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横跨川滇两省的宜攀高速新市金沙江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这座四川省内同类型在建最大规模钢桁梁斜拉桥主体结构完工,开启大桥路面、交安等后续工程的施工阶段,为宜攀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市金沙江特大桥由蜀道集团投建(川高公司投资、四川省公路院设计、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承建),连接四川屏山县新市镇与云南绥江县南岸镇,是宜攀高速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川滇两省的重要交通纽带。大桥全长1867米,其中主桥长1288米,引桥长579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云南岸索塔高达297.51米,刷新了川滇两省索塔高度纪录,主跨达680米。桥位区地质条件复杂,临水临崖,施工场地狭窄,并且常年受峡谷强风影响,在极端天气下,实测风速达32.9米/秒,相当于12级大风,这给超高索塔、超大跨径结构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挑战,加之整桥2.2万吨,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重量的钢桁梁吊装拼接需达到毫米级超高精度,摆在新市金沙江特大桥建设团队面前的,是一个集“高、大、险、精”于一体的复合型难题。
针对钢桁梁在山区狭窄施工场地、预制和拼装场布设困难的难题,建设团队创造性采用了现浇钢混组合桥面板+钢桁架的板桁结合主梁形式,属国内首创,该构造利用1厘米厚钢板与钢桁架连接后,再作为15厘米厚桥面板混凝土浇筑的底模板,形成板桁共同受力的主梁,结构受力性能好,安装精度高,相比预制桥面,减少重量50%。同时还应用了“空中散拼三步法”,将零散部件整合成整体,改变了传统的“整节段吊装”模式,利用330米高塔吊分批次将单根钢构件吊升至120米高的桥面平台,在桥面组拼胎架上,将单根杆件组装成桁片,再使用150吨全回转桥面吊机完成桁片精准“翻身就位”。该工艺使单件吊装重量降低60%,巧妙化解了场地与吊装重量的制约。为确保钢桁梁吊装拼接的超高精度,建设团队构建“线上智能监控系统”,在全桥布设了200余个智能传感器(包括82个应力传感器、36个位移监测点和82个温度传感器),将实时数据反馈智慧管控平台,形成“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系统动态调整斜拉索张拉力及钢桁梁安装高程,确保桥梁线性控制精准,最终在百米高空实现难度极高的毫米级精度合龙。
目前宜攀高速全线正全力推进西宁河特大桥、卡哈洛金沙江特大桥、川滇金沙江特大桥、锦屏隧道、卡哈洛1号隧道、元宝山隧道、宁南隧道、宁会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底将完成绥江支线、新街互通至会东北互通、芦稿枢纽互通至春江枢纽互通和麻地坪互通至白鹤滩互通共计80公里建设。
宜攀高速横跨宜宾市屏山县、凉山州雷波县、金阳县、布拖县、宁南县、会理县、会东县等,接已建成的G4216线攀枝花至丽江段高速公路,全长446.36公里(主线全长426.93公里,支线长19.43公里),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桥隧比84%,概算总投资934.3亿元,平均单公里造价约2.1亿元,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四川境内建设里程最长、国内建设施工最高难度等级的高速公路项目,是成都通往攀西经济区、贯通南亚、通江达海的重要出川大通道,也是服务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的生命线。项目分为屏山新市至金阳段、金阳至宁南段、宁南至攀枝花段三段建设,目前已建成金江枢纽互通至会东北互通、新街互通至宁南互通和春江枢纽互通至对坪互通。全线建成后,将结束凉山州雷波县、金阳县、布拖县不通高速的历史,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极大缩短川南、攀西与云南的时空距离,有力推动川滇两省经济深度融合,显著促进沿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四川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