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关,这座隐匿于时光长河中的小镇,拥有着别具一格、令人难以抗拒的文旅魅力。当我们将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回溯往昔的悠悠岁月,会发现早在大禹、李冰治水的远古时期,此地便已在历史的典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时,这里被记载为“两山夹岸如门,一水中流,岩开小径甚险”的“导沫泄蒙之口”。这简短而精准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了夹关独特的地理风貌,两座巍峨的山峦宛如两扇巨大的门户,紧紧夹着中间流淌的江水,而江边那狭窄且险峻的小径,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惊险的色彩。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沫泄蒙之口”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处“土汉接壤”“蛮獠错处”的集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秦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将军司马错的部将常頞敏锐地察觉到了此地地势的险要,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他在此地设置关卡,命名为夹门关。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夹关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宋时期,夹关的名称发生了变更,变为“夹门镇”。名称的改变,或许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但不变的是夹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如今,它被称作夹关镇,亦简称为夹关。岁月流转,名称更迭,可夹关的魅力却丝毫未减,反而在历史的沉淀中愈发醇厚。
夹关四周青山环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画卷。这里的景象与“关在山涧,出水其间”的描述完美契合。站在高处俯瞰,夹关就像是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璀璨明珠。龙脑河、金龙河、二龙溪、乾溪沟之水如同一条条灵动的丝带,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这些河流不仅为夹关带来了充沛的水量,还赋予了它灵动的生机。由于水量充沛,这里的江面宽阔,水流平稳,可通舟楫。这条汇聚众水而成的江名为白沫江,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曾是南丝水路,与之对应的道路即为南丝古道,现今人们称之为茶马古道。在古代,这条繁忙的水路和道路是连接中原地区与康藏地区的重要通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们,带着丝绸、茶叶、马匹等物资,沿着这条古道和水路穿梭往来。夹关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通往康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南丝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的夹关,街道上人来人往,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不同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夹关的气候条件也十分宜人。春秋两季,这里气候宜人,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花草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冬季,相较于其他地区,夹关较为温和,没有凛冽的寒风和刺骨的冰雪,人们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漫步,感受着冬日的宁静与祥和。夏季,这里则较为凉爽,当外面的世界被酷热笼罩时,夹关却宛如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绿树成荫,江水潺潺,为人们带来丝丝凉意。
这样宜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钟情于静谧氛围、期望感受历史与自然融合之美的游客。他们或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想要寻找一片宁静的净土;或是对历史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在古老的小镇中探寻岁月的痕迹。夹关,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理想之选。如今,夹关已经成为了备受青睐的旅游胜地与网红打卡地。
从成都市区前往夹关十分便捷。如果选择驾车,只需在导航中输入“夹关古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能让你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宁静的古镇。一路上,你可以欣赏到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感受着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若选择乘坐高铁,先到达邛崃站,然后转乘公交,也可直达夹关。这种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来到夹关,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节假日期间,夹关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尤其是当别具特色的夜景灯光亮起时,更是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
注:王文才(文才优好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