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489|评论: 40

[百家争鸣] 另辟蹊径的《马房放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频由zheng86 网友提供


我非常喜欢杨昌林老师的戏,但从来就没有看过他的现场表演。听说他要参加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示范演出最后一场的演出,我早早的就买好票,赶到剧场坐下作耐心的等候。翻阅宣传资料的时候我才发现:1,杨老师演出的《马房放奎》是走的高腔路子;2,他是参加的泸州河的示范演出。大家都知道《马房放奎》一直都是以[二黄]唱的,多年前我曾经看过泸州的一对夫妻用高腔演出过。莫非高腔演出该剧是泸州河的特色?杨老师是因为这个特色而参加这场演出的?怀着疑问我认真地欣赏了这位川剧大家的精彩表演,了却了我多年想看杨老师现场演出的这个夙愿,并且从其与众不同的声腔、造型、表演中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

一,在造型上深化了人物的内在情感

老师扮演的陈府家院陈荣,在过去都是身穿老生褶子,外面紧扎大带(川剧叫鸾带),腰中悬挂钢刀(也有在腿上别匕首的)。完全是按照传统“义仆”形象来塑造的,俨然是已经准备好了要去马房去杀人的样子。而杨老师则是披着折子上场的,直到“二相公啊二相公,老汉来杀你来了!”才穿上半边膀子,在右边腰下把衣襟扎起,进行“杀”的表演。这就巧妙地把事件的时间,上场和不上场的人物心态都交代清楚了。可以看出:时间已是夜半三更,陈荣都宽衣睡下,才被陈文古唤起,临时交代给他“杀人”的任务。为什么在这时才给他指令呢?一方面表现了这位“家爷”心地阴险,另一方面揭示了陈文古惯于“月黑风高、旷野天低”的勾当!陈荣接到指令后并未全身胄扎,说明他平生忠厚,没有杀人的经验。此时马房之行不过是“仆奉主命,不得以而为之”而已,已经为后边的戏路伏下了一笔。然而奉了主命毕竟要实施“杀”,引起矛盾的冲突,这既是事理也是戏理。于是在“老汉杀你来了!”又临时把衣襟扎上、露出右膀,表明来自陈荣背后的压力,逼着他“黄脚黄手把阵上”要去执行任务。这就巧妙地把矛盾引向了高潮,给观众带来感兴趣的热点。

二,运用高腔本身的艺术魅力演绎出细腻的故事情节。

  一是曲牌安顿比较恰当。奎生上场用的是[山坡羊],以焦急、哀叹的口吻交代清楚了他所处的环境。在人们为剧中人物担忧的时侯,锣鼓一变,陈荣内放[昆头子]“明亮亮——”三字后就被锣鼓送出,一翻摸索前行后再接着唱“灯光往前照”,内场即用[北一支花]帮出“耳听谯楼更鼓在敲”,陈荣以苍凉惨淡的[一字]板式唱出了“陈文古做事把心坏了……”几句,此时杨老师充分运用了他那精湛的演唱技艺,直把观众唱得四体生寒!到“黄犬不住汪汪叫,狂风吹来灭灯稍……”的时候,锣鼓“扣起”(川剧谓大锣鼓跟上叫“扣起”)板式急转[二流],随着身法表演,观众的心也被提起来了。在奎生跪地哀告时,用了[叨叨令][摇板],以紧打慢唱的形式,很好地刻画了奎生孤单无助、冤屈无伸、悲愤恐惧的复杂心态。在老生“杀”与不“杀”之间,使用了[香罗带]的曲牌,以其深沉哀婉、细腻幽忧的旋律来表现了:这是在夜静更深发生的事件。一是陈荣要杀人或放人都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给自己添麻烦;二是要与奎生讲明事件的原委还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特别是不能让府庭中人知道,否则要给“菲桃小姐”带来祸灾。更重要的是如果暴露了目标,陈荣不杀奎生也还有别人来杀奎生!所以,此时用[香罗带]来烘托环境是用得很好的。

  二是运用帮腔讲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用帮腔来表明剧中人物心态是高腔独具的艺术优势,在传统的高腔戏中屡见不鲜。但是,《马房房奎》一直是用[二黄]来演唱的,在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表现上真的没有高腔的手段多。当演到陈荣要杀奎生的时候,奎生高呼“老伯,我无罪啊!”的时候,内场在[香罗带]唱腔中“飞” (飞句:是独立于整段唱腔的上、下句以外的,一个小单元短句的帮腔形式)出一句“我知道!”这三个字正是全剧的关键要害之所在,“奎生无罪:是观众胸中的块垒,也是奎生求生的理由,更是陈荣不杀奎生的根据!“我知道”又不能说出口,整个剧情都是在“我知道”和“怎么办”中产生的矛盾。把人物心中的话用帮腔来处理,把矛盾的根源展现给观众,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个[飞句]后边,紧接着就是按照传统“三碰头”的表演程式,奎生连呼“老伯,我无罪啊!”真的把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也很好地为后边的剧情做了铺垫。

  三是以高腔的演唱技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在杨老师的两次短暂的轻声演唱之中。高腔本来就音域要求宽广。就是:高,一定要高得上去;低,就一定要低得下来。形成一中种声腔上的反差美。杨老师的嗓子是不摆了,但是他的技巧更是非同寻常!当唱到“来到马房……”的时候,突然压低嗓子轻轻地唱出“低声叫!”三个字。然后唱到“二相公跪尘埃……”时,再次压低嗓子轻轻地唱出“叫恕饶!”两次轻声都是高腔的传统的唱法,但是又好象有点现代歌坛的“气声唱法”的味道。其声音仅仅是游丝一线,但是字字清晰,直入耳中。当时就把现场安顿得来清风雅静,就是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更重要的是:前一个轻声是表明“奉了家爷之命来杀人,不可走漏一点风声”;后一个轻生是:“他好惨哦,我打啥子主意来救他?”当然还包含了:劝慰二相公“不要高言,我是在准备背主行事”的意思在里边。就是这两个轻声就非常好地把剧情深化了,超越了原来的演出意境。

三,全剧的音乐安排实现了创新与突破。

  在[昆头子]中间一般是不安顿很长的锣鼓的。在这个戏中,当“明亮亮”三字唱出之后就安了大段的小锣鼓,既表象了紧张的气氛,又烘托了夜间潜行的状态,有助于老生的表演。在“老伯饶命啊!”的时候,锣鼓套音乐,一时把现场弄得冷气逼人,哀声四起。在唱到“我本得将他释放了”后,鼓师响亮地垫了一签“打!”,一下惊醒剧中人,使其思绪急转直下,这小小的一签“打”表现了打击乐的魅力,在全剧中有着千钧之重!最重要的是在“陈荣便说……”的时候,一改过去在此时的“讲纲”以叫锣鼓取胜的传统,变为用“琵琶”演奏作背景音乐的形式,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语言为老生的讲口作铺垫。特别是使用短促的重低音来取代大锣单锤的音响效果的方法给人以特别清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已经久违了,那还是在几十年前沙梅老师在世的时侯我们才曾经有过的!

四,杨昌林老师及其合作者的表演十分细腻。

年轻小生演员与杨老师配戏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是饰演奎生的演员,其基本功是扎实的,无论讲、唱都合符规范,实在是当今难得的川剧小生!而杨老师在演出中更是一丝不苟,十分细腻。

在原剧本中“耳听谯楼更鼓在敲”后边紧接着就是“陈文古做事把心坏了!”当我们仔细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两句是全然不相关的。在文理上有些唐突。但是,杨昌林老师在前一句的后边巧妙地加了个“啊!”字,就以内心感叹的方式不仅把上下两句连接起来了,而且还表明了陈荣的观点立场,使原来略有欠通的剧本变得天衣无逢。又如:过去唱到“我是杀他的好来,放他的妙,难坏了——,猛想起小姐陈菲桃!”同样是转的“硬弯弯”,很不自然。但是杨老师在“难坏了”的时候加了个以拳击胸的动作,突然被胸中揣的银子摁了手,才“猛想起小姐陈菲桃”的,给观众以合情合理的解答。另外,过去演到结尾的时候是奎生问陈荣怎么交差时,老生念一板[扑灯蛾]后自杀而死。但是主题思想太简单,也显得比较生硬。在杨昌林老师演的高腔《马房放奎》时,加了个 “陈荣,为何还不回上房回命?!”的内场喊声。转瞬间化为重重迭迭的回声。这既是陈文古的催促,又是陈荣的心理负担。一浪高过一浪的催促声使陈荣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只好自刎而亡。这就明明白白告诉人们:陈荣是谁逼死的?是陈文古那样的黑恶势力!从而拔高了该剧的思想性,增加了主人翁的悲壮性,使《马房放奎》这棵老树绽放出时代的新花!

另外在摆场、舞台调度、唱腔台词等各方面都还有很多创新之处。

也许是思维定式吧,或许还有看惯了[二黄]的原因吧?有写观众觉得还是[二黄]的《马房放奎》要杀火些,主要是大锣大鼓打得安逸。我觉得:两个路子,各有千秋。在讲究“杀火”的时候也不要脱离剧情为好。在注重剧情环境营造的同时,也要考虑当时的紧张气氛。在高腔的《马房放奎》中用[香罗带]唱腔的确好听,但是气氛显得不太紧张应该是该剧的一个弱点。如果改成[铧秋儿]也许要好点吧?另外,摆场的弓马桌子也太华丽了点,不象是马房啊!

综之;高腔的《马房放奎》是非常成功的!在艺术表现上完全可以与[二黄]路子互补。当年齐白石60岁才改变画风,号称“衰年变法”。现在杨老师70岁了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古稀创新”呢?我坐在第2排,看见杨老师满头的汗水,真的感到心痛!我们希望杨老师多多保重,祝福杨老师健康长寿,艺术青春永远不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6-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好文章,真是不摆了,要求版主再次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在网吧写的,灯光太暗,加上我的眼睛不好,所以前面发的错字太多现在重新发一次于后:

文章已遵嘱转到第一楼。

          -----秋潭


  

  

发表于 2010-6-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杨昌林老师的戏,但从来就没有看过他的现场表演。听说他要参加“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示范演出”最后 ...
悠哉乐斋 发表于 2010-6-9 14:3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渔樵久居泸州,高腔《马房放奎》殊未见过。此次展演当属翻箱底加大创新了 !
   谢谢悠哉乐斋兄逐一精彩点评!   

发表于 2010-6-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以前《马房放奎》还是循老路唱二黄的,看来这次是别开生面啊。

发表于 2010-6-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昌林兄的戏看过不少,恰恰没有看过高腔的《放奎》。他先生本属川西坝,但,却能唱高腔的《放奎》,感叹!我虽没听到(十分遗憾),在拜读楼主妙文之后,得知其中一二,也就自觉安慰了。
    谢谢二位!

    蹊径大可另辟(只要不是纯粹为了取巧,哗众取宠麻广广)——
    还有弹戏、昆腔、灯戏的《马房放奎》,我等着看(59是听哈)!

发表于 2010-6-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精妙!能见视頻,我愿足矣!顶起!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梨园春


  应该有哦,哪天我看 到好多人在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59老先生


    9494,这样才叫别开生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6-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腔《马房放奎》别有一番韵味,我正在上传《马房放奎》的高清视频,请注意欣赏。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6-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先生妙评,总能给人以启迪!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6-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0195a.jpg
发表于 2010-6-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好文章,真是不摆了,要求版主再次加精!
wangchenghong 发表于 2010-6-9 16:5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好文章,谢谢推荐,已加精。
 也谢谢zheng86配图,期待你上传的视频。
 本来那天也是要去看的,临时单位有急事,没能看成。
杨昌林.jpg

发表于 2010-6-1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原本要切的,因为看过杨老师的马房放奎,就没有去,早知道是高腔路子,我就切看啦,好后悔哦:'(

发表于 2010-6-1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启迪; 要求版主再次加精!

发表于 2010-6-1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日和悠哉伯伯一同看戏,长 了很多见识,再拜读文章,更觉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0-6-1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急于想听听音频,看看视频,请哪位网友上传.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6-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错了,对不起,《放奎》高清视频正在上传,高清上传太慢,可能要晚上才能传完,请稍候。

发表于 2010-6-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急:L,我慢慢等哈,只要你不加密哈:P

发表于 2010-6-1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视频上传,谢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