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4|评论: 0

[原创] 少年还是青年——五上新差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还是青年——五上新差错

说明
   新差错,指现在指出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知识性差错(1-2)
   2019—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52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浅析
   “少年”一词,似应注释而不可阙如。

   愚以为,教材应注释“少年”的初义是“青年”。让学生知道“少年中国说”实际是“青年中国说”;上述两自然段11个“少年”均指“青年”。
   “少年”的初义是什么?且看辞书释义(例略)。

    1.【少年】青年男子。(《辞源》1203页)
    2.【少年】①古称青年男子。②年轻,年轻时。(《古代汉语词典》1296页)
    3.【少年】①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例略,下同)②今称界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③年轻,年轻时。(《汉语大词典》二卷1649页)
    4.【少年】①年轻男子。②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段。(《辞海》3814页)
    5.【少年】①<文>指青年男子。②现一般指10周岁上下到18周岁上下的年龄段。③指上述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158页)
    6.【少年】①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②指上述年龄的人。③<书>指青年男子。(《现代汉语词典》1150页)

   上述1—5辞书的第1个义项都是“青年(年轻)男子”,可见,这就是“少年”的初义。辞书6虽然没将“青年男子”列第1个义项,但在第3个义项前标“<书>”,表示这是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因为文言词语早于白话词语,所以可理解为承认“青年男子”是初义。而“少年”,“界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之释,只是“今称”;或者说,“10周岁上下到18周岁上下”的人释作少年只是当代说法。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一百二十多年前的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彼时,还是旧文化时期,书面语主流是文言文。文中“少年”义取“青年男子”,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说彼时“少年”就是现时“少年”,则可视作历史穿越之戏说。
   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对“少年”的初义都缺乏注释,会使学生误以为彼之“少年”就是现之“少年”,从而影响对文意的正确理解。
   屈指算算,现时6周岁起读小学一年级,继而12周岁起读初一,15周岁起读高一,18周岁起或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或先读大学后服务社会。
   中学阶段的12周岁至17周岁是少年,到尽头(高三)也是求学阶段,还未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更未露头角,未立寸功,怎么个看出他们的“智、富、强”,怎么个看出他们的“独立、自由、进步”,怎么个看出他们的“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少年”的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哪!
   18周岁至35周岁是青年,是成年人。他们已经陆续进入社会服务社会,已经展现出上述的特质了。可以说“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强则国强”,也可以说“青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自由则国自由,青年进步则国进步”,更可以说“青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
   不是吗?

   笔者于2024学年提出质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