴的钱也缴了,但还是没有拿到房产证。”1月30日,南江县长赤镇居民陈孟致电称,自己2001年在该镇桥梁村一组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房,当时的村干部承诺为其办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但过了这么多年,陈孟却一直没看到这“两证”的影子。
房子竣工近8年,
房产证至今无着落
1月31日,记者在南江县长赤镇桥梁村一组采访时发现,有很多居民和陈孟一样,都是2001年在桥梁村一组买了土地建房,且桥梁村一组干部承诺为他们办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但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拿到“两证”。
桥梁村一组紧挨着长赤镇主街道。据居民们介绍,2001年秋,桥梁村一组将该组村民的近10亩土地分片划块对外出让。“当时村上的干部和一组的干部给我们承诺说,只要我们缴足所买土地价款的80%,就包给我们把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办下来,剩余的20%拿房产证的时候再缴。”2001年同样在此买地建房的袁红林告诉记者,他买的土地总共107平方米,2002年8月缴了3万元,2008年12月将余下的3415.2元缴清了。“我把买土地的钱缴清后,村干部还是没有给我说啥时候才能把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办好。”袁红林称。
没有房产证,给当年在此买地建房的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2008年,我这房子由于受到了地震影响,政府开始计划给我3000元的受灾补助,但由于我没有房产证,这3000元钱最后泡汤了。”陈孟说。
收款没有正式发票,
居民手中均是“白条”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居民都拿出了当年买地时与村民小组签订的合同、承诺书和缴费收据。记者发现,居民们拿出的缴费收据均不是正规发票,几乎全都是白条,而且大部分收据上没有收款方的印章。以居民陈余富的收据为例,这张收据是写在一张差旅费报销单背面的,内容为“今收到陈余富现金玖仟元正(9000.00元)”,收据落款为“刘仕德”,收据上没有写明收钱的原因,也没有收款方的公、私印章。据了解,刘仕德是当时桥梁村一组组长。陈余富出示的另一张收据更是写在一张香烟盒纸背面的。
随后,另外几户居民也拿来了买土地缴费的收据,情况大都相同,均为白条。“原来社(现称村民小组)上干部说的,领房产证的时候就把现在的收据拿去换正式发票,现在房产证没领到,正式发票也换不来。”袁红林说。
承诺未兑现,
配套设施未完工
除了缴款收据,居民们还向记者出示了当年买地时桥梁村一组干部与买地居民签的承诺书。
记者看到,承诺书内容大都一样,承诺内容共有4项:“一、市场下水道、水电主道、街面硬化由市场出资建好;二、市场负责办理房主的房产手续(国土和城建);三、动工码砖时按用户的实际面积和单价缴足费用;四、双方互相遵守,谁违反承诺可拒绝缴款或停建。”
据介绍,承诺书中所说的“市场”是指当年桥梁村一组出让土地时所承诺建设的配套设施。“当初把土地卖给我们的时候,说要在我们这里建一个农贸市场,并且把我们房子周围的道路硬化了。”陈孟告诉记者。
在居民们的带领下,记者实地察看了桥梁村一组所承诺建设的配套设施,发现尚有部分路面没有硬化,农贸市场破败不堪。“我在这里买了80多平方米的土地来修房子,打算等房子修好后做生意。但是由于没有规划和管理好,这里环境、配套设施都很差,门市兴不起来,我只好在另一条街上租房子做生意,自己这几个门面只有空起。”陈余富的妻子无奈地说。
村支书:资金不足,办证很难
“2000年为了长赤镇集镇建设,长赤镇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个市场,由镇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建设,社(现称村民小组)出土地。但是没过多久,镇政府由于资金不足,就把这个市场的建设转给了桥梁村一社,由社上自己建。”现任村支书何银昌说,后来桥梁村一组将这块土地分片划块出让给前来买地建房的居民。卖土地的钱收到了桥梁村一组,除给当时使用该片土地的农户每平方米20元的补助之外,其余全部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和办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的办理。不过由于当时没搞预算,后来资金出现了缺口,所以配套设施没有完全建好,居民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也没有办下来。
据何银昌介绍,收的钱都投入到了基建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目前村上还有7万多元余款。“几十户人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这点钱是办不下来的。只能靠镇政府与相关部门协调,想办法看能不能把证件办下来。”对于居民们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何时能办下来,何银昌表示这个不好说。
最后,记者来到长赤镇政府准备进一步了解情况,但由于是周末,记者没有见到相关负责人。
巴中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三、以下的图片是市场现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