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事由:
本人于2024年11月初在贵院拔除左侧下颌智齿,术后至今已逾四个月,其邻牙(即与智齿紧挨着的那颗大牙)在咀嚼稍硬食物(如蚕豆)时出现持续性酸疼症状,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饮食和生活质量。虽经多次复诊,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诊断和解决。事实与经过陈述:
1. 手术时间: 2024年11月初,我在贵院顺利拔除左侧下颌智齿。
2. 问题出现: 拔牙伤口愈合后,我发现在用该侧牙齿咀嚼稍硬食物时,邻牙会出现明显的酸疼感,无法正常受力。日常不吃东西、不触碰时无任何疼痛,对冷热刺激也反应正常。
3. 复诊过程: 术后约4个月(即2025年2月底至3月初),因症状持续未缓解,我返回贵院复诊。接诊医生进行检查后,表示未发现明显问题,仅建议“继续观察”。
4. 症状细节: 为精准定位问题,我自行测试发现,疼痛点非常具体——当用棉签或食物压迫该邻牙的某一特定半侧(尤其是牙尖或边缘脊)时,会立即引发酸疼。这种典型的“定点咬合痛”症状,与临床上常见的“牙隐裂”高度吻合。
5. 再次复诊: 鉴于症状明确且持续,我于近期(约2025年10月)再次前往贵院,希望得到深入检查。然而,医生依然表示“找不到原因”,让我去重庆检查,我也咨询了,我这种情况也只有观察,如图
我的疑虑:
1. 诊断缺失: 拔牙手术,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智齿拔除,有可能对邻牙造成未预见的损伤,例如牙隐裂、牙周膜震荡或修复体松动等。我高度怀疑本次邻牙疼痛与拔牙手术直接相关。贵院医生仅以“观察”应对,而未采用染色检查、显微镜、或拍摄更精细的牙科CT等手段进行排查,这种处理方式难以令人信服。
2. 问题悬而未决: 一颗功能正常的牙齿,在承受正常咀嚼力时不应产生疼痛。目前的情况已明确影响了我的牙齿功能。一颗存在隐裂的牙齿若不及早干预,裂纹可能加深,最终导致牙齿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如根管治疗)甚至无法保留,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 沟通与责任: 作为患者,我理解医疗行为的复杂性,但也享有知情权和获得妥善诊治的权利。当出现明确的术后并发症指征时,医院有责任积极探寻病因,而非消极等待。
我相信广安市人民医院作为一家有公信力的公立医院,能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此事。我期待贵院在收到投诉后的积极回复与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