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窄巷子
历史沿革:其历史可追溯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提督年羹尧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成都大城西垣内新筑满城,宽窄巷子是满城的遗留部分。辛亥革命后,少城城墙被拆除,兵营逐渐被私宅取代。1981年,宽窄巷子被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启动主体改造工程,2008年6月14日开街。
建筑特色: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包含约70座传统四合院院落,占地约32公顷。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胡同文化与川西民居特色,青砖墙、高门楼、花墙裙,既体现了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包含了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
主要景点:宽巷子在清朝时名为兴仁胡同,是“闲生活”区,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集中了20多家特色院落,如宽巷子11号的恺庐,其门头是宽窄巷子中最富标志性的门头之一。窄巷子在清代名为“太平胡同”,是“慢生活”区,汇聚了众多精品商店、创意小店等,其南口的倒立熊猫雕塑是标志性装置艺术。井巷子在清代初年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内有一口水井而更名,这里有全国唯一以砖为载体的博物墙,长约380米,展现了成都的沧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