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9|评论: 0

[生活资讯]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出南唐著名词人李煜(南唐后主)的词代作品《虞美人》,后世历代评论人士均按各自的见识或偏爱而对其侧重置评。君子和而不同,自然无可厚非。

png
网络图片:诗词帝王李煜
今有感于时下正面临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之际,笔者情怀激荡,思绪绵亘,塞满胸襟,于是情非得已而仅选择该词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句令人痛彻肺腑的话,做信马缰之漫谈,也借以消磨余生的难耐时光。

大凡古诗词爱好者,能知道《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那是由于李煜表达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境遇下的愁思难禁的痛苦,而且不用典故更不加掩饰地以白描手法,直接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愉其愁思不尽,这便愈加的贴切感人。

正因如此,李煜招来了文字大祸。那是在978年的七夕节,也是后主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之后还假仁假义地追封李煜为吴王,并落葬于洛阳邙山。
严格地讲,李煜招致杀身之祸,实乃缘于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的对比,表现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与悲痛。而该词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一问句,则表达了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何时才可得以结束的呢?而且那些过往的人与事,又还有多少可记忆犹新的呢?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犬马,从来不理朝政,而且枉杀谏臣。因此,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并被毒杀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心中有的就不仅仅只是悲苦愤慨,且多少也有些悔恨之意。

在该词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用拟形容苟且偷生的小楼,在春风吹拂下春花又将怒放。而李煜此时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此时的词人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便生动地表明此情此景已是多次出现过的;而这种精神上的痛苦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从而也就透露出他内心该有多少的凄楚和无奈呀!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就是痛彻肺腑的凄厉呼号!
png
网络图片: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一句,表达的则是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便显得其心中愈加凄苦。此句具体是写“回首”中的“故国”,即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存在,只是那些“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丧国的宫(商)女们,朱颜已改,也便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无限感慨!

png
网络图片:隔江犹唱后庭花
特别是“只是”这两个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而“朱颜”一词,在这里具体指的虽是往日皇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也是指那过去的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犹其是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起来亦如春江波涛起伏不定、连绵不尽,真的是声情并茂啊。而且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行云流水般的自如程度,岂不大妙其哉!
尽管时移世易,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话,仍然犹如在耳的警钟长鸣,令人惆怅不已。

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