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补录257个名额?我第一反应是自媒体又在造谣了.......专门跑去看了官微文章,才瞪着眼相信此事......
(成外官网补录通知)
但凡稍微关注过教育类新闻的焦虑老母都对成外的地位有所耳闻。十多年前,那简直是全成都乃至四川家长削尖脑袋都要挤的地方啊!冒雨排队、面谈刷题、托关系找人、十几万的学费眼都不眨……
以前家长图什么?保送名额?出国通道?现在呢?保送政策收紧,留学热也退了,曾经的"金字招牌"就不亮眼了。
要命的是学生家长都会算经济账了——成外学费一学年4.2w,加上住宿费伙食费校服费乱七八糟的,读几年下来小几十万轻轻松松,别说普通家庭,对中高产家庭而言也不是小数目。花几十万读私立对比花几万读公立,孩子长大后差距能有多少?人家妈妈圈又不是不知道。
公立学校这两年也不是吃素的,成外隔壁金牛区的强校遍地开花,人家硬件设施也逐渐跟上来了,师资力量加强了。谁敢说茶店子小学的双语班教学质量就比成外质量差?如果成外的成绩相比公立学校并没有压倒性优势,谁愿意挤破头非进私立不可啊。
成外的遇冷,还有几个避不开的现实——
新生儿减少:去年成都小学入学人数比三年前少了两成,私立学校首当其冲。可以参考近几年私立幼儿园什么样,小学也不会凭空多出生源来。
招生策略僵化:成外死守金牛区招生,可这片区房价涨得比学费还狠,家长早就被榨干了。
政策调整:教育部门新规要求,私立学校不能提前掐尖招生,和公立一个时间报名还得摇号。没有尖子生给你维持脸面,名校的光环自然就退却了。
教育这事吧怎么说呢,或许砸钱进名校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学生的未来更多还是看人家自己和家庭。现在的家长比以前理性多了,与其盲目攀比,不如把省下的学费拿去学特长,买书,游学,甚至存起来当创业基金。当保送光环褪色、天价学费现原形,家长用脚投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公平:让家长和孩子们有选择的机会,那才是教育值得骄傲的地方。
(旧闻:2019年成外小升初家长排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