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在四川盆地的东缘,德阳市中江县的最南端,静卧着一座名为仓山的千年古镇。这里曾是古郪国的疆域,扼守着川东通往成都的古道要冲,享有"中江南大门"的美誉。虽然不如周边那些声名显赫的古镇那般游人如织,但正是这份宁静与质朴,让仓山保持着最原始的古韵风情。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古镇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最初因飞乌县治地而称"飞乌坝",场镇毁坏后明代重建时曾叫"胖子店",相传有位王姓胖大娘在此开店,生意红火,久而久之便成了地名。直到后来,因东北方的牛尾山形似粮仓,才更名为"仓山"并沿用至今。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名变迁,恰恰反映了古镇从繁华到沉寂,再到重新焕发生机的历史轨迹。
追溯仓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郪王城遗址。秦灭蜀后设置郪县,这里便归郪县管辖。隋朝时在此设立飞乌镇,随即改镇建县,飞乌县在此存续了六百多年。唐宋年间,这里商贸繁荣、名人荟萃,三国名将姜维曾在此屯兵,唐代文豪王勃也曾客居于此,应县令之请手书"梓州飞乌县"县名,为古镇留下珍贵的人文印记。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宋末年蒙古军入侵,县城毁于兵火,飞乌县最终并入中江县,古镇也从此归于沉寂。
在古镇尽头,依山而建的朝龙寺背靠火焰山,下临郪江水,红墙青瓦在绿水青山间层次分明,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虽历经磨难多次重建,但三层建筑格局依然完整,从供奉千手观音的大悲殿,到中心的大雄宝殿,再到最高层的观音殿,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