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的公布,一年一度的生源大战又开始了。如今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真可谓处处战场,校校烽烟。各学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学校甚至无中生有肆意编造谎言诬蔑诋毁其他学校以抬高自己;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老师为了争夺生源不惜大打出手,全然没有了为人师表的尊严;有的就对学生和家长软硬兼施,实在不行就干脆对单纯的学生洗脑,让学生改变志愿;要不就给老师下达严防死守的命令,企图用重罚来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的学校组织教师走村串巷,不惜重金和种种优惠条件挨家挨户动员高分学生,这些高分学生和家长则是拿起了架子,看哪个学校出的补助更高就选择到哪个学校就读,互相攀比。这不仅加重了学校之间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扭曲学生的心灵,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是教化育人的事业,关键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身心健康成长。给高分学生开单间、发奖金,必然会强化这些学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次于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注射毒化剂。同时,也容易误导其他学生盲目攀比,把分数当筹码、搞交易,甚至为了取得高分,不惜代价去作弊,使他们小小年纪就在心里播下功利的种子。这恰好忽略了育人这个教育的本质和灵魂。在功利的、虚伪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就难以学会宽容,坚守诚信,懂得感恩,分清善恶。一个不懂做人、不分是非,充满投机意识的学生,怎么能算人才!这只能把高尚的教育事业,变成畸形的攀比,变成功利的怪胎。假如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多是一些唯利是图、满嘴谎话,只认分数、不能做人做事的“数字人”。这样的教育,怎能开发生命,何谈教化育人。
在被业界人士称为“恶性竞争”的生源争夺战的硝烟背后,其实是赤裸裸的利益的争锋,“生源”只是利益的代名词。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学校的“优质”生源越多,升学率就越高,前来就读的学生会越多,学校的“效益”也就越好。为了抢夺“优质”生源,各个学校明争暗斗,甚至不择手段。最终,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这场无声的战争。
“生源大战”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学校片面的市场意识,更反映了“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样的危害显而易见,既违背教育规律,也违背了教育的法律法规,而且随着强势学校越来越强,薄弱学校在恶性竞争中被拖垮,出现校舍闲置人心涣散的局面。这种恶性竞争加剧了学校之间的“马太效应”,使教育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最终以牺牲学生的公平教育权利为代价,扰乱招生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教育公平。好高中就进入了由于质量好而吸引大量的优秀生源,优秀生源保证更好质量的良性循环,而差高中则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大众的事业,能到重点高中上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还要到普通高中就读,以大多数高中的没落扬少数高中的名,绝不是中国教育的福音。
“生源大战”造成高中教育的无谓内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的时间,导致好学生与优秀教师逐步向少数几所学校集结,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一些学校靠优秀生升入大学的数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然后提高入学的门槛,即对择校生高收费,然后就是对教师的高福利和高额的奖金。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卷入了“生源大战”,使本来投入不足的高中增加了办学成本,重新陷入经济困境。无序的“生源大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了。
生源大战带来的弊端,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它破坏了国家的招生政策,冲击了招生制度,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促使考生与学校均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无序竞争中。目前一些学校招生行为混乱,虚假招生宣传、恶意诋毁对手、竞相发放生源推荐费、承诺升学后的相关物质奖励条件等,导致办学成本提高,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招生考试的严肃性。“生源大战”的无序争夺,还逐渐演变成了教育腐败的“助推器”,扰乱了整个招生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整个教育的形象和信誉。
高中招生是体现教育行风的重要方面,是创建和谐社会、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你挖我的学生,我挖你的学生,你争我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拿学校当地摊,视教育为市场,这是教育行业不该出现的一种令人痛心的歪风邪气。如果听任这种风气传播蔓延,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教育,管教育,办教育,教育的神圣、崇高和伟大也会随着这种风气的盛行而不复存在。
凉山州的生源大战关键是西昌有些学校利用种种优惠条件到乡下挖生源,严重扰乱了凉山州的教育秩序,使各县为保卫自己的生源被迫陷入无休止的争夺战中。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出台相关措施禁止这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为凉山教育创造一种公平、和谐气氛。
某某县一个关心教育的人
201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