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成功完成医院首例脊髓电刺激联合骶神经调控植入手术。
患者张先生(化名),今年3月因高空坠落导致脊髓损伤(胸椎第12节损伤,感觉运动部分保留),双下肢几乎无法动弹(肌力0-1级),大小便完全无法自行排出,需要依赖他人护理。最为折磨的是剧烈的双下肢撕裂样、烧灼样神经痛,疼痛评分高达9分(满分10分),即使服用多种强效止痛药也难以完全缓解,日夜难安。
针对张先生的复杂病情,省康复医院组织脊髓损伤康复科与神经外科专家联合会诊。经过系统评估和反复论证,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精准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他施行“脊髓电刺激联合骶神经调控”植入手术。
手术画面
相较于传统方案需要分两次甚至多次手术来解决排尿/排便障碍、剧烈神经痛及截瘫等脊髓损伤难题,联合手术通过一次手术同步植入脊髓电刺激和骶神经调控两套系统,显著减少了手术次数和治疗总周期。
术后查体 手术后,医康护团队对张先生进行了详细评估,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中医、无创神经调控等)。一个月后,张先生康复效果十分突出:
1.功能明显改善:张先生的下肢力量显著恢复(屈髋、伸膝肌力提升至3级)。更关键的是,他能够顺畅地自行排大小便,重获对基本生理功能的自主控制。
2.疼痛显著缓解:日夜折磨张先生的剧烈神经痛在术后立即消失!无需再依赖止痛药物。在未使用药物情况下疼痛评分仅2分。
3.生活质量飞跃:自主控制大小便后,他坚持每天自己穿衣、洗漱,“能体面地活着”成为他最大的欣慰;因疼痛消失,每晚连续睡眠可达6小时以上,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日常还能坐着轮椅到医院后花园晒太阳、与病友聊天交流。
下肢机器人训练 这个成功案例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张先生,也为更多脊髓损伤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
下肢主被动运动 在张先生体内同时工作的脊髓电刺激和骶神经调控系统,都属于神经调控疗法。它们并非直接修复受损的神经,而是巧妙地利用微电流刺激特定的神经,来调节或抑制异常信号,从而改善身体功能并减轻痛苦。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骶神经调控(SNM,俗称“膀胱起搏器”)——解决排尿排便难题原理:像给控制膀胱、肠道和排尿/排便的神经装了一个“智能开关”。通过微创手术,将细电极放置在腰骶部特定的骶神经附近,发出微弱的电脉冲刺激这些神经,进而影响与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帮助它们更准确地向大脑传递信号(如“开”—需要排尿/排便,“关”—需要憋住)。
适合:急迫性尿失禁(憋不住尿)、尿急-尿频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非梗阻性尿潴留(排不出尿但无堵塞)、神经源性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张先生这种情况)。
脊髓电刺激(SCS)——解决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神经痛、截瘫及痉挛等)原理:通过植入脊髓椎管内的电极发送特定频率电流。
它主要发挥两大作用:1.“疼痛信号拦截器”:有效抑制剧烈、顽固的神经痛等伤害性刺激向大脑传导(就像在疼痛传导路上设置了一个“关卡”)。2.“神经网络临时通道”:可能帮助受损神经的残余神经通路的广泛重塑(为受损神经网络搭建新的临时“信号通道”)。
适合:像张先生这样伴有严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它对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神经痛、调节异常肌张力也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