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成都乘坐出租车,手机被司机“忽悠”走了——凌晨,在兰桂坊拦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以找不到目的地为借口,执意要乘客手机导航,被拒绝后,将乘客“赶下车”。车后又紧跟着一辆出租车,司机以同样的说辞索要手机,到达目的地后,司机竟不主动索要车费,径直将车开走,短短几分钟手机就定不到位了。
最终发现车辆为套牌车,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无独有偶,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反映与博主有类似经历。
博主自述:出租车司机索要乘客手机来导航,团伙配合作案实为骗取手机
11月10日,记者联系到该博主张女士(化名)。据张女士回忆,事发于日前凌晨五点,当时她与朋友在成都锦江区兰桂坊的KTV聚会结束,因饮了酒,便计划打车返回。
“当时兰桂坊出入口,停满了出租车”,张女士随手招了一辆出租车,计划返回位于锦江区永安路附近的家中。
等待载客的出租车
上车后,张女士口头描述目的地位置,司机顺着大方向开出了几百米的距离。“然后司机说,找不到我说的那个地方,让我把手机给他导航。”张女士立马警觉起来,拒绝提供手机,“没想到司机把我们赶下去了,让我们去上后面那一辆出租车。”
下车后,“果然车后紧停着一辆出租车,”张女士和朋友没有多想又上了出租车。车行驶了四五分钟,司机又以找不到路为由,要求用张女士手机导航。张女士想起上一辆出租车的经历,又“觉得是出租车不会有问题”,就把手机给了司机。
16公里的路程,加上中途送朋友,行驶了30余分钟。张女士介绍,她到达目的地后,忘记要回手机,径直下车了,司机也没有提醒付车费,“没想到车门一关,立马开走了。”
不到一分钟时间,张女士意识到手机没拿,立马用连接了手机的手表定位,“前几分钟还能定到位,几分钟后就定不到了。”
张女士咨询了手机官方客服,客服表示:“如果手机关机了,定位也会显示,应该是手机在导航,没有锁屏,对方将手机ID退出,导致定位消失了。”
涉事车辆疑似套牌车:
一辆为罕见的蓝牌出租车
一辆为已在出租公司下线的绿牌车
据张女士介绍,事后她立即报了警,经警方协助,找到了自己先后所乘车辆车牌号——一个蓝色车牌,一个绿色车牌。她也向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和出租车公司投诉反映该事件。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工作人员回复,查不到该车牌的信息,蓝色车牌的出租车在成都主城区很少见了,“大概率可以判断为克隆车、套牌车。”另一辆绿色车牌所在出租车公司称,该车在今年已下线。
出租车业内人士表示,出租车下线是指出租车达到运营年限或其他规定条件,在达到强制下线标准后,被转为非营运车辆,会流入二手车市场。车下线了,车牌也会随之取消。
记者发现,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有类似经历。
实地探访:未发现类似车辆
其他出租车司机称“很多年前的骗局”
11月15日凌晨1点,记者在兰桂坊现场看到,其位于水津街的入口处出租车排起长龙,队伍延伸百米有余。深夜时分,许多在此娱乐放松的市民游客,正选择搭乘出租车陆续离开。
记者在出租车队伍中未发现蓝牌车辆。随后,随机搭乘了三辆出租车进行测试。当记者口头说出目标小吃店后,三位司机均未索要记者手机进行导航。其中一位在自己的手机上输入地址后便启动车辆;另外两位则接过记者的手机,快速浏览路线后随即归还,然后出发。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耳闻,最近有出租车司机疑似骗乘客手机,多名司机表示,“这是很多年前的骗局了,没想到现在还有”“没听说过”。
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律师表示涉嫌构成侵占罪
张女士称,目前已报案,公安部门已受理调查。
日前,记者联系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表示,已了解相关情况,后续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太琨律创始合伙人朱界平表示,上述骗局中的套牌“出租车”司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乘客饮酒后遗忘手机于车内的机会,驾车逃离并关掉乘客遗忘的手机以逃避乘客定位找回,其行为涉嫌构成侵占罪——乘客将手机遗忘在出租车内,手机属 “遗忘物”,司机作为车辆管理人在持有乘客手机后拒不返还并非法占为己有,完全符合侵占罪构成要件。
同时,司机使用已注销车牌的套牌车辆伪装成出租车作案,还可能涉嫌构成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罪。另外,犯罪嫌疑人利用前后两车配合筛选目标、精准针对酒后乘客,属团伙作案,参与人构成共同犯罪,其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朱界平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手机交给陌生人操作,下车前务必检查随身物品,特别是在饮酒后更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