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核军工洞体核反应堆厂房。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大厅上下共有9层,高达79.6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差无几.
工程构造 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1公里。核反应堆主厂房总面积1.3万平方米,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到80年代停工,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当年工程停止后,有些洞口被封,因此目前没有人知道洞口的确切数字。 816洞体一直被中央军委视为重中之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解密前在此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也不曾迈进大厅一步。 816工程规划生产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据悉,816堆是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废料处理部分,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
安装在洞内的设备核洞内最大洞室为反应堆主厂房,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高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核反应堆大厅从3层直通9层。
位于8层的核反应堆大厅,二三十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将近1米宽的“工”型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型,支架下诺大的工艺管的圆形插孔密密麻麻,有1984个工艺管道,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空荡荡的大厅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通气孔。就在反应大厅四周的墙上布有两层钢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漆成的墙面依然闪闪发亮。厚重的铁大门足足有两寸厚。 核反应堆大厅的底部,也就是816核军工洞内的三层,走过一个狭窄的回廊,穿过一个弯着腰才能进入的两寸多厚的铁门,有一个圆形锅状的池子。 该池子的上口直径在20米左右,头顶的钢板上布满了圆形的窟窿,每个直径有10厘米左右。周围的墙缝都是用铜焊焊接合金板密封。在核反应堆底部旁上方的四条横柱上,密密麻麻的螺杆依然光亮如新。在锅底,有半池水,由于水比较浑浊,根本看不清到底有多深。 位于9层的中央控制室,大厅中央放着一个灰色的控制台,控制台上写着“出厂日期:198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开关制造厂”的字样,顶上一个1983年造的紫光灯依然亮着。最让人吃惊的是控制室的计算机系统,占了三面墙,面积达150平方米左右,计算机高达两米左右,中间许多电线裸露在空空的铁制架子上,一张发黄的装置显示屏的产品证明书上,写着制造日期:1978年6月30日。几个直径两米左右的圆形显示屏上,有各个部位的分布标志。洞内四季恒温,温度均在25℃左右。 在二层的楼梯口,整个静止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这是因为该洞因年久失修,排水系统已拆除,导致地下水漫上二层。据说在地下当年有两台大功率的水泵……输送核燃料棒……地下有一10米多深,40多米长,宽七八米的大水池,存放用于降温削减放射强度的水。存放一年以上,再进行钚239元件棒剥离产出的钚239,进行原子弹装配。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用于操控1984根核原料工艺管的严密系统插销盘完好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