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808|评论: 87

南部印象之四——行将消失的我的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这个帖子的文字写于2008年4月5日,发在另外一个论坛里。照片摄于2009年3月,当时用的相机是尼康一款傻瓜机P80。现将此贴转过来,归入南部印象之列,欢迎板砖)


      
      清明时节。   
   
       带上儿子去了我的老家——南部。此行的目的一是祭奠逝去15年的父亲;二是让快要成年的儿子仔细感受我童年的环境。
       对于故土,因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着许多难以抹去的记忆,或许是刻骨铭心,或许是难以忘却;但对于我来说,虽然六岁就离开了它,但那里却是我真正魂牵梦绕的地方!


       时常的梦里,我会迷失这家乡在田间和地头!

       虽然,每年的春节都会回去上坟祭祖,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每次都是车来车往,来不及细细的沿着熟悉而陌生的田坎走过 ,以至于我会在梦里迷失。所以,今年我决定带着儿子沿着多年以前步行的路线回家!

       转了三次车,每转一次,我的心就会感觉贴近一次。走了近七十分钟的泥泞乡村公路,每走一段,都会勾起童年往事的点滴回忆。这条七十分钟的路程里,在我六年幼小的岁月时光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条泥泞的小路,是通往场镇的路。一到逢场天,沿路就是背背篓扛篱笆提小菜抓鸡公赶水牛吆喝猪儿的乡亲,恰是热闹异常。

       小学时,老师都会布置一篇这样的作文:我的家乡。在我的作文里开篇一定是这样的:我的家乡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三面环山,山脚下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滔滔嘉陵江水·····确实如此,我家老屋位于一个古老的水码头的半山上,南部县楠木镇右转20公里的前方,就是嘉陵江。多年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仪陇巴中等相近交通不发达地区的所有物质运输都依靠水路运输,那时候这个水码头很繁华,货轮,客船,泵船等等,南来北往的汽笛声每日每夜就没断过,离岸的到岸的老远的就拉响了长长的汽笛,幼时几乎就是枕着汽笛入梦。

        因为有了汽笛,有了各种物质,这码头就有了马拉车。马拉车的作用是把从船上卸下来的各种物质转运到粮站,或者是转运站,或者是煤站。每个马脖子上还挂着铃铛,那马儿一跑起来铃铛就“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赶马车的时不时的肆意的吆喝声,清澈响亮的马鞭声,整个江面,整个小小的码头上,还有两边山上,整天想着的就是这叮当的铃声。那时候最繁华时候,在我印象中,马拉车应该有上百辆吧。此起彼伏的铃铛声响和这汽笛声还有马车夫吆喝声,还有小贩的叫卖声,这个场景只能是留在遥远的记忆了。因此,这个码头虽然很小,但在九十年代以前,这里承载着一辈人的梦想和期待!





         照片 85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半山上那一排排白色房子是粮站。九十年代以前是国家粮库,粮站有很多职工,在吃公共食堂的年代里,每天会按时打钟吃饭,这“当当当”单调的钟声每天想三次,四周的乡里乡亲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都是参照这钟声。

     经常问我老妈我的出生时的具体时间,老妈是这样描述的:生你的时候,刚好粮站打钟吃夜饭!

     山下便是嘉陵江边的水码头——芦溪!这个芦溪经常被误认为是顺庆的芦溪。这个芦溪场上有粮站,有煤建站,有转运站,有屠宰场······但此芦溪非彼芦溪。这个芦溪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叫“小芦溪”。只是这个小芦溪早已淡出。

     






这样的风景,站在我家老屋的院子前面,就能看到。

     每次回去,都会遥望着这一江春水!



             照片 8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半山上那一排排白色房子是粮站。九十年代以前是国家的粮库,粮站有很多职工,那时候是吃公共食堂,每天会按时打钟吃饭,这“当当当”单调的钟声每天想三次,四周的乡里乡亲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都是参照这钟声。

     问我老妈我的出生时的具体时间,老妈是这样描述的:生你的时候,刚好粮站打钟吃夜饭!


     山下便是嘉陵江边的水码头——芦溪!这个芦溪经常被误认为是顺庆的芦溪。这个芦溪场上有粮站,有煤建站,有转运站,有屠宰场······但此芦溪非彼芦溪。这个芦溪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叫“小芦溪”,只是这个小芦溪早已淡出。



照片 8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一样的我的乡


照片 8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码头没有繁华,有的只是喧闹---采砂船的发出的巨大的噪声,但这也丝毫未有影响人们的生活,倒也各自安然自得!




照片 7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的打渔人,依靠着嘉陵江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



照片 797.jpg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0-3-2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发现敏感词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泸溪镇上的如今,没了马铃声,只有汽车碾过路面时的痛哭声




照片 7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7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小巷里,那年月,曾经是人声鼎沸,说书的,弹扬琴的,打锅盔的,卖菜的,卖鸡的,卖肉的~~~~~~~~~~

  让我记忆最深的应该是那个打锅盔的摊子。读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文章里我回忆的就是在这个小巷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个打锅盔的老头,还得过十五块钱的稿费。遗憾的是,没留下纪念。




照片 7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79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7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78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繁华早已不在,如今只剩下沧桑和破败。

   屋依旧在,人早已搬走就这空空的房子,也会随着下游电站的蓄水而行将消失。


照片 7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8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时08年用手机拍的。

关于“我的乡”这组将会集“单反相机  卡片机 手机”三种拍摄方式来全方位层现。下周回乡下去的时候,这次肯定是要用单反相机来拍的。


SPM_A04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板砖,晚上继续放送“我的乡”,谢谢!

发表于 2010-3-25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真美

发表于 2010-3-2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家乡

发表于 2010-3-2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就好,写得更好,读了更觉得图文都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