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相思泪:102岁台湾老兵与女儿的跨海拥抱呼唤两岸团圆
[color=rgba(0, 0, 0, 0.3)]
谢歌说事
[color=rgba(0, 0, 0, 0.9)]
深夜刷到一段视频,直看得我热泪盈眶。
102岁的台湾老兵王成松,颤抖着伸出手臂,紧紧拥抱着67年未曾谋面的女儿王秀兰。女儿轻轻触摸着父亲布满岁月沟壑的脸颊,喃喃低语:“爸爸,我终于摸到你了……”这一声呼唤,穿透了整整一个甲子的时光尘埃,将父女间被无情割裂的岁月再次缝合。
视频点击↓↓↓
[color=var(--weui-FG-1)]老猫有故事rea
[color=rgba(255, 255, 255, 0.9)]
,赞2.7万
我相信,这段视频也让无数屏幕前的人久久难以释怀。
王成松老人,是上个世纪那段兵燹岁月的沉默见证者,更是历史悲剧的沉重承受者。当年战火燎原,无数如他一样的普通人被迫卷入时代的漩涡,命运从此如飘蓬般被历史飓风裹挟离散。他背上行囊远赴台湾孤岛,身后是妻女在故乡遥望的悲切目光。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一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将骨肉亲情残酷地撕裂为两半。王成松在台湾的户籍册上,名字虽在,身后却是一片空白。他没有家人信息,只有那令人心碎的“无依”二字,无声诉说着时代刻下的累累伤痕。
纵使海峡波涛汹涌,纵使岁月漫长得几乎令人绝望,血脉深处那不可割断的呼唤却从未停歇。当王秀兰终于站在父亲面前,那份源自生命深处的亲情,让一切言语都显得苍白。
白发苍苍的女儿一遍遍抚摸父亲苍老却依旧坚毅的脊梁,这迟来的触碰,胜过千言万语。王成松浑浊的目光久久停在女儿身上,仿佛要将这失而复得的至亲模样,深深烙进生命的最后时光里。
此时,我想起著名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诗人用简单的语言结构,承载了永恒的思乡之情。她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份跨越67年沧桑的拥抱,其力量足以刺透所有冰冷的历史铁幕,它证明无论时间多久,无论分离多苦,血脉的纽带从未真正断裂。王成松父女这场令人唏嘘的重逢,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欢史诗,更是无数因两岸分离而痛断肝肠的家庭的缩影。历史的伤痕虽深,但人伦亲情以其坚韧的柔光,正悄然弥合着这道深深的裂痕。
当百岁老人颤抖的双手终于触碰到亲生骨肉,当女儿滚烫的泪水滴落在父亲布满皱纹的手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历史亏欠的拥抱,更是一个民族自愈与和解的动人起点。
让骨肉不再分离,让亲情不再隔海守望。王成松老人用尽一生等来的这个拥抱,比任何宣言都更强烈地昭示着: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抚平历史创伤、缝合民族裂痕的唯一通途。
愿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暖流,终能融尽那人为堆砌的坚冰,让所有等待都不必再跨越如此漫长的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