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14|评论: 0

[草根·播报] 渠水润千年,宕渠耀古今——一座城的诗意与风骨

[复制链接]
lmr

在川东的褶皱里,在巴山的臂弯中,有一座城以水为魂、以史为脉,名为渠县。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却藏着千年文明的密码;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却流淌着独属于巴蜀大地的温柔与坚韧。渠县,是一首用夯土、竹编、汉阙写就的诗,更是一幅用盐茶古道、红色热土、烟火人间绘就的画。

一、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明珠

渠县,古称“宕渠”,是巴人故里、賨国都城。两千年前,賨人勇士“披甲执戟,前歌后舞”,为刘邦定鼎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一千年前,渠江水运通达,盐茶贸易让这里成为“川东重镇”;而今,全国仅存的29座汉阙中,渠县独占6座,冯焕阙、沈府君阙以石刻之姿诉说着大汉风华。走在渠县城郊,抚摸斑驳的阙身,仿佛能听见历史的马蹄声与编钟的余韵,在时光里交织成歌。

二、山水画卷中的诗意栖居

渠县的山水,是巴蜀大地的缩影。賨人谷的悬崖栈道如天梯垂落,七彩湖的碧波倒映着奇峰怪石,龙潭乡的万亩竹海在风中翻涌成海。春日,渠江两岸油菜花铺就金色地毯;秋时,华蓥山红叶点燃层林尽染。而最动人的,是渠县人的生活:清晨,一碗热气腾腾富有渠县特色的稀饭,配上几个渠县特有的小笼包,唤醒味蕾;午后,老茶馆里竹椅吱呀,盖碗茶香与方言笑谈交织;入夜,滨江路上灯火阑珊,江风送来悠扬的川剧清唱。邀三五好友,点上一份渠县特有的“三汇水八块”喝着小酒;这里,时光慢得让人心安。

三、红色热土上的精神丰碑

渠县,也是一片浸透热血的土地。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留下“渠县苏维埃纪念馆”的红色印记;文崇镇的“红军桥”上,至今可见弹孔与标语,诉说着当年战士们“打土豪、分田地”的壮烈。如今,渠县儿女传承着这份精神:脱贫攻坚中,2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里,“黄花之乡”的万亩金针绽放致富希望。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红色基因化作渠县人不屈的脊梁。

四、烟火人间里的非遗传承

渠县人的智慧,藏在指尖与舌尖。国家级非遗“渠县刘氏竹编”,一根竹丝能劈出0.01毫米的细度,编织出《清明上河图》的惊世之作;省级非遗“三汇彩亭”,四层高台之上,孩童如凌空飞舞,引万人围观;而渠县咂酒、渠县黄花、涌兴卢板鸭……这些舌尖上的非遗,让渠县的味道飘向四方。在这里,传统不是博物馆的陈列,而是活生生的日常。

五、未来之城里的奋进之歌

今天的渠县,正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契机,书写新的篇章。李渡工业园区的机械轰鸣,是产业腾飞的号角;巴賨时光文旅走廊的建设,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而渠江上新建的跨江大桥,如长虹卧波,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渠县人说:“我们守得住老祖宗的根,也追得上新时代的潮。”这份自信,让渠县在川东大地上熠熠生辉。

渠县,是一首读不完的诗。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有山水的灵秀,有红色的热血,有非遗的匠心,更有未来的希望。若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来渠县走一走——在汉阙下听风,在竹海里品茶,在江边看晚霞,你会懂得:一座城的魅力,不在高楼,而在人心;不在繁华,而在灵魂。渠县,等你来读懂它的千年风华。

(文/一名被渠县烟火治愈的过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