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02|评论: 3

平襄楼万古英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平襄楼一层中央,悬有明穆宗隆庆戊辰年(1568 年)仲春月松潘东路左参将周宗书法的“万古英灵”牌匾[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吏部批复四川巡抚、巡按官员严清等人的奏请 image.png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内容

  • 将四川按察司的 “屯盐水利道” 与 “茶法道” 合并为一道;
  • 建昌兵备道改为 “兵粮道”,叙泸兵备道改为 “下川南兵备道”,均兼管分巡事务;
  • 上川南分巡道治所移至雅州(今四川雅安),分守道治所移至嘉定州(今四川乐山)。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朝廷批准施行。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注释

  •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兵备道、分巡道、分守道:明代在省与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兵备道掌军事,分巡道掌刑名,分守道掌钱粮,此类调整旨在优化地方管理架构,加强对四川早春:又名初春、孟春,是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包含了两个节气: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

    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包含了两个节气: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

    晚春:是春之末,又名暮春、残春、余春。包含了两个节气: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少数民族地区(如建昌,今西昌)的控制。



image.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5-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白话翻译及吴省钦任命细节
(一)核心事件翻译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十二月相关政务
嘉奖阿桂与军事部署
军机大臣接旨:僧格宗是贼巢门户,地势极为险峻。如今我军趁黑夜分路深入,捣毁碉堡歼灭敌军,从此可直捣美诺,小金川战事当可迅速完结。这全因阿桂谋划调度得当,所以能摧枯拉朽,险要据点应手而克。特赏阿桂御用黑狐冠以示嘉奖。所有应从优奖赏的将官兵丁,阿桂可查明功绩等次,报吏部办理。他奏报进攻僧格宗时,巴旺、布拉克底头人雍忠尔结等与我军约定共同前进,颇为诚心效力,一并交阿桂酌情奖赏。
四川学政案与人事调整
冯应榴革职:因听信绵州知州黄叔显虚报,奏请恢复 “放花筒杀二人” 的革生陈纯功名,被乾隆怒斥 “辜负整顿士风之责”,与黄叔显一并交吏部严办。
吴省钦任命:十二月癸亥日(初三),乾隆帝下旨:命翰林院侍读吴省钦担任四川学政。
其他政务
盛京粮仓改革:盛京将军增海奏请,内仓事务仅由监督管理,缺乏协同稽查官员,请求从协领中选一员与监督共同办理仓务,获批准。
甘肃赈灾:皋兰等 31 厅州县因雹灾、旱涝成灾,乾隆命总督勒尔谨查明是否需额外赈济或缓征钱粮,务必年前覆奏。
军事调遣:定边右副将军温福等奏报攻克公雅山,乾隆命暂记军功,待攻克明郭宗后一并奖赏;黑龙江将军选派骁骑校、侍卫等赴军营效力。
(二)吴省钦任命详情
原因:前任四川学政冯应榴因 “革生开复案” 失职被革职,四川学政空缺,需选派新官整肃士风。吴省钦时任翰林院侍读(从四品),因学识、资历符合条件,被乾隆选中接任。
官品:学政为 “差遣官”,本身品秩随原职。吴省钦以翰林院侍读(从四品)身份担任四川学政,虽为地方教育长官,但仍保留原品秩,实际地位与巡抚平行(正二品),因需 “提督一省学务”,故俗称 “学台”。
二、爆款文章:《金川血火录:学政落马与黑狐冠传奇》
开篇:血火边疆与官场惊雷
乾隆三十七年冬,川西雪山间的碉楼群如狰狞怪兽,啃噬着清军的甲胄。当阿桂的皮船划破僧格宗冰河时,千里之外的紫禁城正掀起一场风暴 —— 四川学政冯应榴因 “烟花命案” 跌下神坛,乾隆拍案痛斥:“士风沦丧至此,焉能不治?”
一、学政落马:一朵烟花引发的官场地震
绵州城的雪落在陈纯家破碎的灯笼上,这个因放花筒误杀两人的革生,竟被知州黄叔显当作攀附权贵的筹码。黄叔显怀揣刑部赎罪文书,在酒桌上向冯应榴笑道:“学台大人,此子悔过甚诚,不如网开一面?” 冯应榴鬼使神差地听信了谎言,却不知自己的乌纱帽已悬在刀刃上。
“革生开复?你当礼部文书是儿戏?” 乾清门听政时,乾隆将奏折摔在丹墀上。冯应榴跪在冰冷的青砖上,望着阶下新上任的学政 —— 翰林院侍读吴省钦,后者正捧着圣旨,目光如炬。这是乾隆对西南官场的警告:谁敢亵渎文脉,必遭雷霆之击。
二、黑狐冠传奇:阿桂的深夜奇袭
当冯应榴在囚车上颠簸时,阿桂的大军正潜伏在僧格宗下游。“子时三刻,以号角为号。” 他抚摸着皇帝新赏的黑狐冠,冠上绒毛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支由巴旺头人雍忠尔结带路的精兵,如夜枭般扑向碉楼,刀光闪过处,金川士兵的血溅在结冰的河面上。
“报!已克僧格宗大寨!” 探马的呼声惊醒了美诺的僧格桑。阿桂站在缴获的战碉上,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想起出发前乾隆的密旨:“捣毁贼巢之日,朕在瀛台为卿摆酒。” 此刻,他手中的黑狐冠已浸透硝烟,却比任何时候都闪耀。
三、新学政的三把火:吴省钦的使命
成都学政衙门内,吴省钦展开乾隆的朱批:“务使巴蜀文风,不染官场浊气。” 他_first 炮便对准各州府学宫,严令核查生员档案,杜绝 “赎罪开复” 之类的歪风。当绵州士子们看到新任学台亲自监考童生试时,方知那个 “糊塗学政” 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大人,这是各州送来的革生名单。” 幕僚捧来厚册。吴省钦翻开第一页,陈纯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提笔批下:“德行有亏者,永不得复!” 墨迹未干,又一份军报传来:阿桂已兵临美诺城下,僧格桑遣使请降。
结尾:风雪中的双重胜利
除夕前夜,紫禁城飘起鹅毛大雪。乾隆站在瀛台,望着阿桂送来的捷报,又接过吴省钦整顿学务的密折,嘴角终于扬起笑意。前者用黑狐冠换得金川门户洞开,后者以铁腕重塑巴蜀士风,这一文一武的组合,恰似帝国西南的两根支柱。
“传旨:阿桂晋三等忠勇公,吴省钦着加四品卿衔。” 皇帝的话音未落,远处鞭炮声已响彻京城。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吴省钦望着学政衙门前新立的 “整肃士风” 石碑,任由雪花落在官服上 ——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传播点设计:
冲突张力:官场腐败(冯应榴)与边疆铁血(阿桂)双线并行,形成 “文衰武振” 的戏剧冲突。
符号象征:“黑狐冠” 代表帝王恩宠与武将荣耀,“花筒命案” 象征士风堕落,增强故事记忆点。
人物弧光:吴省钦从翰林侍读到 “铁腕学政” 的转变,暗合 “清流整顿浊世” 的传统叙事,易引发读者共鸣。
历史钩子:真实人物(阿桂、乾隆)与事件(大小金川之役)结合,借古喻今,凸显 “吏治与边患并重” 的治国逻辑。
 楼主| 发表于 2025-5-2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翻译
第一篇
《无后论》相关
无为并不取决于地点,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安定;无为并不取决于时间,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论断;无为并不取决于人,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选取;无为并不取决于文章,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诵读;无为并不取决于体制,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规制;无为并不取决于道义,然而家族(或事务)如何辨识。
文章(所承载的内涵),这是真诚(对待的方面);道义(的遵循),这是真诚(对待的方面);体制(的构建),这是真诚(对待的方面);时间(的把握),这是真诚(对待的方面);人(的选择),这是真诚(对待的方面)。
志向所在,就如同肩负的责任,时代如同日月更迭。地域有不同,君主并非相同。所说的道理,大概就像在行动中树立旗帜。所处的地方,也如同在议论中有所依据。就像水有其特性而能有所比喻,有墟落而能形成聚集之所。至于唐代等相关情况(这里 “唐其” 表意不太明确,或有缺漏) 。
乾隆三十七年军事相关
乾隆三十七年,朝廷军队分三路征讨大金川和小金川。当时雅州是军队南路的要冲,而西路有黄草山。一路从郫灌出发,经龙关进军;一路从雅州、芦山会合后,到达围地再向南、向西推进。这又形成中路。凡是中、南路的行军,行军装备、军粮运输等,都取道雅州。雅州自雍正七年升为府,城的西南北三面都俯瞰着江山,地势险要,防守坚固。
第二篇
院谕相关(关于考试场所安排等事务)
已经设立雅州考试,要妥善安置文章字号等,整顿好其他相关物件。将多余的人员、闲散差役等驱逐出原来的官署,依旧按照原来的管辖方式进行管理,以备查看。
诗歌相关(描述行军等情况)
此前众人前后唱和,一同来到雅州。六月到达江苏常武等地,征调民夫,创作歌曲后向西行进。创作的歌中唱道:“天子发出命令,我们可以去征讨敌人。有十多家敌人,将军讨伐叛逆,我们一同前来。敌人有十多家,将军讨伐叛逆,我们一同前来。社稷在此时得以安定,淮夷已经平定,淮夷已经平定,江汉之水常流不息。已经平定南方,已经平定南方,没有后顾之忧,前进如同飞翔。创作歌曲来奉献,创作歌曲来奉献。公车出去狩猎,仪式已经娴熟,诸侯都来会同。四匹雄马已经装备好,六条缰绳不张扬。不仅风调雨顺,而且一切适宜。只在于把握时机,敬奉主公的命令。”
如果四方的征伐都由天子决定,那么王者、贤能之人就能安闲自在。就像《采薇》这首诗,毛氏将其列于《小雅》之中。那么征伐时创作诗歌,诗中说 “白云进入月亮” ,(有人)冒死进谏,歌咏山川,之后可以享受无穷的快乐。
像那些参与进谏、唱歌胜过君主之友的人,不值得感叹。感叹那些没有正直公平(行事)的人,主管官员撰写史书,看到这些认为正直公平的行为足以收复新息之地、平定淮夷。
像韩月平卜(此处表意不明,或有误)这类人,对于雅乐僭越等情况作序(发表议论) ,而其他人没有预先参与。有人将文稿投于座前,在明时作赋,其中所获得的乐趣,反复品味,有所认可。不知道其中道理的人,已经有了(相关)考察。邑中军队行动,与违反节制而北来(的情况)不同,难道应当与京兆尹违背律法的情况相比吗?也如同有些人并非不能写文章,却不懂得禁忌。
贼人进入蔡城(或蔡地贼人入城 ,表意需更多文本确定) ,当时司马可以西行。关于征讨蔡地,有贼人向北方(或有归顺北方的贼人 ,表意不明) ,这类贼人不可消灭,确实如此。如果不是这样,像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与之谈论正道呢?
第三篇
《云台诗序》相关
诗是一种节制。既然言说声音,而又有节奏。容易亲近,而声音却不容易离散。情感波澜有大小之分,诗的兴起源自人心。将声音汇聚起来,于是就有了节奏。节奏,关乎快慢。
 楼主| 发表于 2025-5-2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松潘镇总兵福昌奏报及谕旨
原文:
○四川松潘镇总兵福昌奏、八月初七日、臣与提臣分路进兵。于初八日至邓仍地方。贼人已有防守。因从巴朗拉北山绕越。夺贼卡三座。正在进攻巴朗拉正碉。准提臣札令彻回。现在提臣改由木坪一路进兵。令臣严守要隘候信。臣统率官兵。不能夺寨。且愚昧未及陈奏。请交部治罪。得旨、已有旨了。
注释:
提臣:指四川提督(省级最高武官)。
邓仍、巴朗拉、木坪:均为小金川地区(今四川阿坝州)的地名,时为清军与金川土司的交战区域。
札令彻回:提督以公文命令撤回军队。
交部治罪:请求交由吏部(主管官员奖惩的部门)治罪。
白话翻译:
四川松潘镇总兵福昌上奏:乾隆三十七年八月初七日,臣与四川提督董天弼分路进兵,初八日抵达邓仍(邓生)地方,发现贼人已设防守。于是从巴朗拉北山绕道,夺取贼军关卡三座。正进攻巴朗拉主碉时,接到四川提督董天弼公文命令撤回。目前提督董天弼改从木坪一路进兵,令臣严守要隘等候指令。臣统率官兵未能攻克敌寨,且因愚昧未及时奏报,请求交吏部治罪。乾隆帝批示:已有旨意。
军机大臣谕旨:斥责阿尔泰等军务调度失当
原文:
谕军机大臣等、据福昌覆奏…… 阿尔泰等毫无措置,种种不合机宜。其应得罪谴者,不独福昌一人。福昌此时且不必交部,看其将来如何奋勉自效,以图立功抵罪。统俟军务告竣,再行核定。…… 阿尔泰以大学士兼管总督,现在统理军务,提镇分路进攻,距其驻兵之地,并不甚远,谅无不逐一具报,自当随时据以上闻。乃阿尔泰于董天弼一路续进兵粮,既不即为筹办接济,并该提镇等节次进攻情形,亦视同隔膜,不为奏及。则其于军务边情,全未通盘筹画,更可想见。…… 看来阿尔泰等,于小金川一事,惟图迁就完局,始终茫无定见。…… 前已谕令温福、统兵赴川督办,兹复另降谕旨,促其先行兼程赴川。阿尔泰等、此时转不必轻率进攻,惟当派兵堵守小金川要隘,毋使贼酋外逸,俟温福到后,筹画调度,一举集事,方为妥协。
注释:
阿尔泰:时任大学士兼四川总督,主持金川军务,因调度不力后被革职。
温福:乾隆朝名将,后接任定西将军,主持大小金川之役。
绿营虚浮积习:指清朝绿营兵虚报战功、敷衍塞责的腐败风气。
六百里加紧:清代紧急军报传递制度,每日日行六百里,以示 urgency。
白话翻译:
乾隆帝向军机大臣下旨:据福昌奏报,八月初八日领兵至邓仍(邓生),十三日夺贼卡三座,十四日攻打巴朗拉碉房,官兵略有伤亡后撤回山神沟口防守,此前未及时奏报,请求治罪。

办理小金川事务,阿尔泰等人毫无对策,诸多举措不合时宜,该治罪的不止福昌一人。福昌暂时不必交吏部,看他将来能否奋勇效力、立功赎罪,等军务结束后再一并论处。

福昌奏折中所述情形,尽显军务混乱。如董天弼、福昌分路进兵,阿尔泰却仿佛置身事外,仅在奏折附片提及董天弼在德尔密攻碉,却未奏报其退至山神沟、改由尧碛进兵,及福昌攻打巴朗拉等事。阿尔泰身为大学士兼总督,统理军务,提镇分路进攻的地点距其驻地不远,理应逐一上报,却对董天弼一路的粮饷接济不闻不问,对将领进攻情况漠不关心,可见其对军务全未统筹规划。

四川提督董天弼从尧碛进兵的奏折九月十五日奏到,至今半月,仍未见后续进攻进展,显然仍沿绿营虚报积习,未必能务实破敌。阿尔泰等人处理小金川事务,只求敷衍了事,始终没有明确策略,起初所谓 “慑以兵威” 不过是空言塞责,经朕多次催促才勉强行动。所调兵丁零散集结,未规划分路夹击的兵力部署和将领调度,只会东拼西凑,如何能切中要害?如此拖延,不仅误事,更会被贼寇轻视,若官兵稍有挫败,后果不堪设想。
此前已命温福统兵赴川督办,现再降旨催促其兼程入川。阿尔泰等人此时不必轻率进攻,只需派兵堵守小金川要隘,防止贼酋逃脱,待温福抵达后,统筹调度、一举歼敌,方为稳妥。此旨以六百里加急发出,令阿尔泰等迅速奏报当前两路军情。若确实能迅速剿贼,不必拘泥此旨,应鼓勇前进。同时告知温福、桂林知晓。
其他省份奏报及谕旨
安徽水灾赈济
原文: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凤阳、泗州、盱眙、五河、四州县。因湖水骤长。田庐被灾。照例酌给口粮。并借耔种。报闻
白话翻译: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报:凤阳、泗州、盱眙、五河四州县,因湖水暴涨,农田房屋受灾,照例发放口粮,并借给种子。乾隆帝批示:知晓。
两淮盐场救灾
原文: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淮北海州所属板浦、中正、临兴、三场。淮南通州所属余西、余东、二场。先后被水。灶力拮据。据各该商等、请于盐义仓内。借给一月口粮。来年商人买补。再板浦等三场灶户。有未完全年折价等款银。一万一千五百八十两。亦据淮北商人、请两年代完。得旨、如所议行
注释:
灶户:以制盐为业的人家。
盐义仓:清代专为盐民设立的义仓,用于储存粮食、赈济灾荒。
折价:将实物税(如盐)折算为银两缴纳。
白话翻译: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报:淮北海州所属板浦、中正、临兴三场,淮南通州所属余西、余东二场,先后遭水灾,盐民生计困难。盐商请求从盐义仓借给盐民一月口粮,来年由商人补还。此外,板浦等三场盐民有未缴完的年度折价银一万一千五百八十两,淮北商人请求分两年代缴。乾隆帝批示:照所议执行。
湖广湖地清理与巡船设置
原文:
○湖广总督富明安奏、楚省湖地。港汊交错。居民争讼。多因湖地牵混。或执前明旧帖。或称新淤。在官册籍。悉不足凭。请于冬月、令各州县履地清理。造册通报。旧帖掣毁。换给新帖。嗣后买卖、报官更册。以息讼端。又港汊泊舟。最多盗贼。巡缉营船。周历难遍。向有各州县自备巡船。但无册档可稽。徒有虚名。请将应行设船处所。并船只数目。一并造册。令佐杂各员。分段督查。于年底核计功过。以资缉务。得旨、览奏俱悉
注释:
旧帖:明朝时期的土地凭证。
佐杂各员:州县衙门中的佐官(如县丞、主簿)和杂职官员。
白话翻译:
湖广总督富明安奏报:楚地湖汊交错,居民常因湖地权属不清引发争讼,有人持明朝旧地契,有人称是新淤土地,官府册籍不足以作为凭证。请求冬季令各州县实地清理湖地,造册上报,焚毁旧地契,换发新凭证,今后土地买卖需报官府更新册籍,以平息争讼。
此外,湖汊停泊船只处多盗贼,营船难以全面巡逻。各州县虽自备巡船,但无档案记录,徒有虚名。请求将应设巡船的地点和数目造册,令佐杂官员分段督查,年底考核功过,强化缉盗。乾隆帝批示:奏报内容已悉知。
陕甘旱灾赈济与安南移民安置
原文:
○陕甘总督吴达善奏、甘省本年初旱。除八月银米兼赈外。皋兰、金县等、各厅州、县、县丞、十三处。原议加赈亦兼银米。而各该处仓储缺乏。须别州县拨济。所有运脚。既较他省倍多。兼恐仓贮无余。复须筹办明奏耔种。现在秋成颇好。粮价亦平。请将加赈。一体均予折色外。并折中运脚每石七钱。即明白晓谕。算作本色散给。得旨、好。如所议行
○又奏、安南国民黄公缵等、移置乌噜木齐。安插编管事宜。查迪化城所属土墩子地方。地肥水足。堪资生计。即将乌噜木齐招垦之地。每户拨给三十亩。并借给农具、耔种、马匹、房价。青成头屯把总弹压。得旨、如所议行
注释:
折色:以银两代替粮食等实物赈济。
本色:直接发放粮食等实物。
安南:今越南,时为清朝藩属国。
把总:绿营低级武官,正七品。
白话翻译:
陕甘总督吴达善奏报:甘肃今年初遭旱灾,除八月用银钱和粮食赈济外,皋兰、金县等十三处原议追加赈济的银米,因当地仓储不足,需从别县调拨,运输费用比其他省份高倍,且担心仓储耗尽,还需筹办明年种子。现秋收较好,粮价平稳,请求将追加赈济一律改为银钱,并将运输费每石七钱折算入赈济,明示百姓按实物发放。乾隆帝批示:好,照所议执行。
又奏报:安南国民黄公缵等人移居乌鲁木齐,安置管理事宜。查迪化城所属土墩子地方,水土丰足,适合定居。将乌鲁木齐招垦地每户拨给三十亩,借给农具、种子、马匹及建房费用,由青成头屯把总管辖。乾隆帝批示:照所议执行。
云贵防缅与移民政策
原文:
○署云贵总督彰宝奏、缅匪暂停袭击。遵照派员带兵。紧守关隘。加意巡逻。并随时筹酌妥办。得旨、好。知道了。缅贼若差人求。总照节次谕旨送京。不可姑息。若必有应行与回信之处。当视其中至无用者。令一二人回去
○又奏、查龙陵、南甸、二处。新拨营兵搬眷之费。较近者酌给二两。最远者四两。次远者三两。再拨补永昌。腾越兵。亦酌量远近。分别办理。得旨、如所议行
注释:
缅匪:指缅甸贡榜王朝对云南边境的侵扰势力。
搬眷之费:士兵携带家属迁徙的费用。
白话翻译:
署理云贵总督彰宝奏报:缅匪暂时停止袭击,已遵照旨意派兵严守关隘,加强巡逻,并随时妥善筹办防务。乾隆帝批示:好,知晓。若缅贼派人求和,一概按此前旨意押送京城,不可姑息。若必须回信,挑选其中最无足轻重的一二人返回。
又奏报:龙陵、南甸二处新调拨营兵的家属搬迁费用,近地酌给二两,最远四两,次远三两。调拨补充永昌、腾越的士兵,也按远近分别办理。乾隆帝批示:照所议执行。
整体背景与关键事件
小金川之役的军事困境: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清军征讨小金川土司莎罗奔,因主帅阿尔泰调度混乱、将领畏缩不前,战事陷入胶着。福昌奏报的失败仅是缩影,乾隆帝对绿营腐败深恶痛绝,故急调温福赴川整顿。
边疆与民生政策:同期各省奏报反映乾隆朝对灾荒赈济、边疆防务、土地纠纷的处理模式,体现 “以政救灾”“以军固边” 的统治逻辑。
官僚体系的效率问题:阿尔泰的失职与福昌的请罪,暴露清朝中期官僚体系推诿塞责、缺乏担当的弊端,乾隆帝的频繁申斥亦显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