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94|评论: 56

易中天 致南充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宣传自己,何必诬人清白
(
宣传自己,何必诬人清白
──致南充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的公开信


南充日报社
尊敬的社长先生、总编辑先生:

据贵报记者李向雨报道, 423日晚7,有着“巴蜀鬼才”之称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杂文家魏明伦,来南充参加“风生水起话香江”文化讲坛,称“易中天该来南充三鞠躬”,相关报道全文如下:

说起易中天,魏明伦说,自己与易中天是好朋友,但是“易中天凭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品三国》一炮走红,借用陈寿思想却不指明其所讲出自何处,甚至连作者之名都不提,致使现在许多年轻人说起三国只知道易中天而不知道有陈寿,真正的大师就这样被‘淹没’了,南充也这样被‘淹没’。易中天不但该主动来南充,更应该到万卷楼向陈寿的雕像三鞠躬‘谢罪’。”

述报道中,魏明伦先生所谓“借用陈寿思想却不指明其所讲出自何处,甚至连作者之名都不提”,纯属不实之词。事实是:第一,我在《品三国》的开场白,就专门讲到了陈寿的《三国志》。不但讲了陈寿,还讲了裴松之。全文如下:

首先还是要弄清楚“历史形象”,这就要读正史,比如《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是四川南充人,他在西晋统一后五年(公元285年)就完成了《三国志》,时间隔得不久,治学态度又严谨,比较靠得住。不过,正因为陈寿治学态度严谨,许多当时的材料都弃而不用,《三国志》就比较简略。于是又有裴松之的注。裴松之是山西闻喜县人,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代。他作注的时候,距离陈寿完成《三国志》大约130年。裴注的特点,是补充了大量材料,包括陈寿舍弃的和陈寿没见到的,并加以辨析。无法考证和辨析的就存而不论。可见裴松之的治学态度也是很严谨的,所以裴注也比较靠得住。所谓“正说”,依据就是这两个:陈寿的“志”,裴松之的“注”。其他的史书,当然也可以参考,但如果发生冲突,那就还是“先入为主”,以“寿志裴注”为据的好。

请问,这是“连作者之名都不提”吗?

第二,在《品三国》中,但凡引用《三国志》和裴注文字,都一一注明(央视节目则用字幕标明)。比如开场白讲周瑜的气量很大,就注明是根据《三国志》的评价“性度恢廓”;讲周瑜的“帅”,也注明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长壮有姿貌”和“吴中皆呼为周郎”。再比如,讲曹操也曾有过“锦囊妙计”,便马上注明“这事记载在《三国志·张辽传》里,时间则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讲曹操夺走关羽看上的女人,则注明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和《华阳国志》。电脑搜索结果表明,开场白提到《三国志》,共14处;《真假曹操》一集则有9处,比如曹操杀吕伯奢一事“《三国志》没有记载”,任命痛骂他的陈琳为司空军谋祭酒“记载在《三国志·陈琳传》正文”等等。这样的体例,贯彻始终,白纸黑字,人人可查。

请问,这是“借用陈寿思想却不指明其所讲出自何处”吗?

据此,魏明伦先生上述言论,已涉嫌诽谤。但据《天府早报》记者段祯报道,魏明伦先生昨日(414)表示:“在讲座时媒体可能进行了一些断章取义,曲解了我的意思。”这样说来,责任就在贵报了。贵报要宣传南充,宣传陈寿,宣传《三国志》,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可惜不能用这种手段,更不能诬人清白。当然,前提是弄清事实,即究竟是魏明伦先生“信口开河”,还是贵报“断章取义”。这事已关系到贵我双方名誉,因此恳请贵报公开地、明确地给个说法,以正视听,以明真相!

此致敬礼

                                                 易中天                                                        

                                               2010515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5-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假的?

发表于 2010-5-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出臭了

发表于 2010-5-1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2_28:}

发表于 2010-5-1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日报》不能回避,应该回答。

发表于 2010-5-1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日报》不能回避,应该回答。

发表于 2010-5-1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南充要出名,必须靠名人。
发表于 2010-5-1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报道,我当时心里也咯噔了一下。我想,老易不会无知到那个地步,讲三国,却对三国志的作者都不提一下吧。

发表于 2010-5-1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南充要出名,必须靠名人。
关键人物 发表于 2010-5-15 18:4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准确

发表于 2010-5-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日报内容很差,大爷我只读该报的时政新闻,其他的新闻都是低俗垃圾之作。
发表于 2010-5-1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日报不扩版之前还可以,现在扩版了,感觉太浪费纸张。

发表于 2010-5-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中天的《品三国》开始的确提到了陈寿,也注明了出处的。这书上下我都看过哈。
发表于 2010-5-1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日报社的记者素质太差!!

发表于 2010-5-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易绝对搞空事,未必XCB还怕你不成。

发表于 2010-5-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佩服。
发表于 2010-5-1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明伦来南充参加什么“风生水起话香江”,让人搞不懂。“香江”和南充有关系吗?是不是商业行为?

这个事情老魏也有责任。没搞清楚就乱球说,属于信口开河。是不是喝多了?出风头?
发表于 2010-5-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老易已经先声讨了老魏了。原来老易根本就不认自称“老朋友”的老魏,呵呵。下面是易另一篇博文中的一段:


的确,文学艺术离不开想象。但如果是做学问、评时事,恐怕还得实事求是。据《南充日报》报道,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明伦说,易中天的《品三国》“借用陈寿思想却不指明其所讲出自何处,甚至连作者之名都不提,致使现在许多年轻人说起三国只知道易中天而不知道有陈寿”,就未免搞笑。我在《品三国》第一集就讲了陈寿的《三国志》。不但讲了陈寿,还讲了裴松之。所引《三国志》和裴注文字,也都在书中一一注明(央视节目则用字幕标明)。魏兄是不识字,还是耳背?

这就不好叫“艺术想象”了。说得轻一点,这叫“瞎编”;说得重一点,就是“诽谤”。当然,我不打算起诉。魏明伦既然自称是我的“好朋友”,哪里好意思去告他?再则,他也“抬举”了我。魏副主席这么有文化,应该知道“致使”许多人不知道陈寿的,不是易中天,是罗贯中。不要说年轻人,就算老同志,提起三国,也大多是只知道《三国演义》,不知道《三国志》么!所谓“真正的大师就这样被‘淹没’了,南充也这样被‘淹没’”,原因就在这里。那么请问,罗贯中是不是也应该“到万卷楼向陈寿的雕像三鞠躬‘谢罪’”?老兄把我的影响力“抬举”得超过了罗贯中,就不怕折了我的阳寿?
发表于 2010-5-1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杯具.jpg

发表于 2010-5-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出丑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