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历史上最早的称谓始见于唐朝》有的资料说“凉山”的称谓最早始于明朝。实际上早于明朝900年前之唐朝,已载入文献。公元803年乐山大佛建成,唐代镇守四川、云南的大将军、上柱国韦皋在他撰写并勘刻于乐山大佛正坐右侧岩上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中云:“在昔岷江,没日漂山,东至犍为,与凉山斗,突怒哮吼,雷霆百里,萦激触崖,荡为厱空,舟随波去,人亦不予。惟蜀雄都,控引吴楚,建玆沦溺,日月继及。”“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哀此习险,厥惟天难,克其能仁,迴彼造物……由是崇未来因,作弥勒像,俾前劫后劫,修之无穷。〞这是我见到最早记录凉山地区的第一篇史料。凉山包括大、小凉山,以黄茅埂为分界,黄茅以东之雷波、马边、屏山、沫川..峨边五个县称为小凉山;黄茅埂以西之美姑、越西、甘洛、喜德、普格、金阳、会理、德昌、西昌、冕宁、盐源、盐边等县称为大凉山。(这个碑文照片是汪岚的书法,当时未录名字,只盖有“墨染龙蛟”“汪岚”二个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