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2025年11月14日国家统计发布的《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一文,若按历年的经验去解读,就应该是“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上不平稳,稳不住的态势在持续”,就是在误导朝野。大家都读过了,在此就没有必要当“文抄公”重复一遍,仅以“如鱼入水,冷暖自知”的切身感受,发点儿来自民间的声音。
本文只议相关房地产业这个话题,认为宣传的政府救楼市的政策力不从心,即时下楼市释放的所有信号都显得极不寻常,都在表明“救市纯属幻觉,楼市真是崩塌了”。有媒体公众号称,此举意味著房地产正在被踢出政策决策系统。而在风险防范上,房地产则被“优先”列在了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之前。
为什么说“房地产被踢出了政策圈”?答案是:银行、地方国资都纷纷出清房产,这就不只是那么简单的市场行为,而其背后有着政策风险的预判与博弈。
表现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全文长达约2万字之中,提及房地产的内容却只有一小节的144个字,比起十三五617字、十四五514字,篇幅已极大缩水。而更重要的是,根据官方的表述,房地产首次被“发配”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章之中,排在了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之后。这就不只是维持“房住不炒”的原判,而是政策降级。
为什么说在“扎堆卖房”?答案是—:不只是银行在卖房,地方国资也开始在集中地扎堆卖房了。
第一财经11月13日报道,四川公信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将对144套住房面向社会依法进行网络公开拍卖。这不是零散房源,而是总面积1.2 万平米的三个资产包,即礼州中学35 套经济适用房,袁家山桂苑小区 69 套,还有西城、东城片区40套,遍布西昌多个地段。客户征信好的还能办75% 的银行按揭,首付只要 25%。
为什么“银行卖房是奇葩”?答案是:银行靠贷款利息挣钱,个人房贷是银行里的优质资产,银行把房子卖了,卖的肯定是还不起房贷的房子。而且也不走法拍低价直供,那就等于在砸楼市盘子,或将继续引起断供潮的恶性循环。而若长此下去,那么很快就会出现因楼市下滑而引发金融系统性危机。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期,网传六大国有银行均在面向市场直供房子。尤其是农商银行、地方银行等资质不太好的中小型银行,那可是数以万套计地在抛售着。
为什么“借钱卖房,房贷倒挂”?答案是:随着经济下行,各种千奇百怪的现象便应运而生。例如,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全职儿女”越来越多了;学历贬值,博士生求职更难了。房价下跌,贷款卖房逆袭楼市。
近期,《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都有报道,称因为房价下跌过猛,房价跌到兜不住房贷尾款,因而业主为了在房价持续下跌过程中能及时止损而考虑卖房,但卖房的全款也不够还房贷余款。于是卖房前业主需要先出清房贷,便只好去借款或贷款用来补足卖房款与银行贷款余款的差价。如此,才有可能将房子卖掉,也才能及时止损。
为什么“今年10月居民新增贷款史上同比最低负值”?答案是:金融业为了完成上级贷款指标而制造银行体系内循环的虚假贷款,即信贷员去找企业主放贷,资金一个月后再返还银行,利息由银行出,因而便创造出幽灵贷款,其目的则是美化银行贷款数据指标。
虽说企业贷款造假,可以蒙混过关,但居民贷款就能歇菜了。那是因为,居民的贷款就是直接进入楼市的,但现在许多人都失业,工作都找不到了,有谁还会贷款买房?而且借款或贷款卖房,是因为出现了“房贷倒挂”现象,而其直接原因则是二手房价格下跌过快过大。据中指研究院数据,10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环比下跌0.84%,同比下跌7.60%。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买房者都上了贼船。想当年,房地产大基建是何等风光与疯狂,诱导着许多人高位买进,从而也把自己绑在了专家们极力鼓吹的所谓“中国速度”的经济战车上了。如今的九0后00后终于领先活明白了——躺平!啥也不干了,啥也不买了。就这最后一代......唉,说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