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1|评论: 2

[原创] 给非经济专业毕业的年轻公务员搞懂经济的读书建议

[复制链接]

前几天发的《主官懂经济,地方百姓有福气,那怎么判断一位官员是否真懂经济呢》,分享数超过1200,也有朋友希望给出书单。

下面这份分阶段书单,是特地给非经济专业毕业的年轻公务员准备的。

第一步,入门

目标是打破经济难懂的偏见,知道“成本”“收益”“激励”这些词儿到底啥意思,下次听人聊沉没成本,别再问“啥是沉没?”

1. 《经济学原理》(曼昆,最新版)。这书是经济学的“入门说明书”,堪称“业界良心”,语言通俗到像聊天,案例全生活化。重点看概念和案例,那些带公式的推导可直接跳过。

2.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曼昆的“中国好搭档”,把抽象概念全换成你熟的事儿。不过不要精读细读,碎片时间翻两页就行,比如午休时看一篇,不用记结论。

第二步,弄懂宏观经济

了解GDP、通胀、紧缩、经济政策这些“国家大事”,能够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年度经济工作背后是有逻辑的。

1.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想知道中国为啥能从“穷国”变成“世界第二”?这书给你讲透了——从“比较优势”到“产业升级”,现在为啥要搞芯片、新能源,全是中国自己的故事。看完你就能明白,双循环不是口号,是因为咱劳动力成本涨了、国外市场不稳了,得靠国内消费和创新补上来,这就是政策的“底层逻辑”。

2.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黄奇帆)。黄奇帆先生是少有的能打还能说的经济理论家和实干家,不只是在国内,放在全球看都少见。看这书,相当于拿到一份“政策操作手册”,不少可以直接能对标你手头的活儿。

3.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兰小欢)。这书近年来特火,把“地方政府怎么搞钱、怎么干事”讲得明明白白。可以帮助你搞懂,为啥咱们要争“自贸区”“经开区”,不是为了名头,是为了政策红利、为了吸引企业,这就是中国经济的“运行肌理”。

同时,这一阶段要精读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把理论和政策串起来。

第三步,搞清微观市场

知道企业、个人是怎么想的,比如为啥企业不愿创新?为啥老百姓不敢花钱?

1.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版或周惠中版)。把它当“字典”用,比如遇到“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这些词,翻对应的章节就行,搞懂定义不迷糊。

2. 《市场的逻辑》(张维迎)。这书用“温州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些案例,讲透了在市场里到底咋赚钱,不是靠政府指挥,是靠企业家找机会、敢冒险。

3. 《城乡中国》(周其仁)。干基层、搞农业农村的同志必看!这书,周其仁先生不是坐在办公室写的,是跑遍了农村调研的。

第四步,能够应用

把知识用到具体活儿上,比如写报告能分析透,开会能说在点子上。

1. 《大国大城》(陆铭)。讲城市化的“真相”,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搞工业,是要让人口往大城市、城市群集中,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这样效率才高。

2. 《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别说又是黄奇帆先生的书,好书该读就要读。里面讲“数字经济怎么搞”“碳中和不是一刀切”,全是前沿话题。

3. 《政策科学》(陈振明)。这可是公务员的“必修课”,政策怎么从想法变成文件,再到落地,这是一套系统操作,做起来其实也不难,完全按照程序走就是。当然,具体政策设计是需要良知,和较强的观察思考能力的。

此外,在读这些书的同时,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改委”的公众号,还有《财经》《财新》这些靠谱媒体,再一个可以多看看沿海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官网,结合身边案例,适当琢磨做一些比较。

读经济类的书,不必贪多,一次读一本,比如先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培养兴趣,再啃《结构性改革》了解实操,慢慢来。因为,咱要的不是“能背多少经济术语”,而是养成一种思维,在开会讨论推出一项政策措施时,你能多问一句“这事儿的成本是啥?大家有没有动力干?对企业和老百姓有啥影响?”。做到这一点,你就比很多人强了。

注:本文同步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肖尧武个人研究室”,期待您的关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9-1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读潜规则去了,反其道行之,不就等着被淘汰。
dxp

发表于 2025-9-18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